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听话的习惯(1 / 1)

各位仁者:

我们的成见不舍,就不能跨步向前。大家如果能经常懂得接受,养成会听话的习惯,心地柔软了,待人处世也自然会有所进步了。

九月初,佛光山丛林学院的新生入学报到,从大家对佛法渴求的眼神和充满法喜的笑容中,我仿佛看到了佛教未来的希望,同时,在我心中也升起了殷切的挂念。诚然,这也就是我对各位佛光山弟子的深深牵挂啊!

一、我挂念大家福德因缘不够具足

所谓:“生天自有生天福,未必求仙便作仙。”当天人的福报享尽时,除了五衰相现,心中更是烦躁不安;几十年来,我见过很多人福德因缘不具足,不能在佛门中安住身心的例子,这使我想起基督教里面的一句话:“上帝要你毁灭,先叫你疯狂。”人,是不会被别人打倒,人只会被自己击败,真正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所以,往后的岁月就要看你们自己如何去成就了。说到福报,有先天带来的,也有是后天培植的,因此,古代丛林里的学生一般都是五年学戒之后,方准听教参禅。这就是说入道最初的五年,必须先学习佛门的生活教育,如搬柴运水、行堂典座、出坡作务等许多劳苦结缘培福的工作,让自己养深积厚,让自己举心动念都具有佛法,然后才有足够的条件学习佛法。我常常对大家说:“我宁可以没有学问、没有能力、甚至一无是用,但不能做一个对不起佛教、对不起众生、对不起常住的聪明人。我宁可以一生庸庸碌碌,但也不能以邪知邪见的才干来危害佛教!”像各位在登坛受比丘、比丘尼戒时就接受到一次考验,如果大家当时不忏摩,业障不消除,如何登坛受戒?业在佛教里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因为它维系了三世的生命,犹如念珠的线,它将每一颗珠子都串连在一起,同样,业不让善恶散失,也不让因果有所偏差,所以,我们要时时刻刻培养福德因缘,就像袁了凡每天都在自己的功过格上检讨行为得失,大家要知道,福德因缘对我们未来的前途是很重要的啊!叫我怎能不为大家挂念呢?

二、我挂念大家不能和常住融合

大家由各种不同的家庭来到佛光山,好像江河溪水汇聚到大海一样,彼此是融合成一体。佛法讲因缘,谈到众生就是你心中有我,我心中有你,彼此相互存在,同体共生。我也常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既然现在大家已经来到佛光山,要在这里安住身心,先决的条件就是建立一个重要的观念:佛光山是我的。俗谚说:“金角落、银角落,不及自家的穷角落。”因为佛光山是我的,即使黄金建的高楼,白银造的大厦,也不及我的克难房屋好。过去父母之家长养我们的色身,现在来到了佛光山,这是我们的法身慧命之家。假如我们认定佛光山,佛光山就是我们的。在《星云禅话》中,我写了这么一段公案:我的戒常住栖霞山最高的千佛岭的山峰上,有一尊石佛,由于太高,无人能攀上去。一天,知客师父带一位信徒去参观,客人就问:“那尊佛叫什么名字?”知客师回答道:“那叫做飞来佛。”意思是说山峰很高,人没办法爬上去雕刻,佛像应该是从别处飞来的。信徒听了,又好奇地再问:“既然飞来,为什么又不飞去呢?”知客师说:“既来之,则安之。”因此,大家如何安住佛光山,和佛光山契合呢?必须要常常观想佛光山是我的,肯定常住这个家。“铁打常住流水僧”,常住少了一个行脚僧,这不打紧,但大家少了一个常住却是严重的损失,所谓“体之不存,毛将焉附?”身体不存在,一根小小的汗毛又寄附在哪里呢?佛光山都不能认同,将来又如何认同广大的宇宙虚空呢?学佛的人心中有三千大千世界、有山河大地、有芸芸众生,人多才会富有,事忙才不会贫穷。“德不孤必有邻”,一个人有仁义、有道德,必定有人尊重、有人欣赏,希望各位培养自己心中和人融合的价值观念。

三、我挂念大家信心道念不够坚定

大家出家至今,不知道信心道念是否经得起考验?在威力压迫之下,在爱情**之下、金钱买动之下,我们的信心能抵挡得住吗?佛陀在经典中说道:一个人成佛修行必需经历三大阿僧祇劫,而信心的建立就需一大阿僧祇劫。当我们面对俗家的亲情、过去的习惯、世俗的情爱,如何提起我们的道念呢?佛教的“四种不坏信”告诉我们:即使太阳可以变冷、月亮可以变热,我们的信心不可改变;即使雪山融为大海,大海聚积成高山,我们的信心不会改变。所以,哪怕是粉身碎骨,不管如何艰难困苦,我信仰佛陀的心是永远不会改变的。在佛门里面,道念是能够吃苦、道念是能够耐劳、道念是能够守成、道念是能够发心、道念是能够为常住吃亏上当、道念是做无名英雄……因为道是根本,道是基石,我们未来所有的一切事业都应该建立在道的基础之上,佛门中并不在乎一个人是否聪明能干,家世是否显赫,是否能说会道,主要还是要看他有没有道念。因此,大家对自己的选择,将来的前途、成就,要常怀信心,永存道念。

