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有一句话:“讲时似悟,对境生迷。”意指道理懂很多,甚至滔滔不绝地向人说教,当自己面临境界的时候,却被现象给迷惑颠倒了。面临境界时,怎样才不会迷呢?以下有四点意见:
第一,要临事不苟
每个人每天遇到事情,大至世界、国家、社会局势,小至生活琐事,乃至身心苦乐问题,林林总总,不知凡几。事多且繁,却不可敷衍,尤其事情来了,更不能推卸责任,你能当下承担,一丝不苟,诚意面对,必能处理化解。
第二,要临战不怯
唐朝郭子仪因平定安史之乱有功,被封为大元帅。有一次,回纥、吐蕃十万大军来侵,郭子仪认为己军势单力薄,难以制胜,于是放下刀枪,脱下头盔、护身衣,只与少数轻骑随从,进入回纥军中谈判。由于他的自信、勇敢,令对方首领大为佩服,因而订立誓约,退兵而去。凭着这种临战不怯的气度,终于化险为夷。
第三,要临危不乱
人生如战场,就是经营日常生活,许多的境界,也都像在战场一样,必须要靠勇敢、冷静,才能不怕挫折,接受挑战。所谓敌人,不一定在别处,不一定是他人,佛法有云:“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举心动念间,都是人生的危险。因此面临危难时,要冷静思考,不可自乱阵脚。
第四,要临难不惧
经典说众生有五种畏惧:不活畏,所以生活不安,常积资财;恶名畏,所以害怕他人讥谤,自己名誉受损;死亡畏,畏惧生命即将失去;恶道畏,害怕自己堕入地狱、饿鬼等恶趣;人众威德畏,是没有信心,或自信不够而害怕出现在大众之前。人生在世,遇到困境灾难,大都不离这五种畏惧。发生时,能知祸福穷通,唯人自招,就不会怨天尤人;能知前因后果,事出有因,就能临难不惧,转危为安。
所谓“对境练心,对人练性”,世间逆缘,是我们向上之阶,世路风霜,为我们练心之境,世情冷暖,成我们忍性之德,世事颠倒,作我们修行之资。这四点可以作为我们对境练心的修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