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读好书,似遇新友;重读此书,似会旧友。
——哥尔施密
有些人认为,读书乏味,太累。持这种观点的人,大多是以过于严肃的态度,甚至可以说是以“悲壮”的心情去读书,当然就会把阅读看成是件乏味的事了。
实际上,你应该先从有兴趣的、易懂的书籍入手,即要先使自己喜欢阅读,一旦喜欢上,就会产生自觉的态度,即使遇到困难,也会涌出克服的意愿——这就是轻松、快乐阅读的最好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要培训阅读的兴趣,其实可以从“听”开始。这种用“听”的方法来培养阅读的兴趣,任何人都可以轻易做到——每天定时收听电台的长篇小说连播。这个方法,很容易就可以培养出你的阅读兴趣:每天半小时的“听”实在不够味道,干脆自己来读才解馋。许多人就是这样开始接触文学、了解文学、爱上文学的。
另一个可以培养兴趣的就是读“闲”书。“闲”书一般被认为是通俗、非正式的书籍。喜欢看“闲”书,已经证明对阅读产生了兴趣,日积月累,对你的知识的丰富、修养的提高肯定有不少帮助。阅读“闲”书的好处,是能从兴趣出发,轻松、自在、快乐地进行阅读。一面培养读书的习惯,一面调整自己的兴趣范围,然后把兴趣逐渐转移到启迪的目标上。
但是阅读时,如果种种书都不分巨细地精读,不分轻、重地一概钻研,那是相当困难的,尤其是对于那些一向没有阅读习惯的人来说,更是如此。所以为启迪而读的书,为提高修养而阅读,大可不必弄得如此严肃、困惑,可以适合自己的方式,轻松愉快地读书。
具体地说,可以以下列方式去进行阅读
(1)“总之是这个意思啦”——用归纳法取代其中深奥难懂的地方。
(2)“譬如就像什么什么一样嘛”——用比喻和具体的例子替代难于理解的地方。
(3)“这个问题应该是这样的”——用判断去理解。
总而言之,就是巧妙地运用“归纳”、“替代”、“判断”三个方法去化难为易,使读书的习惯能坚持下去。如“统计学就是作为平均的学问”、“数学具有对称性”等,虽然不十分准确,但以这样的感觉去理解,书本的内容会很容易进入脑中,使你收获甚丰。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阅读习惯,但只要自己能懂,又与原意不会相距甚远,何乐而不为?
要提高个人修养,除了多读书外,还要对自己所学进行检验和评估。这样可以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增强自己对学习的信心。
可以将阅读过的内容,或以文章的形式整理出来,或讲述给身边的朋友、亲人听。用这种方法,可轻易地检验出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和概括能力。
如果整理出来的文章,有下列情况出现时,则表示你并未理解或未掌握所学的知识,还须继续努力。
(1)无法正确转述其中的重要词语。
(2)对于重要文句的理解有明显的误解。
(3)只会记下某些细节,并在细节上大肆渲染。
(4)写下来的文章,不知所云。
(5)文章中有自相矛盾之处。
如果你是用讲述的方法来检验你所学的知识的话,若对方能够清楚明了,那你可以自己感到放心,自信心也油然而生。
如果对方听了一头雾水,如坠雾里云中;或遭反诘时,你答不出这个所以然来。这样则同样表示你的学习未能及格,有待进一步努力。
高效率的读书技巧所谓好书就是有所期待而打开,有所收获而合上的书。
——奥尔科特
◆优选法则
无论看什么书,相比之下,都一定有其重要与不太重要的内容。借用一个较容易理解的比喻,前者就像已经经过筛选的种子选手。而所谓的读书“优选法则”,就是只选读书中有代表性的部分。这样,可以提高你读书的“质”与“量”,获得最大的效果。
如某一本书是由300页组成,而你无须300页的知识都牢记下来,只须选读其中有代表性的部分,也许只有百分之一,或千分之一,但已足够。这种以十当百或以百当万的优选读书法,即使在“质”的方面,也不成问题。
在许多读书方法中,都有“精读”的说法。而精读的概念,也就是优选的法则,因为其含义都是从众多的书本中,选出其中有代表性的几本来读。
在文章、谈话中,最具有资料价值或最重要的地方,可称为“关键语”,读书时,若无法掌握关键语,就无法了解其内容。反之,则能轻易、有效地融会贯通其整体内容。这是因为关键语的含义,包含了了解整体内容的重要信息,所以,关键语也往往就是优选出来的“种子选手”。
举一个较明了的例子:“国民生产总值”是经济学里的一个重要的名词,最简单的解释为:一个国家所有部门在一定时期(季、年)内以货币表现的全部产品和服务总价值。这段话里的“关键语”,就是所有部门、以货币为表现、全部产品、服务总价值。如能掌握这几点,则可轻易地把握“国民生产总值”一词的含义了。
在生活和工作中,不时会有争辩之事发生,为了举证,往往需要列举出许多具体的例子。此时,如果你像竹筒倒豆子似的把全部例子都抖出来,如此累赘、杂乱无章的做法,必受对方窃笑。其实,你只需举出一、两个可靠、有说服力的例子即可。这可看作是优选法则的活用。
