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看着书的你,可以跟着我一起拿起镜子,摸一下自己的脸和眼周,你是不是经常摸到疙疙瘩瘩的东西,但是抠又抠不掉,总觉得很难受,又不知道怎么办?接下来,我就把这些疙瘩的真面目和处理方法告诉大家。
/脂肪粒/
性质:眼部下眼睑偏外侧多发,凸起的颗粒中含有白色内容物,可以挤出来,学名粟丘疹。
辟谣:以前很多人认为脂肪粒和眼霜涂得太厚、营养过剩有关。其实,医学尚没有查明病因,但可以确定的是,和皮肤的细小创伤再修复的过程,以及炎症有关,因为里面是白色囊肿样的角化物。
预防:不要去揉搓、摩擦眼部皮肤,均匀涂上眼霜就可以了,不要不停地按摩。
去除方法:如果要挑掉脂肪粒的话,记得用碘伏消好毒,粉刺针也消毒,把脂肪粒头部的皮肤挑破,然后用两支棉签挤出来就行了。记得在伤口上涂上红霉素软膏。有的脂肪粒长得很深,只能去专业的地方用电离子、二氧化碳激光去除,一般不太会留下瘢痕。
/汗管瘤/
性质:从内眼角下方开始发。一开始比较细小,后来变大、凸起,颜色和肤色一样或稍显白。它是一种汗腺导管的增生,和遗传、内分泌的关系较大。
预防:目前,医学上没确定汗管瘤的病因,因此没有具体的预防措施。这个东西和涂眼霜没关系,涂了以后症状不会加重也不会减轻。
去除方法:在皮肤科,它也是不用治疗的,但它不会自愈,部分会越来越大。要去除的话,需要用二氧化碳激光、电离子烫到汗腺导管处,直到白色的颗粒消失。比较深的话,容易皮肤色脱、留瘢痕。因此,如果你不觉得难看的话,尽量不要去处理。
/扁平疣/
性质:靠外侧太阳穴多发,它比较小,颜色很接近皮肤,用手摸有颗粒感。它就是疣的一种,暴晒、免疫力低下、皮肤损伤都容易使其暴发。
预防:注意不要用力揉搓皮肤,平时不要太疲惫。一旦长了扁平疣,不要抠破、搔抓,它是会传染的,容易导致周围皮肤跟着长。
去除方法:可以用氟尿嘧啶乳膏、水杨酸软膏、维A酸乳膏进行点状涂抹,促使其脱落。想更快去除,可以直接用冷冻、二氧化碳激光、电离子,一般不会色素沉着和留下瘢痕。
/下巴疙瘩/
性质:属于角质细胞和油脂在毛囊里的堆积,很难通过物理方式挤出。
预防:很难预防。
去除方法:壬二酸早晚用一次,或者晚上使用维A酸乳膏一次。一般来说,这些白色颗粒无任何不适感,同时也不会突然长成痘,建议不用处理。
/“鸡皮肤”/
(1)鼻背“鸡皮肤”
性质:从鼻背延展到下睑下方的细小颗粒,挤不出来东西也抠不掉。它属于一种毛囊里的角质堆积。
预防:平时可以在这里多涂抹一些保湿产品。
去除方法:这种“鸡皮肤”不建议做过度处理,不疼不痒也不会加重,随着年龄的增长会自然消除。如果你非要弄掉它,可以用“刷酸”,包括家用的水杨酸溶液、苦杏仁酸溶液,但是当心别涂到眼睛里,还可以用专业的点阵和二氧化碳激光处理,不过好了一阵子后,又会长回来。
(2)面颈部“鸡皮肤”
性质:面颈部疙疙瘩瘩,同时伴有泛红,其学名特别长,叫面颈部毛囊性红斑黑变,但是别慌,这个最好解决了。
预防:一般和遗传相关,无法预防。
去除方法:用0.1%维A酸乳膏+尿素霜,每天晚上涂抹1次,一开始时间短一些,耐受了可以封包过夜。然后你会脱皮,恢复后,摸上去就会很光滑。
/“逆光疹”/
首先,“逆光疹”并不是皮肤科的学术名词,只是因为它逆着光能被看见而给它起的昵称,是前几年网络比较火的词。网友不能分辨它是什么,因为挤不出来油脂,但起码知道它不是闭口,所以自行发明了“逆光疹”这一词。
很多皮肤问题,都会出现“逆光疹”的表现,我们来看看怎么诊疗(表2-10)。
表2-10 “逆光疹”的诊疗方法
若面部有整块潮红、灼热现象,属于激素依赖性皮炎,停用现在的护肤品和面膜,用冰袋冰敷,家里如果有红光美容仪,可以照射20分钟,每周2~3次修复缓解。发作时非常不适的,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涂抹他克莫司。
如果皮疹不红,略微有瘙痒的,和换季或用了不适合皮肤的护肤品等造成的接触性皮炎有关。首先避开过敏物,痒的话用炉甘石洗剂擦洗,不痒的时候用尿素霜保湿皮肤。
如果皮疹微红,瘙痒明显,越抓越痒越热的,就是湿疹。和自身免疫有关,饮食要忌口,避开辛辣刺激物及酒精。痒了用炉甘石洗剂,抓破了用红霉素软膏。
以上简单的方法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脸上疙疙瘩瘩的问题。如果实在难以鉴别或过程中有不懂的问题,还是建议去正规医院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