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点灯供养如来塔庙,《华严经》说:“慧灯可以破诸闇。”所以,灯代表的是智慧、光明,能破无明暗,给予迷茫众生带来力量。
在《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中提到,点灯有十种功德:一者,照世如灯;二者,随所生处,肉眼不坏;三者,得于天眼;四者,于善恶法,得善智慧;五者,除灭大闇;六者,得智慧明;七者,见大福报;八者,流转世间,常不在黑闇之处;九者,命终生天;十者,速证涅槃。
佛教最早的点灯典故,是从贫女难陀而来,记载于《阿阇世王授决经》中。
话说佛陀在灵鹫山弘法时,有一天,阿阇世王请佛陀吃饭,饭后佛陀回去休息。阿阇世王就和耆婆商议说:“现在我们已经请佛陀吃过饭了,之后应该再做些什么事,来表示对佛陀的恭敬?”
耆婆说:“燃灯供佛!”
于是阿阇世王就命令大臣备好万盏百斛的麻油膏灯,在夜空下,同时点燃,从宫门绵延而去,十分壮观。
当时,有一位贫穷的少女,名叫难陀,她对佛陀有颗恭敬、景仰的心,但是平时虽然想要供养佛陀,却苦于没有钱财。当她看到阿阇世王点燃万灯供佛时,心里非常欢喜,就把乞来的一块铜板,带到卖麻油的商店,请求店主卖给她油膏。店主一看,便说:“你那么贫穷,不去买吃的,买麻油做什么呢?”
难陀女回答:“我听说若要生逢佛世,是件难遭难遇的事,而现在我能恭逢佛世,虽然没有钱可以供养,但今天见到阿阇世王点燃油灯,做大功德,心里非常欢喜,也想点灯供佛,请你卖给我一点油膏吧!”
店主感动于难陀女的虔诚,就多给了她一些油膏。于是难陀女高兴地拿着油膏,到佛前点燃了一盏灯,合掌发愿:“愿生生世世能作佛事,请求佛陀加被此灯通夕光明不灭。”
当天夜里,阿阇世王的灯有的已灭,有的灯光微弱,唯独难陀女所燃的灯,光明不绝,直至天明。
佛陀告诉目犍连尊者,天色已亮,可将灯火熄灭。可是无论目犍连尊者怎么个灭法,难陀女所点的那盏灯始终不灭,还更加明亮。
佛陀看到此景,就说:“你不必再灭灯了,此光明功德不是你的威神力所能及的。难陀女点灯的信心,可灭除无量劫的罪业,如果今后再发心以经法教化人民,经过三十劫,功德圆满,当能作佛,号须弥灯光如来。”
燃一盏灯的功德,可蒙佛授记,当来作佛。由此可见,功德不在大小,在于我们的心意是否诚恳。
清朝有名的玉琳国师,前世其貌不扬,虽写得一手好字,又贵为书记师,但常为自己的丑陋而自卑,后来他的师父劝导他说:“人长得美或丑,都与前生离不开关系,一个人过去经常以香花灯烛供佛,赞美别人,今生就会长得庄严,反之,一味讥谤他人,来生就会得到丑陋的果报。”
这位十不全的书记师接受师长的教诲,从此,日夜点灯虔诚礼拜药师如来,果然求得“面如秋月,身似琉璃”的庄严法相。
所以,点灯最重要的是点亮自己内在的心灯。心灵的灯光是什么?举凡智慧明理、慈悲喜舍、惭愧知耻都是心灵的灯光,心灯明亮了,佛性自然显现,光明、清净也就自然具足了。
每一个人也都可以成为别人心中的一盏明灯,你有学问,学问就是明灯;你有道德,道德就是明灯;你有能力,能力就是明灯;你有慈悲,慈悲就是明灯,灯光点燃了,自然就会有很多人亲近。因此,我们要期许自己做家庭的明灯、做社区的明灯、做全人类的明灯,如此,社会必然是一片光明、祥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