如果能用优选法则去读书,那你的知识,就会因快速积聚而变得更为丰富。凡是工作方面有成绩或自我启迪智慧成功的人士,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使用这个法则。
经常发现,一些人才俊杰的职位很容易调动,调动后的位置往往较前一位置更加重要而且责任更加重大。这些人大部分都能在调动后的很短的时间内,完全掌握新工作的要领,然后得心应手地发挥他的工作才能。为何能如此?只不过他们能轻易地把握工作的关键部分并加以实施罢了。
有很多人对于数字的记忆能力非常了得,再多的数字也能正确记住。这种现象,其实也是优选法则的运用表现。对于数字,他们并不是随意去记的,而是经过筛选后,对认为重要的才加以牢记。
因此,如果能精通这个法则,并加以实践,那你的读书效果也会令人刮目相看,读书的质量、速度就会更好、更快。
◆有时应从正面攻坚
所谓正面攻坚法,就是一口气攻下敌人主要阵地的方法。正面攻坚,必须在一开始就突破最坚固的地方,所以也是最艰难的但却是最正式的、一流的读书法。
王先生在公司里是已有五年工作经验的人事管理人员。他在劳资关系及劳务管理方面相当有心得。但最近他对工作却开始感到厌倦,每天都无精打采,心神不定。他对自己的这种状况感到非常不安,认为一定要读一些书,改变心境。
恰巧,他偶然看到了一条名校培训部的宣传广告,内容是有关合理化经营方法的研究课程,时间需要6个月。王先生知道这门课程,现在非常热门,但不知道对他目前的工作有没有帮助,而且学起来非常困难,因为学的都是王先生感到很头疼的枯燥科目。不过,他还是决定参加,因为这个课程可以打破他的工作厌倦感,是一个改变心境的好机会。
王先生在这6个月里学得非常辛苦。工作之余,他就得去上课,课前要先预习,上课时要认真地记笔记,课后更需要复习。为了加深理解,他不但要买参考书来研究,还不时地要向讲师一再地求教。
6个月后,王先生的收获非常之大,他不但恢复了工作干劲而且能用更客观更科学的态度看待劳资关系以及劳务管理的工作。除了日常的工作之外,有关“员工工作状态观察法”、“人事费用与人事费用比例的预测”、“退休金模式个案研究”等方面的事情,王先生都了如指掌。目前,王先生已成为公司人事部门的业务骨干,他的地位无人可以取代。这一切,全是因为正面攻坚读书法的效果。
一般说来,正面攻坚读书法,可广泛地应用于启迪智慧。一本一流著作的价值,要超出表现平平的书籍十倍以上;遇到一位智者,可获益良多;接触一流的事物,能打开眼界,也能培养出敏锐的判断力。这种方法,因为是正面的突破,相当艰苦,但结果却非常可观。如果你渴望改变现状,不妨试用此法。
◆用途广泛的一点掌握法、线索法
所谓“一点掌握法”就是将书中的精华,浓缩于一点,然后予以掌握。事实上这是一种掌握本质的读书法,所以特别加以介绍。
韩先生的字并不难看,但他自己总嫌其呆板、不够苍劲有力。他期望自己能有一手龙飞凤舞的字体,于是他经常照着字帖练字,却总是不得要领,这样的情形延续了好几年。
一天,韩先生偶然看到一件字体相当漂亮的文件,那苍劲的笔画,使他目瞪口呆,赞叹不已。在他反复观看之余,他发现其中的“才”字,中间的竖钩虽然超出了底线,但看起来一点都不觉得别扭,反而使人有一种潇洒、自然、流畅的感觉。此时的他突然茅塞顿开,恍然大悟:自己的字平素只是端端正正的写在格子中间,不敢稍有逾越,拘谨约束,这就是他的字无法奔放、洒脱的最大原因。
于是他开始学习掌握这种字体的写法,慢慢地,他的字再也不只囿于格子的中间,而是显得豪放、潇洒,有时也会自然顺势超出格子,字体比过去是苍劲有力多了。可以说,他只注意了一个字,就成功地达成自我启迪。
这就是“一点掌握法”。一般而言,这种方法效果显著,也能很快奏效。虽然有时时间未免会长一点,就像上面韩先生的例子,但只要能够掌握要领,进步是会很大的。
现实中,对于一本书中的重要部分给予精读牢记;了解并熟读某一公式或重要的方程式;与人交往时,善于发掘和学习别人的长处……这些都是一点掌握法的实际运用。
所谓“线索法”就是利用明显的线索,不用读完整本书的内容就能找出所需内容的方法。这种方法,对于忙碌的上班一族来说,很有帮助。
在生活中,有很多时候是利用线索法来提高效率的。比如,初次见面的人,你只要先记住对方的名字即可(与对方交换名片也属此范畴);上课或做笔记时,利用简单的提纲把内容记下来,如“态度的快速调整:好的态度可救自’己一命;人从何处得到坏的态度;快速改变态度的奥秘……”。有了这些线索,可以很快地把你想要的资料找出来,也可以成为你与别人的简单谈话资料。有时候,利用书中空白的地方写下眉批,也是线索法的利用:“这个表或许有用得着的时候”、“这段话应把它记下来”、“有时间要好好再读一次”、“这里不太明白,应去问问×先生”等。线索法的运用比较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