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觉得我很幸运,有着顺遂如意的人生:从小学一路读到研究生,毕业就找到了工作,工作后通过相亲,顺利结婚生子……其实要实现所谓的“顺遂”,背后的每一步走得都并不容易。
要“听话”就不容易。现在很多年轻人是“不听话”的,他们不愿接受父母的安排,不想被条条框框束缚,而是敢于打破陈规、挑战权威。
我们常说:“过犹不及。”一味循规蹈矩固然无法革新,过分贬低陈规旧俗也未必就是聪明之举,所以有时候就要认(上尸下从)、听话,在能力不足的时候多听听过来人的建议。在人生的某个阶段,我们由于缺乏足够的人生经验和经历,会把未来设想得过于美好,进而轻敌,最后被现实生活碾压得一败涂地。
这几年,“原生家庭”这个词火了。很多年轻人开始滥用这个词,把自己的原生家庭贬得一文不值,仿佛自己就是典型的问题家庭养育出来的孩子,把自己的不良性格、不善交际、人生不顺统统归咎于父母,对父母的反感远多于感恩。
我也曾是这样的人,可是在我结婚生子之后才发现,父母永远是我最值得依靠的人,他们给了我别人无法给予的底气。或许我们的父母没什么太大的本事,但大多数父母都是从自己有限的认知出发,无条件地爱着自己的孩子。他们看问题的视角也许狭隘,也许存在偏差,可是他们的经验货真价实,他们走过的弯路、获得的教训值得参考,就算我们不愿全盘接纳,也没有必要全盘否定。
在大学专业的选择上,我们不愿听从父母的建议,认为他们跟不上时代,推荐的都是些“过时”的专业,只有自己才最清楚未来有哪些新兴产业,今后从事什么行业、做什么工作能赚大钱;找工作时,父母建议我们考公务员、当老师,可是这些工作在我们看来似乎又累又无聊。
很多人会有这样的雄心壮志:我要干一番大事业,像电视剧里叱咤职场的白领一样,谈生意走花路,三年晋升主管,五年当上老板;身穿职业装,脚踩高跟鞋,出入CBD;几百万的合同经手,房子、车子全都有……
然而现实是,我们只能在高楼大厦的格子间里埋头苦干。很多公司为了防止员工工作偷懒,不在工位之间设置隔断,甚至在后台偷偷记录员工的工作时间。你以为的精致白领生活,不过是每天被甲方折磨得面容憔悴,对着方案改字体、改字号、改标点、改排版,到手的月薪可能都过不了平均线。
在遭受了生活的“毒打”后,我们发现父母说过的很多话都是对的。如今我们成了父母,也变得和他们一样,说服不了自己的孩子。
我胆子小,非常听话,还特别擅长反思。很多人有误区:反思就是认[img alt="" class="pic-s" src="../Images/BZ_191_29319_OMKDDV%2BSimSun-ExtB__191_1030_2280_1079_2344.png" /],不仅丢面子、跌份儿,还给了对方继续蹬鼻子上脸的机会。
但我觉得,反思可以使人进步。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吃亏后不反思,那吃亏永远只是吃亏,只有吸取教训,才能避免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认[img alt="" class="pic-s" src="../Images/BZ_191_29319_OMKDDV%2BSimSun-ExtB__191_1030_2280_1079_2344.png" /]也没什么不好,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卧薪尝胆才能厚积薄发。所以反思是为了自己,不是为了别人。
宁跟聪明人吵架,不跟糊涂人说话。如果对方是聪明人,在你反思的同时他也会反思自己,你们共同进步,变得越来越好。
那我们该如何进行反思呢?
我认为反思自我的最佳方式之一,就是独处。
我是在英国读的研究生,留学的日子里,我几乎都是独来独往,这也给我带来了很多思考的时间。虽然有一些想法不过是我的胡思乱想,但好在最后我都能理清头绪,把负面的想法从头脑中剥离出去,只留下积极的认知。屋漏偏逢连夜雨是人生常事,我们不能因为屋漏就不躲雨,这不是看得开,这是自暴自弃。
看得开,是要放过自己。一件事没做成没关系,这时候要思考没做成的原因是什么、下次该如何做才能成功。如果未能达成人生的阶段性目标,也不要全盘否定自己,整装再出发就可以了。一条路行不通没关系,我们没必要一条路走到黑、不撞南墙不回头,这不是勇敢,而是不会动脑思考。
通过仔细的分析,相信你的心境会越来越开阔。以谈恋爱这件事为例,我不鼓励不间断地谈恋爱,人一定要有独处的时间,在独处中才能整理好思路,从教训中吸取经验,不然纷繁复杂的感情一段接着一段,哪有时间看清自己的心。人生就像是海上的那随波逐流的小舟,很难一帆风顺,要是不小心触礁,岂不是悔之晚矣?
在英国读书的时候,经过生活中各种琐事的历练,我也比以前多了一点耐心。
我要自己去银行,自己交房租、办宽带,不断提高沟通能力的同时还要仔细观察异国人民的生活习惯,学会察言观色,发现、总结他们为人处世的规律。不要觉得活在温室里的人很幸福,一旦离开了温室,他们也只能依靠自己努力生存。
“察言观色”并不是一个不好的词,《孙子兵法》中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摸清一个人的喜好和习惯是一种本事,出国是可以锻炼这种能力的方式之一。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要羡慕、不要嫉妒别人。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很多人被互联网上所谓的“成功学”带跑偏了,和那些轻轻松松年入百万甚至月入百万的人一对比,自己的人生太过平淡普通,因此难免心态失衡。但我认为,这种优渥的生活并没有什么值得羡慕的。
我之前住过别墅,但其实于我而言,实属“打肿脸充胖子”。别墅是家里人买的,出于一些原因转到我名下,每月高额的贷款完全超出了我的能力范围。那两年我们全家都在为了还房贷拆东墙补西墙,别人却只看到我住豪宅,看不见每每临近还贷日我的焦虑,那时的我真是恨不得把头发揪光,用脑袋撞墙,只能靠喝酒平复心情。
那段时间,我经常和办理贷款业务的工作人员打交道,从他们口中听到了不少和我类似的故事。
每一个家大业大的家庭,一朝登高跌重,便有可能粉身碎骨,高收入的背后往往存在高风险,很有可能“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我们羡慕娱乐明星,羡慕那些看上去没有什么太大本事但是靠着“运气”一夜成名的“网红”,可我们只看到了他们的光鲜亮丽,却往往忽视了他们背后常人无法理解的艰难。所有的付出和回报都成正比,那些德不配位的人自然有他们的灾殃,但如果你是靠劳动换取成果的,那么你凭本事赚的每一分钱都能让你感到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