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事时,问问自己有没有更好的方法(1 / 1)

稻盛和夫认为人活着应该提三个最重要的问题:第一个是“人为什么活着”,第二个是“作为人,何谓正确”,第三个是“人如何活得更美好”。其中第三个问题强调的是人生的不断进化,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就是要让自己的生活越来越美好,没有任何一个生命会开倒车,希望自己越活越差。

这种进化,不仅仅体现在内心的不断完善和强大,还在于个人能力的提升,在于实力的增强,毕竟只有一个人得到全方位的提升,才有能力去解决生活和工作中所遇见的种种难题,才有能力去追求更高更大更远的目标,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所以,稻盛和夫认为人应该保持精进的态度,不要满足于当前所掌握的“程咬金三板斧”,也不要满足于当前看得见的成果。在正式开始做事之前,一定要想一想自己现在所使用的方法是不是高效的,有没有更高效、更科学的方法;要弄清楚自己所采用的方案是不是最合理的,有没有其他更为合理的方案;要主动去思考目前自己设定的工作流程是不是最完美的,有没有继续改进和完善的空间。

正如同稻盛和夫所说的那样:“所谓人生,归根到底,就是‘一瞬间、一瞬间持续的积累’,如此而已。每一秒钟的积累成为今天这一天;每一天的积累成为一周、一月、一年,乃至人的一生。那些让人惊奇的伟业,实际上,几乎都是极为普通的人兢兢业业、一步一步持续积累的结果。”

稻盛和夫举过清洁工的例子。在多数人看来,清洁工作似乎是非常简单的杂役,根本没有什么创造性可言,甚至都不需要掌握什么技巧,天天机械地重复那些单调的工作,根本就不会有任何进步,10年、20年以后还是一样。可是稻盛和夫却认为,只要清洁工不是单调地重复工作,想办法今天做一些不同的尝试,明天做一些不同的尝试,后天又想办法提高自己的效率,那么清扫效率一定能够得到提高。稻盛和夫说有的人打扫车间的时候,一直都是遵从从左到右的顺序,而他自己干脆改变模式,从中间往两头扫。这看起来似乎很无聊,但如此标新立异本身就能够带来创新和变化,毕竟很多伟大的创新想法都是从一些小细节的调整上生发出来的。试想一下,在365天的时间里,只要每天坚持改进一点点,即便是再简单、再普通的工作,也会在持续的进步中产生巨大的价值。

稻盛和夫曾经这样说道:“今天这样试试,明天那样试试,后天再别样试试,不断提高清扫效率,365天孜孜不倦,每天进行一点一滴的改进,即使看来无比简单的工作,结果也会产生很多有价值的创新。一天的努力只有微小的成果,但是锲而不舍,改良改善积累了一天,积累了一年,就可以带来可观的变化,不仅仅是清洁工作,企业里各种各样的工作都一样。这个世界上,划时代的创造发明无一不是这样踏踏实实、地地道道,一步步努力积累出来而产生的。不论各位的企业属于哪个行业,不可以每天以同样的方法重复同样的工作,要不断有所创新,要把这句话作为公司的方针,明确地提出来。而且经营者要率先做出榜样,这样经过三四年,企业就会有独创性,就能进行卓有成效的技术开发。”

做人做事往往就是如此,如果每次做事对自己都有更高的要求,都想方设法做得更加完美,那么自己每一次做事不仅仅是尝试,更是一种进步。在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公式:1的365次方等于1,但是1.01的365次方约等于37.78,而0.99的365次方大约等于0.025。这个公式强调的就是细微的变化在时间轴的影响下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在这个公式中,“1”代表了个人的工作状态和水平,“365”代表的是时间,“1.01”表明每天都在进步0.01,而“0.99”则代表每天都退步了0.01。如果从一天的进步和退步来看,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许多人会直接忽略掉这种变化,可是一旦加入时间这个要素,那么随着时间的增加和累积,每天的变化经过累加就会产生质变。只要每天都以进步0.01为目标,那么,到了年底所完成的业绩将是正常水平的37.78倍。

著名作家周国平也说过:“日子总是被各种无聊充斥着,为了摆脱无聊,咱们不停地繁忙着。”周国平强调生活要动,不能停下来。而稻盛和夫不仅强调要动,要努力,而且要有进步,要确保自己的努力是高质量的。

那么,如何确保每天都能够获得进步呢?

第一,保持专注和努力。只有持续稳定的投入,才能带来进步,才能实现从量变到质变。专注和努力是个人奋斗的前提,也是进步者所需的基本素养。如果仅仅是做事,只是重复之前的工作和方法,那么,这一类复制行为并不会带来太大的变化,最多只是帮助人们做到熟能生巧。真正的精益求精,一定要做到态度上的专注和行为上的专注,要确保自己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第二,每天不断进行创造。有人曾采访稻盛和夫:“您从事陶瓷研究,后来是怎么跨界通信行业,又是怎么涉足宾馆事业的呢?好像您做什么都能做成。”稻盛和夫笑着说:“其实并没有啥,公司几度面对危机,但还好都挺了过来。假如你非要问怎么跨界的话,那只有一种办法:每天都不断地进行创造性的作业。我半个多世纪以来都是如此,哪怕少一点,我每天都会坚持去做。”

稻盛和夫非常重视创新,因此愿意投入更多的资金支持科研工作,他为此还专门拿出200亿日元成立了京都奖,专门奖励那些在科研方面做出贡献的人。据说,京都奖获得者的奖金从来就不低于1亿日元,可以说想要运作这个奖项,是需要一大笔资金来维持的。有记者曾问他:“能一直将京都奖办下去吗?”稻盛和夫直接回应道:“我刚设立京都奖的时候,拿出了200亿日元,现在稻盛财团的经济实力远在200亿日元之上。”

总的来说,只要想办法做到专注,并注重创造,那么就可以不断推动自己变得更好,推动自己去追求更高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