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易行难(1 / 1)

诸恶莫作行众善,自净其意谓佛教;

三岁孩儿能道得,八十老翁行不得。

【公案】

唐朝有一位道林禅师,不住在寺庙里,反而住在树上,学鸟雀做了一个窝,后来就有人称呼他“鸟窠禅师”。

有一天,诗人白居易去拜访这位鸟窠道林禅师,他一看到禅师摇摇欲坠地坐在树枝上,就说:“禅师,您住在树上,实在太危险了!”

鸟窠禅师回答说:“太守,你的处境才非常危险!”

白居易听了以后,非常不以为然。他说:“下官是当朝的官员,我会有什么危险呢?”

鸟窠禅师说:“薪火相交,纵性不停,怎能说不危险呢?”意思是说,功名富贵场中,钩心斗角,浮沉不定,危险就在眼前。

白居易听了以后有一些领悟,不过他转了一个话题,问鸟窠禅师说:“什么是佛法的大意?”

鸟窠禅师就答:“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白居易以为鸟窠禅师会有什么高深的道理开示,没想到只是这么简单的两句话,就很失望地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连三岁的儿童也知道啊!”

鸟窠禅师说:“三岁孩儿能道得,八十老翁行不得。”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首《七佛通戒偈》看起来虽很平常,但是有多少人能够做得到?如果我们每个人都不作恶,还能积极地去行善,人间哪里还有邪恶?社会哪里不充满爱心和乐呢?所谓“千里路程从当下一步开始”!白居易听了鸟窠禅师的话以后,终于改变了他的观念。

脚踏实地去做,就是禅的宗要。

【思考】

1.你觉得鸟窠禅师和白居易谁的处境比较危险?为什么?

2.为什么《七佛通戒偈》三岁孩儿能道得,八十老翁行不得?

3.试举生活中“知易行难”的亲身体验或实例。

4.请撰写一篇读后心得。

【延伸——缁门崇行录】

宋朝汴京(即今河南开封)善本禅师,姓董,是汉朝经学大师董仲舒的后代,遍览群书,依止圆照宗本禅师剃度出家。

宋哲宗时,住持法云寺,赐号大通禅师。平日作息,端正严肃,目不斜视,领众三十年,从未随便谈笑。凡是所到之处,见有佛菩萨立像,绝不敢坐下;蔬菜水果以鱼肉为名的,就不吃。大师防心离过失的功夫,就是这般严谨。

宋徽宗大观三年十二月甲子日,善本禅师突然对左右从人说:“我只剩三天了。”三日后,果然就示寂了。

——防心离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