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问到底(1 / 1)

禅门问答,深不可测;

快如电光,不假分别。

【公案】

洞山良价禅师与初首座①会面之时,初首座说:“也大奇!也大奇!佛界、道界不可思议啊!”

洞山禅师听到就问:“佛界、道界是否不可思议,这我先不去问,我只问刚刚说佛界、道界的,究竟是什么人?”

初首座沉默了半天,答不出话来。

于是洞山禅师急切地追问:“你为什么不赶快说呢?”

初首座回答:“你不要那么急躁!急也没有用。”

洞山禅师:“你连个回答都没有,叫我怎能不急躁呢?”

初首座还是不回答。

洞山禅师就说:“不论佛界、道界,都只不过是个名词而已,你为什么不引经据典来说呢?”

初首座反问说:“那么,经典中是怎么说的?”

洞山良价禅师说:“经典中有所谓的‘四依止’②,其中有‘依义不依语③’的话。意思是,只要把握住意义,就不需要在语言上分别了。”

初首座不以为然地说:“老是引经据典,这也是一种毛病啊!”

洞山良价反问:“你只会谈论佛界、道界的不思议,像这样消极无能,不敢直下承担,这毛病难道就不大吗?”

初首座再一次哑口无言。

第二天,有人发现初首座圆寂了。由于初首座的突然死亡,当时的禅门都称洞山为“问死初首座的良价禅师”。

初首座的突然死亡,与洞山良价禅师的不断追问是否有关系,这很难下定论。不过,禅门的回答,如石火电光,快得不容起分别,“只要一眨眼,母鸡变成鸭”。佛界、道界不容论深浅,在所谓深浅之外、里外之外,还有这个分别也无?

禅者初见面,大多会提出各种问题,彼此较量机锋,直逼得山重水复疑无路。如果禅机深厚,自然就柳暗花明又一村。抛却言语思辨,追问到底,就能显现禅的真实世界。

【注释】

①初首座:指居一座之首位而为众僧之表仪者。又作上座、首众。

②四依止:指依法不依人、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

③依义不依语:谓修道者当以中道第一义为依,不可以文字、语言为依。

【思考】

1.为什么初首座迟迟不回答洞山禅师的问题?

2.你认为洞山禅师是问死初首座的人吗?为什么?

3.为什么禅门的问答如石火电光?

【延伸——缁门崇行录】

隋朝智舜法师,赵州大陆人。潜心于修观的法门,当妄念生起无法遏制时,就刺大腿刺到流血;或者抱着石头绕塔,时时鞭策自己,一刻也不敢懈怠放逸,大腿上斑纹剥落好像锦鸟一般。

——刺股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