读书之于心灵,犹如锻炼之于身体。
——斯梯尔
诗人拜伦塑造了一位风流倜傥的唐·璜,致使异性对他意乱情迷,不知道的人以为他也和他塑造的唐·璜一样英俊潇洒,其实他只是一个瘸子,因幼时患过小儿麻痹症,而落下终生残疾。
尽管知道他是一个瘸子,但当时的许多认识他的美妇淑女偏为他神魂颠倒。拜伦曾不无自负地说:“自特洛伊战争之后,任何一个人也没有像我这样被抢夺过。”他成了女性心目中的“白马王子”。
他有什么勾魂摄魄的魅力,使众多的美女丝毫不介意他的残疾,对他倾心痴迷呢?诗人的气质风度,脱俗不凡的个性异禀,这都会折射出他的无穷魅力,更重要的一点就是他横溢的才华。
当时的欧洲大陆与英伦三岛不乏英俊潇洒的美男子,但在众多痴迷拜伦的女人眼里,他们同瘸子拜伦相比却黯然失色。试想拜伦若是毫不起眼的平庸之辈,他无论如何也不具备吸引异性的神奇魔力。
学识、才华得益于后天的求索,是一种知性魅力,即使是天才也莫不如此。富有学识的人,从来就很受人们的赞赏和倾慕。超群的学识能使一个人声誉卓著,而女人崇拜的就是这样的男人,因为“男人的声誉在女人的眼里,犹如一朵光彩照人、遮丑掩疵的红霞”。
学识一如浩瀚的大海,无边无际,在不同的人身上,学识闪耀的光芒也不一样。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学识渊博的人,他的知性魅力如光束交叉汇聚,令人瞩目;即使是偏于某一方面的学识,其知识的丰富也可以吸引别人。
学识、才华属于知性魅力,而最为恒久和耀目的是智慧。据记载,古希望哲学家苏格拉底是个塌鼻梁、容貌丑陋的人,而且衣衫不整,形象落寞,更没有“智者”、“哲人”的风度,当时却有许多人被他所吸引,真诚、热烈地追随着他,即使是他的身体化作尘埃,随风散去,可他的智慧魅力却长久存在,并且影响着一代一代的人。
古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意思是:知识能够让生命进入更深刻的内层,使心灵放出奕奕神采,从而使人的气质与风度显现出来。寥寥七个字,足以揭示知识与人文气质、风度之间的关系。
若要“气自华”,首先要“腹有诗书”。小时候喜欢读冰心老人的文章,《小橘灯》、《笑脸》……给人一种身旁站着位慈祥的老人,谆谆教导的感觉。后来才知道,是泰戈尔“教”她的,写作的方法已经在她腹中。长大了些,“结识”了郁达夫,文如其名,旷达。再后来,鲁迅、朱自清、巴金……每读一本书,仿佛认识一个人:每读懂一个人,仿佛体验到一种奇特的生活。一旦进入那样的境地,你就能悟出“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真谛。
晋朝有一位大玄学家,名字叫郭象,属闲云野鹤之辈,潜心于研究老子庄子学说,喜与人谈论玄妙的唯物主义哲理,影响很大。后来有人向朝廷举荐,当朝丞相多次派人来诚心相邀,他推辞不过,进朝做了黄门侍郎。
入朝以后,皇上亲自召见,经当庭测试后,对他赞赏有加。由于他知识丰富,辩才无双,讲起话来切中时弊,入情入理,玄而不空,许多文臣武将都喜欢和他结交,听他讲奇闻轶事、高谈玄论。当时有一位太尉王衍,十分欣赏郭象的口才,经常在别人面前称赞他说:“听郭象说话,就好像一条倒悬起来的河流,滔滔不绝地往下灌注,永远没有枯竭的时候。”这即是口若悬河这个成语的来源。
北宋大诗人苏东坡在供职“翰林学士知制诰”的时候,专为皇上起草诏书,在他任职期间,共起草了约800道圣旨。他所拟的圣旨,妥帖工巧,简练明确,引经据史,富有例证譬喻。他去世以后,一洪姓人士接替他的职位,这个人对自己的文才颇自期许,就问当年侍候苏东坡的老仆,他比苏东坡如何,老仆回答说:“苏东坡写得并不见得比大人美,不过他永远不用查书。”这说明他的所学均已烂熟于胸。
郭象也好,苏东坡也好,之所以受到众人的欢迎和赏识,是因为他们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底蕴,渊博的知识修养基础及过人的才华才使得他们具有翩翩的君子风度,良好的气质修养。人们喜欢同智者交往,是因为可以从交往中获取大量的信息,得到一相应的知识实惠,同这样的人交往,是一种美的享受。
用作启迪智慧的书,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是与工作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书;二是与工作无关,为增加兴趣、提高修养、提升人格而读的书。当然,这两类书都可成为启迪智慧的书,在这里我们将讨论的重点放在后者。因为后者最容易被当代人所忽视。
刘先生是某一企业的对外联络部主任,曾经在国外工作多年。他是一个被称为“工作狂”的人。他的生活除了工作还是工作,是那种除了工作之外,不知其余为何物的人。当他在美国、法国等地与企业界人士交往、应酬时,他不得不为自己知识修养的贫乏而汗颜。那些企业家们,除了本行的见解外,无论政治、宗教、哲学、历史、文学、音乐、戏剧、美术、体育等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尤其是他们的文学修养,更令刘先生大感惊讶。他们经常把《圣经》、《希腊神话》、《唐·吉珂德》里的典故挂在嘴边,一些世界知名作家如莫里哀、莎士比亚、托尔斯泰、马克·吐温等,说起来也如数家珍。特别是那些年轻的新一代企业家,对东方文化同样有极大的好奇心,他们懂柔道,会武术,甚至修行禅学。当他们向刘先生谈到这方面的话题时,刘先生真是尴尬得无地自容,因为他在这些方面无话可说。
刘先生回国后,下定决心要在工作之余,抽出时间来读书。他希望自己成为一个知识丰富且有涵养的企业家。通常认为要了解各国的历史、文化及民族特性,最佳的方法,就是读古典作品。于是,他决定把重点放在阅读古典文学作品上。
刘先生的工作非常忙碌,他只能在午休时间,在公司的图书室,边吃饭边读书。虽然这样的作法对于刘先生来说,或许不甚从容,但中午1小时的阅读,已经变成任何事情都无法取代的快乐时光了。
短短的两年时间里,他阅读了六七十本书,其中包括了《约翰·克利斯朵夫》、《唐·吉珂德》、《战争与和平》、《红楼梦》等。
之后,刘先生的朋友都明显地感觉到,刘先生的谈吐与风度,与先前相比,简直是判若两人。
从上述例子中可以充分了解到,为提高修养而读书是何等重要。用这种方法读书要注意自己并非因工作压力而读,所以可自由选择喜爱的书籍。但也不可抱着消磨时间的态度去读,这样将不会有任何收获。
读书为了丰富自己的涵养,为了自我启迪而读。以这种积极的心态去阅读时,内心深处就会产生积极的共鸣,书中所传播的知识、思想就成为有价值的智慧,成为你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