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忍耐别人,别人也在忍耐你
我妈是一个“重度强迫症患者”,这一点体现在家里的每一个物件都在它应在的位置上,不可以有分毫偏差。我最近一次挨骂,就是因为我把柜子后排的化妆水摆到了前排。她的“强迫症”体现在方方面面,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是她特别喜欢擦地,二是我家的洗碗水绝对不可以倒进厨房下水道。
周围的人(包括我)都不太清楚该怎么跟我妈相处。我给她取了一个非常好听的昵称——豌豆公主,她就像童话故事里的那位公主一样“矫情”,隔着厚厚的床垫都能感受到压在下面的那颗豌豆。
先说擦地。这件事在我家的重要等级可以排在第一位,只要我妈一开始擦地,全家人必须老老实实地待在屋子里,千万不能在她老人家面前晃悠。
她抱怨:“我在这儿擦地,都在那儿看着,这个家是我一个人的吗?”
我说:“你不愿意擦可以不擦……”
她回道:“不擦多脏,你瞎吗?看不见这地有多脏?你怎么那么懒呢?啥都嫌麻烦,吃完还得上厕所呢,那你咋还吃饭?”
躲屋里还不算完,她什么时候擦完地,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吃上饭,因为我妈永远遵循先来后到的原则,擦完地才能做饭。
我有时候经常会想:为什么我妈要以一种近乎极端的方式维护家庭环境的整洁?是她心中的整洁有序遭到了挑战,所以导致她脾气差?还是因为她脾气差,以至于她看什么都觉得无序且不洁?
她的心情常年被阴云笼罩,家里的气氛也就常年处在冰点。在这个家里,我们好像做什么都是错的,我极少听到她对我的赞美和肯定,在她心里,我处处不好,处处不如人。
她经常拿我表姐来跟我比较,说我表姐跟我姨妈亲,我就不像表姐那样孝顺……
但是我姨妈对我表姐可谓是千依百顺,她安排任何一件事都以我表姐为先。我表姐就是她家级别最高的成员。而我家呢?我家级别最高的事,是擦地。
所以,我更喜欢一个人待着。
我妈二十四小时在家,家里的氛围自然不好。家对于我来说不是一个温暖的避风港,更像是一个牢笼,待在里面太憋屈了,我的心时时刻刻都是揪紧的,连一点响动都不敢弄出来。
结婚后,我也喜欢一个人待着。我不喜欢亲戚聚会,听见孩子不停的说话声就觉得厌烦,甚至连我老公躺在我旁边呼吸都觉得聒噪。其实我只是习惯了安静,因为安静让我觉得安全。而且我害怕争吵,害怕冷战。
我爸和我妈总是在吵架,吵完了就开始冷战。我妈可以算是“特级冷战选手”,按季度起算、按年计费地不理人,身处在那样令人窒息的氛围里,对我来说每一秒都是煎熬。
豌豆公主的“玻璃心”总会被别人无心的抱怨刺痛,然后立马高昂起头颅,宁死不低头。
我和我妈截然相反,我不在乎什么面子、尊严,不在乎对方怎么想,我只在乎自己活得舒服不舒服。在她深度“强迫症”的压迫下,我反而对大部分事情都无所谓。冷眼旁观我妈这一生,多数时间她都在跟没有意义的事较劲,而且常常为了躲避一个小麻烦,给自己制造一个大麻烦。
所以,我成了一个目标明确的人,可以轻易做到“两害相权取其轻”,因为我知道对我有利的是什么、我要的是什么,其他的我都可以舍弃。
结婚后,家是两个人的,你有你的生活方式,我有我的生活方式,不分对错,不一定非要迁就对方。心情好的时候一起做大扫除,心情不好的时候就窝在沙发里,不累自己也不逼别人。
很多姑娘完全不会理性地处理生活中的问题,有的人甚至因为无法容忍丈夫拿了东西不放回原处而选择离婚。
其实,我理解这种每次都要给别人收拾烂摊子的感觉,久而久之谁都受不了。可是,为了这样一件小事就给自己制造离婚的大麻烦,这么做真的理智吗?现在有很多“毒鸡汤”都在告诉我们离婚是正确的,可在我看来,这是为了避免小麻烦而给自己徒增大麻烦。
人们总说:“过日子就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难得糊涂是智慧,很多人却歪曲了这句话的意思,即便是在另一半出轨这样触及底线的问题上依旧选择隐忍。但我们也不应该把所有问题一刀切,把每件小事都视为原则问题、底线问题。
你总觉得你在忍耐别人,其实别人也在忍耐你。别人破坏了你设立的规矩,你感到厌烦;强迫别人遵守你的规矩,别人又感到厌烦。这世上大部分的事并非非黑即白,对于同一件事,从不同的人的立场出发,可能会得到截然相反的结论。所以,过日子一定要拎得清重点,不要因小失大,这样就得不偿失了。
当我用我妈所有的反面案例自我“驱动”时,慢慢地也就理解了她所有行为背后无法言说的焦虑。
为什么她总因为我爸的一句小小的抱怨就变得像刺猬一样敏感?因为在她的认知里,抱怨了就是不爱,爱都没有了,那就保有最后的尊严吧。
三十岁的我回头看三十岁的妈妈,发现她的爱情观和世界观非常单纯,我所有对她的忍耐最终都变成了包容,今后对她再也不会有怨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