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短期目标,不要被长远的计划迷惑(1 / 1)

许多公司在发展的过程中,为了彰显自己的战略规划能力,为了让自己更好地把握未来,会提出一些长远的发展目标,比如提出一个5年计划、10年计划,甚至30年的发展计划。从企业发展角度来说,企业的确需要制定一个未来发展规划,只有制定了相应的发展目标和规划,企业的发展才能循序渐进,才能有一个指导性的方针。但对于未来的规划并不意味着就要将时间拉长,并不意味着就要无限制地制定长远目标。很多公司在制定10年甚至更久的长远目标后,都没有能够实现这些目标,甚至于企业本身也早早破产倒闭。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这类企业好高骛远,只看重未来而忽略了对当前发展的关注,忽略了对短期目标环环相扣的重视,当短期目标都无法一一实现时,所谓的长远目标更像是永远追不上的海市蜃楼。无论是对于个人还是企业经营者来说,想要获得发展都需要立足长远,需要擘画伟大的蓝图,但立足长远以及擘画蓝图,并不意味着设立了长远的计划。

在谈到目标的设定时,稻盛和夫曾经这样说过:“每天,持续过好内容充实的‘今天’‘这一天’,我在经营公司的时候就一直坚持这一点。

“公司创建至今,我们从来不建立长期的经营计划。新闻记者们采访我的时候,经常提出想听一听我们的中长期经营计划。当我回答‘我们从不设立长期的经营计划’时,他们总觉得不可思议,露出疑惑的神情。

“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设立长期的经营计划呢?因为说自己能够预见到久远的将来,这种话基本上都会以‘谎言’的结局而告终。”

在稻盛和夫看来,“多少年后销售额要达到多少,人员增加到多少,设备投资如何如何”,这一类的远大目标,往往会超出个人的控制,不管人们怎样努力,不管自己拥有多少优质的资源,总有一些环境变化、意料之外事态的发生会超出预想的状态,会打乱人们原有的计划和节奏,有时候甚至会迫使人们不得不放弃先前制订的经营计划,这不仅造成了浪费,还会因为频繁更改计划而打击员工的士气和工作热情。员工们可能会这样认为,‘反正计划中途就得变更’。久而久之,员工就会轻视公司的计划,将计划抛在脑后。

目标太大或者太过于遥远时,员工可能缺乏坚持到底的耐心,比如公司制定了未来20年的发展目标,且不说能不能坚持20年,单是让员工等上20年就不够现实,员工在奋斗的过程中会反复质疑“为什么还没有实现目标”,长此以往可能就会产生失落感,会觉得是否实现目标也是无关紧要的,在执行和奋斗的过程中,他们会慢慢放弃对目标的追求。

稻盛和夫早就见惯了这一类现象。在他看来,如果未来目标有很大可能半途而废,那么还不如一开始就不要设定远大的目标。和别的企业家动辄做出未来几十年发展的规划不同的是,稻盛和夫非常务实。他认为,一个人必须专注于当下,专注于眼前的发展。未来很重要,但不能过分追求远大的目标,只有做好当下的事情,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才能走得更远。正因为如此,在创立京瓷公司之后,稻盛和夫始终坚持用心建立一年的年度经营计划,他觉得3年、5年之后的事情,谁也无法准确预测,至于几十年以后,更是无法看透,但是这一年的发展情况,应该大致能看清,即便有一些错误的预估,也不至于错得太离谱。

不仅如此,在制订年度计划后,他还将其细化成每个月甚至每一天的具体目标,然后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稻盛和夫认为,身为企业管理者,职责就在于确定目标、划分目标、分派任务,当高层制定一个年度大目标后,应该花费时间把这个年度大目标划分到月、到人,确保每个员工都可以清楚自己具体要干什么,要干到什么程度。

稻盛和夫深谙人性,知道如何去激发员工的能动性。在他看来,员工对于公司的远大目标往往不是很关心,因为太过于遥远的事情并不会让人保持一个长久的关注度。如果领导者说“让我们努力工作20年,看看会发生什么”,这样的目标可能会让员工觉得没有任何意义。对于员工来说,他们更加关心的是自己这个月需要做多少工作,能够拿到多少工资和奖励,自己这个月会不会很忙。

既然如此,经营管理者应该将目标缩小,将企业发展目标分解成为员工奋斗的小目标,确保员工每天都清楚自己要做什么,每个月要完成多少业绩,以及能够获得多少奖励。与之相对应的是,管理者必须制定合理的奖惩措施,给员工制定工作指标,然后通过奖惩措施来推动他们的行动。日本的另外一位伟大企业家松下幸之助正是这样做的,他每年都会对公司的年度目标进行分解,分解成季度或者月度,然后落实到每个员工身上,确保每个员工都获得相应的工作指标。为了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他做出承诺:如果员工能够实现各自的工作目标,公司将会给予相应的待遇和奖励。也正是因为使用了这样的管理方式,松下电器的工作氛围一直很好,公司的业务也才能够越做越大。

总的来说,经营者需要立足长远,需要有战略思维和长远的视野,但并不一定要投入大量精力到长远的计划和目标中。稻盛和夫曾经提出过自己的经营理念,那就是“乐观地构思,悲观地计划,乐观地实行”,在打造个人的梦想和蓝图时,可以保持乐观心态,做一些伟大的设想,坚信自己有无限的可能性,坚信自己有能力做到更好。可是在制订具体的计划和目标时,一定要慎之又慎,要考虑到发展过程中遭遇到的阻力和问题,要制定各种有效的应对措施,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尽可能做好充分的准备。在计划阶段,人们需要注重有无把握实现它,要坚持做一些自己有把握去做的事情,要坚持做一些自己有能力去完成的事情。而注重短期目标,就要认真做好当前要做的工作,缩短计划的时间。如果将时间线拉得太长,目标定得太长远,自己反而会丧失掌控力,而这正是每一个领导者和管理者需要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稻盛和夫又将这种工作态度和理念运用到生活当中。在他看来,认真过好每一天,才是最重要的。尽管人们需要畅想和憧憬未来,需要想办法打造一个未来的方向和发展目标,需要将目光锁定在长远的战略发展上,但未来的一切都是建立在当下每一天的努力的基础上。只有每一天都过得很充实,实现点滴的积累,才可能有足够的前进动力,推动自己向前发展。人们没有必要总是将注意力放在远方,放在将来,更没有必要为将来的事情而焦虑。一个人越是脱离当下而望向远方,越是容易对现实产生不满,越是容易对未来的目标产生无力感和虚无感,越是容易对一些困难产生挫败感和恐惧感。对于多数人而言,关注当下,成就当下,认认真真过好当下的每一天,才能真正把握明天。

而努力过好每一天既是最基本的生存模式,也是最基本的生存哲学。自然界的任何生命都是认真过好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从而延续生命,繁衍后代的。对于人类来说,也是如此,只有全力以赴地过好每一天,人们才能看清未来一周会发生什么;只有全力过好每一周,才能看清未来一个月会是怎样;只有全力过好每一个月,才能认真看透未来一年的发展情况。活在当下,就是要求人们专注于当下的生活瞬间和各种细节,就是要求人们认真享受当下获得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