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适意(1 / 1)

一般人都希望诸事“称心如意”,例如物质上的富裕、银行存款的增加、精神上的满足、获得别人的赞美与肯定等,这些都是生活上的适意。然而,从外而来的东西,有时候靠不住,因缘条件一变化,情况也就跟着改变了。适意的生活,还是要靠自己去创造。怎样创造适意的生活呢?有四点意见:

第一,无事以当贵

古人说:“千般易淡,未淡者美酒三杯;万般可忘,难忘者闲名一段。”人人都有求富贵、地位、荣耀,乃至受人尊重的欲望。《世说新语》说:“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所谓“树大招风,名大招忌”。名利之后随之而来的,可能就是种种的毁谤、打击、烦恼、压力。“无事以当贵”,贵在什么?贵在无事,贵在有一颗平常心。当你心中无事,就不会被世间尘劳所惑,内心无所挂碍,则能处处平安,自在而适情。

第二,知足以当富

客家人有一句话很美:“我足了。”意思是“我饱了、我够了”。人生还有什么比这样的心更富有?要发财,钱财和烦恼是兄弟,钱财有了,总离不开烦恼;求名利,名利与挂碍是一体,名利来了,难免患得患失。因此,知足才是富乐安稳之处。《佛遗教经》说:“知足之人,虽卧地上,犹为安乐;不知足者,虽处天堂,亦不称意。”不知足的人,常为五欲所牵绊,知足的人,以超越升华为富贵。

第三,安步以当车

时代在进步,交通工具也逐渐改变,人类的欲望也随之增加。例如有了自行车,开始希求摩托车;有了摩托车,觉得要有汽车才好;买汽车时,要进口的才拉风;有了进口车,何不来一架直升机?什么都拥有了,内心却不平安、不快乐,为什么?因为怕被偷、被抢、被拖吊、被撞坏,苦恼无处停放,担心恶人恐吓……其实,生活不在求享受,安步当车,安贫乐道,多一份闲情,少一份奔忙;增一分健康,减一分负担。

第四,晚食以当肉

《古文观止》的《颜斶说齐王》一文记载:齐王要颜斶做官,给他种种优渥条件,但是颜斶婉谢了。他说,他不要什么荣华富贵,也不必什么美食佳肴,只要在家做个老百姓,肚子饿了才吃,味道自然甘甜,与吃肉一样美味。唐朝张蕴古在他的《大宝箴》里也说:“罗八珍于前,所食不过适口。”丛林里的“过堂”一语,意思是,吃饭只是滋养色身,经过一下,不在执着菜色如何。果能尝得这般淡泊滋味,才能维持最长、最久。

天气冷暖的变化,要适时增减衣服,环境变化了,也要懂得调适身心。人生无论做什么,总要有一个适合:男女结婚要适龄,穿鞋大小要适足,煮菜咸淡要适度,应对进退要适宜。遇到学习因缘、种种商机,感谢适逢机会;工作就业全力以赴,就不怕被时代淘汰;甚至人我相处,也要懂得适可而止,否则任性而为、逾矩越分,只会适得其反,破坏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