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普照一切(1 / 1)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菩萨摩诃萨十千人俱。

本经说法主是本师释迦牟尼佛,说法的地方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听众有大比丘一千二百五十人,大菩萨有一万人,菩萨包括在家、出家、男众、女众。

佛经中常提到王舍城,关于这座城市的由来,有一个很特别的故事。

佛陀在世的时候,摩揭陀国的国王频婆娑罗王是一位贤能的君主,对待人民很慈爱,国内的老百姓都快乐地生活着。可是这座城里都是以茅草建造的房屋,经常发生火灾,三天两头不时地就传出火警;往往东边的房子一烧起来,就一路烧到西边的房子,一不小心可能整座城市就要被烧光,因而弄得人心惶惶不安。

面对这种情况,频婆娑罗王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只能和群臣们商量,以更严厉的方式惩罚肇事的人,让大家更加小心火烛。于是国王下了一道命令:“以后哪一户人家发生火灾,就要搬到城外无人的森林居住,不能再待在城里!”

原以为老百姓都会因此而更加谨慎,可以暂时松一口气了,没想到过两天又失火了,而且是从王宫里开始烧起来的。火势之凶猛,一下子就把半个王宫给烧毁,这时国王真是欲哭无泪,何况自己还是下了烧火逐城命令的人,更应该遵行,才能维持威信。于是他便履行承诺,搬到城外的森林去居住了。

国王搬走后,老百姓顿失依靠,群臣无主,国家也没人领导,最后大家决定跟国王一起搬到森林去,重新打造一个新的王城。经过一番开垦后,原本荒凉的森林,变成了一座繁荣富丽的新王城,再也不受火灾的威胁。为了纪念旧有的国都,国王便将森林命名为“王舍城”。王舍城,也就是日后佛陀经常前往说法的地方。

佛陀之所以选择在此说法,舍弃人多丰乐的大城,一来是有感于频婆娑罗王的虔诚之心,当佛陀还是悉达多太子时,频婆娑罗王曾要分半个国家给他,并请求太子证悟后,一定先要来救度他;二来是佛法就像太阳的光明,平等普照世间所有万物。

一般人听到“耆阇崛山”,会觉得很陌生,但如果说到“灵鹫山”,就很熟悉了。其实,耆阇崛山正是著名的灵鹫山,地点位于当时印度中部摩揭陀国的王舍城东北方,因地质经过时间风化的结果,呈现鹫鸟的外形,所以就叫灵鹫山,简称灵山,或称鹫峰。当时佛陀经常在此说法,几部重要的大乘经典,像《法华经》、《大品般若经》等,就是在这里宣说的。

现在,佛陀在此,要开始一段非常特别的讲经说法,也就是我们来到这个世间上,如何为人处世,进而得到究竟解脱的方便法门。最令人惊叹的是,提问者竟是一位年仅八岁的童女——妙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