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任何事情,带着欢喜心很重要。一个人做事不欢喜,敷衍了事,则什么功德都得不到,反之,做事做得欢喜,欢喜也就是最好的回报,甚至不需要什么功德了。就好比至圣先师孔子,即便饭疏食、曲肱而枕之,依然享有“乐亦在其中”的欢喜。
欢喜心是一种正面的力量,一个人心里有满足,心里有包容,心里有智慧,心里有信仰,就可以制造出欢喜的泉源。甚至欢喜在真诚里,待人以真、待人以诚,真心诚意就有欢喜;欢喜在相互提携中,朋友之间照顾提携,就有欢喜;欢喜在看破解脱里,看淡世事,接受无常,从忧悲苦恼中解脱出来,就是欢喜。
“欢喜而与”也就是“喜舍”。除了钱财物质的赞助、心灵上的安慰、知识上的传授、事业上的助缘,一个微笑、一个点头、一句好话,也都是喜舍的行为。所谓“舍得”,有“舍”,才有“得”。所以,做人处事应有喜舍的性格,如此,不但表示自己富有,也是广结善缘的良方。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云:“是菩萨摩诃萨若行檀那波罗蜜时,自行布施亦教人布施,赞叹布施功德,欢喜赞叹行布施者,以是布施因缘故得大财富。”也就是说,不但自己欢喜布施,若教他人布施,并欢喜赞叹他布施的功德,自己也会因为这个欢喜赞叹而得到大功德。
佛陀时代,有一位提婆长者,家财万贯,但每天吃的食物却十分粗糙,所穿的衣服垢秽不净,所搭的车骑极为瘦弱,生了重病命终之后,也因为没有子嗣,所有财产全数充公国库。当时,波斯匿王对提婆如此的果报遭遇感到十分好奇,就将他这种有财却不能享用的情况请教佛陀。
佛陀回答说:“因为这位长者生性悭贪,不是舍不得布施,就是布施后立刻就后悔,今天才有这样的果报。”
所以,真正的布施,要心生欢喜,要尊敬受施者,不要感到苦恼或为难;喜舍才是福慧增长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