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时不禅,无处不禅,
无人不禅,无事不禅。
【公案】
有位云水僧听说无相禅师的禅道高妙,想找禅师辩论一番,因禅师刚好外出,由侍者沙弥出来接待:“禅师不在,有什么事我可以代劳吗?”
云水僧说:“你年纪太小,不是谈话的对手。”
侍者沙弥:“年纪虽小,智慧不少。”
云水僧一听,觉得这回答还不错,想和沙弥打个禅机看看。云水僧先以手指比了一个小圆圈,并向前一指,侍者则摊开双手,画了一个大圆圈;云水僧竖起一根指头,侍者就竖了五个指头;最后,云水僧竖起三根指头,侍者便用手在眼睛上比了一下。
云水僧大惊,诚惶诚恐地跪下来向沙弥顶礼三拜后,掉头就走。
云水僧心想:我比了个小圆圈,向前一指,问他胸量有多大,结果他摊开双手画个大圈,说他的心有虚空那么大。我伸出一指问他自身如何,他伸出五指说他奉行五戒①。我再伸出三指问他三界②如何,他指指眼睛,说三界就在他眼里。一个侍者尚且有这么高的禅风,无相禅师的修行一定更加不可思议,莫测高深。
无相禅师回寺后,侍者报告先前发生的事。侍者说:“那云水僧不知怎么知道了我俗家是卖烧饼的,他先比一个小圆圈说我家的烧饼只有一点点大,我马上摊开双手说烧饼很大喔!他又伸出一个指头说一个烧饼卖一文钱吗,我伸出五个手指说五文。他想还价,伸出三指问三文钱如何,我想这个人太没良心,便指指眼睛,说他不识货,想不到他就吓得逃走了。”
无相禅师听罢,说:“一切皆法也,一切皆禅也。侍者,你会吗?”
侍者茫然。
佛法讲究机缘,禅,就是机缘。懂得,便无时不禅、无处不禅、无人不禅、无事不禅。不懂,即使说得天花乱坠,也与禅无关。禅史中有赵州茶、云门饼之说,此皆禅也。俗语云“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故无相禅师说:“一切皆法也,一切皆禅也。”
【注释】
①五戒:指不杀生、不偷盗、不邪**、不妄语、不饮酒。
②三界:指众生轮回的欲界、色界和无色界。
【思考】
1.云水僧为什么没有等禅师回来就走了?
2.为什么无相禅师说“一切皆法,一切皆禅”?
3.试述一则“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的事件。
【延伸——缁门崇行录】
北齐僧稠大师,昌黎人,二十八岁依止僧实大师出家。
齐文宣帝下诏敦请僧稠大师讲经说法,大师谢绝不去;于是皇帝亲自造访,扶着大师迎入内宫,大师为文宣帝讲论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本空,国土危脆,世事无常,及广说四念处(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文帝听了恍然大悟,冒了一身冷汗,于是依大师受菩萨戒,断酒肉,放鹰鹞,丢弃捕鱼的网罟及打猎的道具,并禁止百姓屠杀牲畜;订每年正、五、九月为长斋月,每月的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为六斋日,告诫百姓要持守斋戒。
——说法悟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