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愿众生得离苦,不为自己求安乐。
【公案】
隋唐时候有位智舜禅师,他一向在外行脚云游。有一天,他在山林里打坐参禅,远远看到一名猎人,打中了一只野雉,野雉一路负伤逃到禅师的座前,智舜禅师看了不忍,便小心掩护这只虎口逃生的小生命。
过了一会儿,这位猎人跑来向禅师索讨野雉:“请将我射中的野雉还给我!”
智舜禅师耐着性子,以无限的悲心向猎人劝说:“野雉也是一条生命,你就放过它吧!”
猎人不耐烦地说:“你要知道,那只野雉可当我一餐美味的菜肴啊!”
禅师试着用因果、罪业的道理开导猎人,但是猎人不为所动,仍旧坚持要讨回野雉。由于猎人一直和禅师纠缠不清,禅师无奈,最后就拿起行脚时防身用的戒刀,把自己的耳朵割下来送给猎人,并说:“我这两只耳朵够不够抵你的野雉呢?”
猎人被禅师舍己护生之举所震慑,终于觉悟到打猎杀生是件残忍的事。
智舜禅师为了救护生灵,不惜损伤自己的身体,这种“但愿众生得离苦,不为自己求安乐”的美德,正是禅师慈悲的具体表现。
真正的禅者,不是逃避社会,远离人群,而是积极地力行舍己救人。从智舜禅师的割耳救雉,可见一斑。
人类为了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不断地滥捕滥杀,使得很多珍禽异兽已濒临灭绝。希望今天的社会,慈悲心能随着物质的富裕而增加,不要只是为了自己的一念之贪,而滥杀损伤无辜的生命。
【思考】
1.禅师如何说服猎人?
2.你对禅师“割耳救雉”的举动有何感想?
3.请分享一则“舍己救人”的故事。
【延伸——缁门崇行录】
隋朝国清寺智者大师,住在临海一带的地方,每天看见老百姓捕鱼为职业,渔网相连四百多里,江中设捕鱼的竹墙,及溪里筑的捕鱼孔堰,有六十余处。智者大师看了于心不忍,于是把自己所得的供养金,买海曲(今山东日照县西)为放生池,并上表陈后主。于是陈后主下令禁止在该地区捕鱼,还为此事立石碑纪念,命国子祭酒徐孝克为文。文辞甚为悲怆凄凉,看到的人无不哀伤感动而有所领悟。
——买放生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