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杀亦教人杀是为大恶(1 / 1)

不要紧 星云大师 1043 字 7天前

谈到生死,其实一般人还是“宁在世上挨,也不要土里埋”,不过也有很多人因为生活、事业、功课、感情等压力过大,或因信仰偏差,乃至受了气、有了委屈,一时忍耐不了而走上自杀之途。不管自杀的原因为何,归纳起来不外乎:

第一,不明白生命的意义;

第二,没有解决问题的勇气,遇事逃避;

第三,不懂得自己的生命与别人的因缘关系;

第四,不知道自杀、杀人都是同样的罪业。

生命的意义是生生不息的,这才叫生命。自杀者因为没有看到“生”,只想到“死”,他活着的念头里只有自私、灰色、黯淡;他看不到光明、看不到美丽,所以死的阴影就笼罩他,死的魔手就掌握他。稍有一些精神恍惚、意志不坚的时候,死亡的绳索就会捆绑他、束缚他。

自杀的意念其实时刻都盘桓在我们的潜意识里,一遇到生命最脆弱的时刻,便容易化为行动,成为事实。日本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名作家川端康成,两三岁时父母病故,数年后祖母、姐姐、祖父又相继过世,这种对死亡的体验所造成的恐惧,成为他一生的阴影,终于在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三年后的一天,在公寓里含煤气管自杀,实现他说过的话:“无言的死,就是无限的活。”

日本名作家芥川龙之介,正当三十五岁的壮盛之年,因感“人生比地狱还地狱”,因此仰药自杀。另一位同是日本人的知名画家古贺春之江则觉得“再没有比死更高的艺术了”,毅然自我了断。虽然他们的死亡哲思不同,却都同样选择以自杀来结束自己璀璨的一生。

“自杀”就是“自己杀害自己”。现代人不仅自杀的方式层出不穷,就是形容自杀的词汇也不在少数。自杀的心态、动机,更是不胜枚举。记得曾在报纸上看到一则新闻,有个人养了一条狗,人狗相处,日久生情。老狗总免不了死亡,这个养狗的人顿觉了无生趣,几天后就自杀身亡,随着老狗共赴黄泉。

历史上燕太子丹与田光谋刺秦王,田光推荐荆轲,太子说:“此事关系燕国存亡,务请保密。”田光回家后立即自杀,用自杀来表示不会泄密。

佛教“三武一宗”法难之一的北周武帝废佛时,佛教所有的经像几遭焚毁殆尽,当时静蔼法师以“毁教报应”力谏武帝,但不被采信,后来遁入终南山,因自愧无益于佛法,乃趺坐石上,自割其肉而死。

宋朝的文天祥领兵抗元,失败被俘,元军统帅张弘范及将领李恒每日好酒款待,百般劝降,但在文天祥认为,死并不严重,失去名节才是严重,于是写下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过零丁洋》一诗: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然后,从容就义。所谓“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世间的人,有的人为了成全名节,把名节看得比生死重要;有的人为了完成忠烈的志愿,宁可牺牲生命。所以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意义不能与一般的自杀行为相提并论。

佛世时,佛陀的弟子当中也偶有自杀或计划自杀者。如比丘尼狮子历年修行,仍未能治其贪欲心,愧愤自身愚痴,遂萌自杀之意,然于森林投缳之际,顿然开悟。比丘萨婆得萨历经25年修行,仍未得平安,遂决意自杀,但于抽拔剃刀时,顿然开悟。比丘跋伽利亦曾因此立意自尽,欲跃下山崖,以了生命,就在迈足将纵之际,突然开悟。

另据《杂阿含经》卷三十九所载,比丘瞿低迦曾六度开悟,六度退转;于第七度开悟后,因恐第七度退转,遂欲入灭。当时他已入超越生死之境,心中不再残留任何妄念,佛陀遂听任其自行般涅槃。佛陀在过去世修行时,自己也曾“以身饲虎”。阿难尊者120岁时因为不想再听世间的邪言杂话而进入涅槃。佛教一些悟道高僧能够预知时至、生死自如、坐脱立化,他们洒脱自在地面对生死,非一般逃避责任自杀或信仰错误自裁的行为所能同日而语。

说到信仰,近年来世界各地不时传出一些教徒因为信仰邪教,导致思想偏差而集体自杀。例如,1987年美国一位患有妄想症的牧师吉姆·琼斯(Jim Jones),带领914名追随者在圭亚那的琼斯镇(Jonestown)集体自杀。这是有史以来集体自杀人数最多的一次。

1991年,墨西哥一位名叫阿尔马桑的政府部长由于信仰上帝走火入魔,率领29名追随者在一个教堂集体自焚。1994年、1995年和1997年,太阳圣殿教在北美和欧洲制造了三起集体自杀事件,造成超过上百人死亡的不幸。1995年,53名越南村民在一个笃信邪教的盲人带领下使用粗劣武器将自己射杀。1997年,39名“天门教”教徒认为不明飞行物会把他们带到天堂,因此集体服毒身亡。邪教害人之深,由此可见。

佛经《成实论》卷十举出,恶有恶、大恶、恶中恶三种,其中自杀亦教人杀是为大恶。《梵网经》也说,凡生者皆为我父、我母,故杀生即杀父、杀母。也就是说,自杀是杀父、杀母的行为。《大智度论》说,无论如何勤修福德,若未遵守不杀之戒,亦将失其意义。

因此,一般而言,佛教十分重视生命,因此反对任何戕害生命的做法,而主张应该在有生之年散发生命的光与热,以奉献一己、服务大众来扩大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延续生命的希望与未来,这才是正当的信仰之道,也才是我们面对人生应有的正确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