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法没有绝对的对错、好坏,凡事能够把分寸把握得好,就是一种智慧。就如做人,赞美别人是美德,但是不当的赞美成为阿谀,难免遭人轻视;布施是善事,但是如果大肆喧嚷,以别人的苦难来突显自己的善心,也会惹人非议,所以,关于做人做事的“分寸之间”,有四点说明:
第一,赞美能赢得友谊
赞美如花香,芬芳而怡人,能以赞美之言予人者,必得人缘,所以我们与人相处,最重要的就是赞美。基督教唱赞美诗、佛教唱炉香赞,说明佛、神也要人赞美,何况一般人更希望获得别人的赞美、欣赏。尤其当一个人灰心的时候,一句鼓励的话,能令人绝处逢生;当别人失望的时候,一句赞美的话,能使人重见光明。所以我们要想获得友谊,诚心地赞美别人,必定能如愿。
第二,阿谀会遭人轻视
做人要“日行一善”,其实日行一善并不难,赞美别人也是一善。但赞美不同于阿谀,阿谀是一种虚伪的奉承,所谓“好阿谀则是非之心起”,所以做人宁容谏诤之友,勿交阿谀之人,甚至被人批评不可怕,受人阿谀才可畏。有的人赞美不当,成了逢迎拍马、阿谀奉承,也会受人轻视,因此,做人阿谀谄媚不说,不当的赞美也要避免。
第三,快乐要懂得分享
做人,有的人能同甘不能共苦,有的人能共患难不能同享富贵。真正的好朋友,要能同甘共苦,自己有了快乐,要懂得分享给对方;当对方获得了功名、财富、荣誉,成就了好事,我们也要真心祝福,同享荣耀,千万不能嫉妒、障碍。懂得分享快乐,人生何等美好。
第四,报酬应藏于无形
古人有“为善不欲人知”的美德,其实为善不一定怕人知道。我们的社会需要有很多善行美事来带动社会的风气,所以真心“乐善好施”的人,不必刻意隐藏。怕的是有的人以伪善来沽名钓誉,例如捐了一点钱给慈善团体,自己马上大肆宣扬,要人感谢、回报,甚至讲话不当,让接受救济的人感觉尊严受损,这就失去了布施的美意。佛教讲布施要“三轮体空”,所以报酬要用之于无形,能够“无相布施”,才是真正的慈善。
世界上,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做事风格与处人之道。总之,做人要厚道,要给人留有空间,自他才有转圜的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