四、我挂念大家忍耐恒心不够持久

在学院,凡是遭到挫折、受到委屈,老师都叫我们要忍耐一点;当了职事,凡是冤枉、欺负,师兄们也都要我们忍耐,为什么到处都要我们忍耐呢?因为“忍耐”是出家人的无上法宝。忍耐,不是吃亏,忍耐是力量。小孩子以哭泣为力量,女人以娇媚为力量,国王以威势为力量,阿罗汉以无欲为力量,菩萨则以忍耐为力量。所谓:“忍一口气风平浪静,退一步想海阔天空。”忍,是成功的力量;忍,是幸福的泉源。世界上一切真善美的事,必须要有“忍”才能获得。可是,现代的人好脆弱,往往为了一句话三天不吃饭,计较一件事三天不起床。佛经上说:“一个修道人不能忍受毁谤、讥讽、打击如饮甘露者,不为修道人也。”在我一生中,我以一次又一次的忍辱来增长我的修养、升华我的信仰、加强我的愿力,更以忍辱来成就我的道心!忍苦、忍难、忍饥、忍饿都很容易,最难就是忍一口气。多少人为了争一口气而闹到法院打官司,我们要体会一口气有多少价值,我认为越是伤害、打击,越能成就我们的福德因缘。如何训练忍辱的功夫?我们可以忍口不说反驳之言,忍口不说害人之言,忍口不逞口舌之能。“小不忍则乱大谋”,走遍天下忍是最好的法宝。没有钱,忍一忍不去买;东西挑逗不动我,忍一忍就扛过去了;什么是非闲话,只要忍一忍一笑置之,马上就可以解决。另外,现代青年最大的毛病就是不耐烦、缺乏恒心。古云:“有恒为成功之本。”《禅林宝训》也提到:一年的小树只能当柴烧,三年的树木可以做椅子,百年的大树才能做栋梁。因此,我们要有人生规划,向古代的圣贤大德学习,天地日月可以改变,我们的恒心耐力永远持久,永不改变!

五、我挂念大家对常住宗风不够了解

什么是佛光山的宗风?佛光山与其他寺庙又有何不同?佛光山的弟子们要知道:八宗兼弘是我们的宗风,文化、教育、慈善兼顾是我们的宗风,信徒共修四众平等是我们的宗风,两序大众同等是我们的宗风,徒众循序进级是我们的宗风,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是我们的宗风,一切归公、个人不私有、不私蓄是我们的宗风,重视传统制度、接受道粮供养是我们的宗风,将传统与现代融合是我们的宗风,提倡人间佛教是我们的宗风,不私收徒众、不私建道场、不私自化缘是我们的宗风,鼓励佛化家庭是我们的宗风,服从人事调动是我们的宗风,财物公开是我们的宗风,常住第一、自己第二是我们的宗风……宗风是我们的主义,是我们的信仰,我们要维护我们的宗风,将之发扬光大。

六、我挂念大家信仰感情不够成熟

我们的信仰就是感情,净化的感情为我们的信仰。感情是什么?是爱,我们的信仰也是爱。只是感情的爱是个我的、自私的,而信仰的爱却是纯洁的、神圣的。如果我们不信仰佛陀、不敬爱我们的师父,我们怎样拜得下去?信仰就是爱,我们爱常住、爱佛陀、爱诸佛菩萨,就是我们的信仰。没有信仰的人太贫穷了。如果我们对俗情太浓,对家属太执著,对朋友的感情处理不当,对自己的嗜好、兴趣太过强烈,都会成为我们的负担。尤其在佛门里,感情过于偏激,只爱个人不爱大众;过于向外,失去立场;爱得轻重不分,爱得没有方法,爱得不够成熟,都会成为我们修道上严重的障碍。

