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万事,似真似假,似假似真,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真叫人扑朔迷离,不知所从,例如:
一、谣言是非真真假假:过去有人说,“谣言止于智者”,只是今日社会,谣言充斥,我们的智者在哪里呢?因为缺乏智慧判断,所以谣言就成为是非,似是似非,真真假假,教人难以论断。现在一般民众,都靠传播媒体的报道,作为知识的来源。其实媒体报道,电视谈的,报纸刊登的,大部分都与事实有出入。现在明知揭人隐私,论人短长不好,但是写作的人还是自我解嘲,说这是“八卦新闻”。所谓“八卦新闻”,就已经告诉我们,这是“是假非真”了。
二、梦中情境真真假假:人生如梦,但在梦中的人生,又会做梦。日有所思,可以成梦;往昔旧事,可以入梦;颠倒妄想,也会成梦。“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大梦谁先觉?梦里人生,不容易觉悟。在梦中,人我是非,山水风景,荣华富贵,穷通得失,煞有介事;一旦梦醒以后,是真是假,难为人生论断。有人以梦为真,有人以梦为假,古代的帝王都相信梦境,梦境真真假假,究竟能信吗?
三、人情冷暖真真假假:人们经常慨叹世态炎凉和人情冷暖之难测,满面的笑容,满口的赞美,未必真心;一副严肃的态度,不很中听的语言,未必是假。就等于男人,可以装扮成女生,女人也可以装扮成男人;女人短发,男留长发,是男是女,是女是男,就等于人情冷暖,真假难测。
四、哀乐人生真真假假:人生的际遇,有的人幸福快乐,有的人悲苦哀愁,所以有人说“人生酸甜苦辣”。但是,有的人在穷苦潦倒的时候,不改其乐观豁达的心境;有的人在富贵荣华的时候,烦恼重重,有时候真叫人迷惑,世间究竟是富贵好呢,还是贫穷好呢?其实,哀乐都是对待的,不是绝对的,悲哀的未必是真的悲哀,快乐的未必是真的快乐。如果人生能化悲哀为力量,在快乐中不要得意忘形,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又能奈我何?
五、颠倒妄想真真假假:《般若心经》开示我们,要“远离颠倒梦想”,也就是不为颠倒的是非所迷,不要以真为假,以假为真。佛陀成道时,在觉悟的世界里,观察到世间众生都在颠倒中生活。你跟他说“真如佛性”实有,他认为是假;你和他讲吃喝玩乐是人生的苦本,是虚幻不实的,但他执假为真。所以,众生以真作假,以假作真,如此颠倒妄想,积非成是,佛陀也不禁为之深深慨叹,感到无奈。
六、世间万象真真假假:世间万象对人的迷惑,就如一个掉入枯井的旅人,明知枯并里有毒蛇盘踞,但因井上有五只蜜蜂,滴下五滴蜂蜜,虽然只是一时的甜蜜,但能让他忘却身边的危险。人生受苦的时候,觉得万念俱灰,一切皆空;但是遇到境界时,又是自我迷惑,颠倒妄想。所以世间万事,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不到大彻大悟,谁能分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