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与二(1 / 1)

禅话禅画 星云大师 538 字 17天前

百千法门,同归方寸,

河沙妙德,总在心源。

【公案】

在中国佛教传播史上,佛教虽然未与其他宗教发生过战争,但是佛教传入初期,与中国原有的道教,偶尔会有一些辩论。

有一次,某位道士就对法印禅师说:“你们佛教怎么样也比不上我们的道教,因为佛教最高的境界是‘一如①’‘一心②’‘一乘③’‘一真法界④’‘一佛一如来’,都只是‘一’而已,而我们道教无论讲什么都是‘二’,比方‘乾坤’‘阴阳’等,这些都是‘二’,所以道教的‘二’自然要比佛教的‘一’高明。”

法印禅师听了以后,一脸不解地问道士说:“这是真的吗?你们的‘二’真能胜过‘一’吗?”

道士说:“当然啊!只要你说‘一’,我就能说‘二’,绝对能胜过你们。”

这时候,法印禅师便将自己的一条腿慢慢地竖起来,然后对道士说:“现在我已经竖起了一条腿,你能把两条腿同时竖立起来吗?”

道士不禁瞠目结舌,说不出话来。

法印禅师和道士的对答,就是方便机辩,这也可说是禅的巧妙运用。有了禅,就有灵巧、慧思、机辩;有了禅,就能不颠倒、不恐怖、不妄想。禅统一了自己,统一了时间;禅能带给我们所谓“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的内在世界,真是非常美妙。

【注释】

①一如:指真如之理乃不二不异、平等无差别。

②一心:指真如、如来藏心。即宇宙万有之根本原理,绝对无二之心性。

③一乘:即指佛乘。

④一真法界:即是诸佛平等法身,从本以来不生不灭,非空非有,离名离相,无内无外,唯一真实,不可思议。

【思考】

1.试分析佛教与道教之间的差异性。

2.为什么说有了禅,就有灵巧、慧思、机辩?请举例说明。

3.何谓“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延伸——缁门崇行录】

唐朝玄鉴法师,泽州高平人。性情敦厚正直,看到不如法的人,必当面呵斥责骂,完全不忌讳对方是豪强或有权势之人。当时正逢寺院动工兴建道场,雇用很多工人,如有人送酒来给工人喝,法师就制止他说:“我建寺院一定要如法,宁愿工人罢工,也不准工人喝酒。”

那时清化寺修建佛殿,有一位泽州望族叫孙义的人,载了两车酒要来慰劳工人,玄鉴法师就打破酒器,酒流了一地。孙义大怒,决定隔天要给法师难堪,但半夜梦见一个人拿刀子要杀他,叫他不可对法师无礼。醒来之后,觉悟自己的过错,于是恭敬地到法师面前忏悔。

今招待工人,不但用酒,还煮荤菜杀生,至于竖立栋梁、破土,赛神宴客,杀很多牲礼,还用钉钩拴在墙上。唉!净土还没成就,就先造了地狱因,这哪里只是虚言呢!要建寺修庙的人,应当要引以为戒啊!

——破坏酒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