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也曾干劲十足,制订了高强度的学习计划呢?
制订无法持续的计划是没有意义的。一开始学习时我们就要意识到,资格考试的学习比的不是谁开头冲得最快,而是谁步伐最稳。
警惕学习劲头过猛
一般情况下,有些人备考资格考试时,最开始学习劲头最足,随后干劲逐渐递减。我们都很容易一上来就制订一些难以实现的计划,比如“一天学习4个小时”等。
因为对自己的学习水平一无所知,导致做出在规定的时间内根本完不成任务的计划,或者设想每天高强度、大量的学习,都是不切实际的。
平日里偶尔一天学习4个小时还可以实现,但是要想每天学习4个小时,恐怕是不可能的。这样有勇无谋的学习计划,最终也只能以失败告终。
马拉松比赛中,如果运动员最开始铆足了劲猛冲,最后会是什么结果呢?恐怕会在半路喘不上来气,就此作罢。资格考试也是相同的道理,如果我们开始时学习干劲很足,就不假思索地制订高强度的计划,过不了多久,计划越发难以实现,残留的任务堆积如山。
好不容易制订的计划难以实现,斗志难免会受到打击。保持较高的学习干劲非常重要,为了实现持续性学习,职场人需要尽量避免有损斗志的行为。
想要通过资格考试,完全没有必要在开头一个劲儿猛冲,越难的考试以及战线越长的考试,最忌讳开赛时冲刺。
但是,如果复习时间只有1~2个月,即短期决战型考试的话,最好开始就鼓足劲学习。
赢过别人不如战胜自己
正如序言中提到的一样,学习效果=效率×坚持。
学习之初,既要提高学习的效率,又要制订可持续的学习计划。马拉松比赛中,开赛就冲刺并不是好方法,尽早找到适合自己的步伐才是最重要的,同时需要注意不要速度过快。备考资格考试也是同样的道理,刚开始复习时,不要用力过猛。
每个人的学习速度,以及舒适的学习速度各有差异。最重要的是尽早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速度,当学习渐趋稳定后再一点点提高。
复习资格考试最怕不能持久。如果非要说考生会输给什么,也绝不是败给其他考生——
“不行了,以这个速度,我怕是坚持不到最后了。”
“反正谁也看不见,过会儿再学吧。”(最后也没学)“就算我现在不学,到了紧要关头还是会努力的。”
“这次落榜,来年再战。”
上述说这些话的考生,停止前进的步伐,就是输给了自己。
就算是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也有可能半途而废,更不用说高强度的学习了。特别是刚开始学习时,更需要警惕起跑冲刺、高强度、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的学习方法。总之,我们需要集中精力以自己的速度稳步前进。
重点:警惕超负荷学习,尽早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