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不障恼别人行善(1 / 1)

在人世间,有许多好事值得我们去做,但是在众多的善法当中,则没有比“给人因缘”更为重要了。给人好因好缘是广结善缘之道,也是自我成就之道。

看到别人做好事,我们要随喜赞叹,不要心生障碍、恼害。民间流传一句话:“自己萎弱,厌人健全;自己恶动,怪人活泼;自己饮水,嫉人喝茶;自己呻吟,恨人笑声。”这句话道尽中国人见不得别人好、恨不得别人坏的劣根性。

有的人看见别人好,心里就难过;听到别人薪水高,心里就不舒服;别人职位调升,他就不服气;别人受到奖励,他就烦躁;听到朋友富贵美满,心里就不是滋味;或者因为自己没有本领创业,见到别人开公司,就不欢喜别人成功。

就是想做一个与世无争的出家人,也很难;想做一个弘法利生的布教师,更困难。你很会说法,有人就批评:“瘸和尚说法,能说不能行!”或说:“光是会说,不会写文章,有何用?”

当你努力写文章,以文字弘法时,讥笑的声音又来了:“哼!光会摇笔杆有何用?雕虫小技而已,又不懂修行!”

既然人家要看的是修行,你只好精进办道,但是好不容易修行到家了,他却又摇头说:“有什么了不起!只会修行,不会办事,没有策划执行的能力。”

当你办几个大型的法会,替佛教开创新风气后,冷言冷语又来了:“那个法师有何能耐,虽然会办活动…不过像英文、日文这类外语,一句也不会说,有什么用?”

听他这么一说,只有再努力进修外语。但是到了足以应对交谈的时候,人家骂得更难听了:“这个和尚,明明是中国人,却不讲中文,会讲几句外语有什么了不起?”

不论你怎么做,做来做去都是一句“没有用”,诸如此类的心态,就是“同归于尽”、“一起沉沦”的负面想法。

在佛教里,有一句话说:“不欲人获利,岂愿他成佛?”嫉妒心是一种嗔心,会覆盖人的真心,障蔽自己的本来面目。所以,吾人应该学习以鼓励、赞美、欣赏来转化嫉妒的习气。有人建大寺院,我要恭贺护持,因为信众增加了,表示佛教进步了;别人讲经说法,我要欢喜赞叹,表示佛法很兴盛;有人要为众服务,我乐于随喜当义工;有人要兴办事业,救助弱小,我乐于随喜赞助;有人要恤孤济贫,我随喜给予宣扬,成就好事。果能如此,真善美的世界也就离我们越来越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