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思想家詹姆斯·艾伦在《原因与结果的法则》中谈到了自我反省的道理:“人的心灵像庭院,这庭院既可理智地耕耘,也可放任它荒芜。无论是耕耘还是荒芜,庭院都不会空白。如果自己的庭院里没有播种美丽的花草,那么无数杂草的种子必将飞落,茂盛的杂草将占满你的庭院。出色的园艺师会翻耕庭院,除去杂草,播种美丽的花草,不断培育。如果想要一个美好的人生,我们就要翻耕自己心灵的庭院,将不纯的思想一扫而光,然后栽上清纯的、正确的思想,并将它培育下去。”
稻盛和夫一直都记着这段话,并且多次在演说中借用。他认为现在的年轻人应当每天都进行自我反省,去除内心的杂草,净化自己的道德,播下更加善良的种子和积极乐观的思想。比如,稻盛和夫一直强调人一定要具备善心,要拥有爱人之心,但“如何才能让心中充满爱”是一个大问题,稻盛和夫自认为也很难做到这一点,但是必须产生“希望做到”的强烈念想,并努力提升自己的心性,美化自己的心灵,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不断反省自己。反省是努力的前提,只有善于反省、主动反省,才能够不断推动自己努力去做得更好,才能让自己积累善心,培养善念。
心理学家曾提出“元认知”的概念。所谓元认知,本质上是一种自我审视的能力,它强调人们要对自己思维活动、学习活动进行认知和监控。简单来说,就是弄清楚自己是谁,擅长做什么,应该做什么,具体需要怎么做,以及在做事时对自身情绪的审核,对自身执行计划的审核、监控与修正。
元认知就是一种自我反省的能力,当人们做错事情的时候,可以借助元认知来自省,找出问题所在并加以纠正。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可以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复盘,在头脑中将相关的事情重新演练一遍,看看自己的情绪是否失控、自己在哪个环节犯了错,以及哪个地方可以做进一步的完善。
据说,稻盛和夫每天早上起来都会对着盥洗室镜子进行自我反省,他会将过去一天所做的事情在头脑中像电影一样回放一遍,看看自己昨天是否有什么不当的言论,是否有过傲慢的表现和情绪上的失控,是否犯了不该犯的错。如果发现自己确有不当之处,他会虔诚地对着镜子说,“老天,对不起”,“很抱歉,我对我的错误和行为道歉”。这个自我反省的习惯,他整整坚持了几十年,而且每天早上起来,家人只要看到他走进盥洗室,就会自觉地离开,避免打扰到他,这已经成了整个家庭的一种仪式。
许多人可能会认为,稻盛和夫已经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大人物,无论是对外的功业,还是对内的修行,都达到了一个顶峰状态,这在企业家群体中都是非常罕见的,因此像稻盛和夫这样的人根本用不着如此严肃而认真地保持自省的习惯。可是在稻盛和夫看来,人无完人,即便是再成功的人也不可能做到完美无瑕。只要是人,就会犯错,就存在不足之处,而人的一生应当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弥补各种不足,确保自己更加完美。稻盛和夫一直强调一个观点:一个人获得成功并不意味着完美无瑕,成功的定义并不是不犯错误,而是在犯错误之后可以及时反省自己的行为。
在反躬自省的时候,稻盛和夫有着自己的自省标准,那就是按照自己长期以来一贯坚守的原理和原则来做评判,看看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是否有悖于相关的原理和原则。稻盛和夫曾这样强调:“原理原则既是正确与坚强的源泉,同时它也很脆弱,如不时刻告诫自己,它就会轻易被人遗忘。正因为如此,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反躬自省,对自己的行为要反省,并把它们加入人生的原理原则里去。”
稻盛和夫一直主张把握好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运用化繁为简的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他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都会严格遵循化繁为简这一要求,如果他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差错,他就会自我反省,看看自己是否偏离了事物的本质,把简单问题复杂化了。
又如,稻盛和夫强调动机至善,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认真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真的是为他人的利益着想,是否有什么私心,是否损害了他人的利益。即便这件事情做成功了,他也会照常进行反省,确保自己的出发点是正确的,确保自己的行为动机是合理、友善的。
在多年的经营管理事业中,稻盛和夫获得了惊人的个人成就,而且还赢得了道德上的美誉。但是随着个人地位的提升,随着个人威望的提升,稻盛和夫开始察觉到自己的内心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不时冒出一些骄傲自满的念头,产生“我很强,我理所应当受到尊重”的想法。这种自大和傲慢的心态让稻盛和夫感到惭愧,可即便如此,它们仍旧会时不时在他的大脑中浮现出来。所以,在修心的时候,稻盛和夫一直都十分注意及时反省自己,每次有骄傲自满的想法产生时,他都会想办法调伏它们,用正念来净化心灵。他之所以一再强调自己必须在悔悟中生活,正是因为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稻盛和夫的自省习惯影响了一大批企业家,他们以他为榜样,在提升自己经营管理能力的同时,也进行规律性的自我修炼,不断在精神和思想层面上升华自己的认知。许多人将稻盛和夫称为“经营之圣”,不仅仅是认同他在经营管理方面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认同他的人生哲学和思维模式。他们认为,稻盛和夫的人生哲学和思维模式,才是支撑其经营管理才能的基础,他们愿意追随稻盛和夫的脚踪,发扬和拓展他的人生哲学。而效法稻盛和夫,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在实践中不断反躬自省,看看自己是否真的做到了像稻盛和夫那样出色,是否真的掐准了“何谓正确”,并按正确的方法去做正确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