七、我挂念大家烦恼、任性、怪僻、孤独

一个人如果不能解除自己的烦恼,必定是失败。一个人太过任性,不懂得与同门师兄弟和谐相处,也就没有朋友。性格怪僻、孤独实在很可怕,例如:头城某寺的老尼师,凡是有信徒到佛殿去礼佛,她就用棍子打他们出去,洁癖令她失去了所有的信徒。有一次,记得我们到一个信徒家去普照,其中有一个人穿了鞋子进了佛堂,她那天整天都觉得不舒服。在普门寺,信徒礼佛没有脱鞋子,我们的徒众就把他拦下来,呵斥一顿方才罢休。佛香讲堂有一位信徒吃饭时没有拿公筷挟菜,就有人一直责怪,那信徒从此之后不来吃饭。一个小孩子摸了一下法器,就被法师骂道:“罪过,要堕地狱。”小孩子恐怕堕地狱,再也不来讲堂了。西来寺拜大悲忏,信徒没有缴付三十元美金功德款就在空位上礼拜,法师非要赶她不可;又有一信徒身体不适,在佛殿里呕吐,就被骂是地狱种子,我心中真是不胜慨叹。连西来寺这么好的地方,难道都没有慈悲吗?《赞僧歌》开头的歌词就唱道:慈悲的心肠,庄严的仪表。问问自己,我们够资格给人赞美吗?我们不觉惭愧吗?因此,我一再要大家记住:慈悲是无限的,信徒永远是对的。

八、我挂念大家比较得失、计较闲话

我发现大家得失之间很比较,对于一句闲话也很计较,看到很多人在一句话上计较、比较,实在是太幼稚、太不成熟了!假如有人对三宝、对常住、对大众、对佛教有所伤害,我认为不可原谅。对个人不好,我觉得没有什么关系,大家要明白:这是替我们消灾,成就我们的道业啊!树木没有风吹就长不高、长不大,修道人如果不能接受委屈也就不能成就。孔融让梨的故事为千古美谈,既然世俗人都晓得礼让,难道我们还不知道吗?计较、比较只会让信徒看不起,有损我们自己的形象,我们的观念是要以退为进,以无为有,光是计较、比较,实在是太没有价值了!

九、我挂念大家没有正知、正见、正念

金钱、地位、名利对我们来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看我们有没有正知正见,一个人如果没有正知正见,所有的佛法都充满了俗气。什么是佛法?正见是佛法、正知是佛法、正念是佛法。你的能力很高、学问很好,但是知见不正,好比一部照相机,光圈、距离对不正,照出来的相片就没有用。介于正邪之间的在家信徒固然很多,佛光山的徒众不也是一样吗?有时候为了金钱,我们不惜出卖了自己的灵魂;有时候为了情感,我们出卖了自己的人格。看见信徒拜太岁,我们认为不要紧;信徒烧纸箔,我们觉得没有关系,我们如果正知正见,我们是在倡导迷信、倡导邪知、容许罪恶啊!要知道缺乏正知正见的后果是多么的严重啊!

十、我挂念大家俗情太浓、习气太重

现在的大家,肥皂要用好的,电话要用花布包起来,纸笔要用高级的,卫生纸也要用套子套起来,像世俗的小家庭一样,完全是小儿女心态,真是俗不可耐。俗情太浓,对世俗攀缘,也是我们学佛的障碍。有时候,有徒众曾对我说:为什么师父您对家人那么不舍,对别人反而那么慷慨?我觉得我对别人慷慨是因为那个人的工作很有意义,我对别人慷慨是因为那个人有佛法啊!只要是文化、只要是教育、只要是为佛教,我都会竭己所能,全力以赴。我也希望佛光山的弟子能够转俗情为法情,将俗情提升为对佛法的爱,对众生的爱!

十一、我挂念大家私我、私交、私心、私情

私,是个人的,是片面的。只有个人,不能向前;只有个人,不能进步。如果一人心中天天只有自我,没有佛法僧三宝,是不能成功的。日常生活中,我们有没有想到佛教?有没有想到常住?有没有想到要度化众生?私交一二信徒只是对一个人好,会让我们失去所有的朋友。身为佛光人,要常常谨记:常住第一,自己第二;佛教第一,自己第二;大众第一,自己第二;事业第一,自己第二。所有的信徒都是常住的,都是佛光山的,并不属于我们个人所拥有。因此,我们的心中要有佛教,要有事业,要有常住,要有大众。

十二、我挂念大家不会接受、我执难舍

现代社会的青年考大专非常困难,原因何在?主要是大家从小学到初中的基础阶段,没有养成会听话、会接受的习惯,所以到了高中,充满了个人的思想,反而对传统课本上的教育,没有留下深刻印象。我常对弟子们开示:如何做一个法师?怎样做一位住持?如何对待信徒?可是大家就是不接受,就是不觉得重要,好比种子播种在铁石的心肠上是不会开花结果的。过去的执著、观念、成见不舍,就向后步不舍,就不能跨步向前。大家如果能经常引用佛陀的话,懂得接受,养成会听话的习惯,人也自然进步了。

要挂念大家的事实在太多了,今天就说到这里,希望大家都能有常住的观念、宗教的情操,切实奉行佛光人给人信心、给人欢喜、给人希望、给人方便的四大信条!

星云

佛光世纪二十七年

九月三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