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缺产生价值,这是经济学里的一个经典理论,也是股市运行的基本理论之一。
1.稀缺能产生价值
所谓价值,简单来说就是对人有用。空气是人的存活条件之一,没有了空气,人也就快不行了。但没有人给空气定价,空气是不值钱的,因为到处都有。钻石就不一样了,钻石除了能做装饰品,大概就没别的用处了。有人说可以做钻头,那是工业钻石,价格不会太高,我们不讨论。但是装饰钻石就贵得离奇,1克拉就要成千上万元,等级高的,甚至要几十万元、上百万元。为什么?因为稀缺。
同样是陶瓷,为什么古董更值钱?因为稀缺。历史回不去了,未来怎么创造古董?所以,稀缺就是能产生价值。
艺术界有这样一个笑话:作者死前作品一文不值,作者死后作品光芒万丈,比如画家伦勃朗、凡·高。为什么?因为稀缺嘛(当然作品也的确优质)。所以,现在一些艺术家临终时,会有一些公司囤积其作品,为的也是赢取稀缺价值。
2.营造稀缺感是一种营销手段
我们在大街上都听到过这样的营销说辞:“数量有限,卖完为止。”在各个电商购物平台上,我们也遭遇过这样的营销手段,如限量秒杀、“此价格仅限于活动期间”等,这都是在营造稀缺感。消费者害怕错过良机,一些无法决断的购买需求,也会变成强烈的需求,从而让消费者迅速下单。这种稀缺感使消费者产生的心理是,便宜只有这时候能占,过期就不候了。
最会玩稀缺概念的,还有那些拥有自由定价权的公司,他们用的词叫“限量版”,就这些,就这价,你爱买不买。很多人不仅急着买,买完了还要晒,他们晒的不只是价值,还有地位,因为稀缺会给他们营造一种独特、高端、尊贵的感觉。奢侈品公司如LV、爱马仕,都是通过人为营造至高无上的荣誉感而占据人的心智的。
3.稀缺是投资的依据
稀缺也是投资领域比较常用的法则之一。它有很多具体的应用。
(1)选具有稀缺性价值的企业
最简单的是购买如LV、爱马仕这种专门以营造稀缺感自由定价的公司的股票,因为这种公司是通过占据消费者心智来营造稀缺感的,公司有强大的保值升值能力。一定要记住,这种稀缺是不可复制的,别人想学也学不来的,因为消费者不买账。
除了品牌营销、无法被复制的商业模式能造成稀缺感外,还有原材料稀缺,比如,贵州茅台就是因为只能用贵州的水;标的稀缺,比如角膜塑形镜龙头欧普康视;技术稀缺,比如中简科技等;时间稀缺,比如阿里和腾讯,尽管后来者可以复制它们的商业模式,但已经没有了它们崛起时的环境条件了。
(2)选择阶段性稀缺产品
投资者可以根据信息,判断某种产品未来是否稀缺,购买因为稀缺而被推高价值的股票。
比如当气候变化,或者遭遇战争,世界范围的粮食减少,那么必然会引发粮油价格的攀升。乌克兰被称为“欧洲的粮仓”,战争发生后,出口大受影响。同时段,印度又推出政策:禁止小麦出口。这两个信息推高了全球的粮价。美国的几大粮商股票都成了投资重地。A股的几个龙头企业在那个时段的表现也都特别亮眼,收益很稳,尤其是金龙鱼,作为龙头股,其营收是十几个小蓝筹股之和。
能提早看到产品的稀缺性,布局板块,就可以收割稀缺产品升值带来的红利。所以,稀缺性也可以成为投资者预判股价走势的一个指标。
4.稀缺的相对性
产品不会对所有人都产生稀缺的吸引力价值,稀缺只对有需求的人有价值,这就需要我们注意稀缺具有时空相对性。
比如,粮食灾害发生时,粮食股会因为稀缺而涨价,但粮食每年都会重新耕种、收获,当迎来下一波丰收期,稀缺就不是粮食股的属性了。蓝筹股只有在被少数人认可时才会被低估,一旦成为大家的共识,稀缺感就会大大降低,价格就会被推高,在高位时的投资价值就大大降低了。
空间也一样,即使房地产市场行情不好,一线城市的房屋价格降价幅度也相对很低,因为这些城市的土地相对更稀缺。
所以,如果想要依据稀缺来投资,就一定要看好时空,在稀缺发生的时候果断投资,才能有效获利。
总之,稀缺可以作为投资的判断条件之一,但对于具有相对稀缺性的投资标的,一定要把握好时空,在最好的时间、最有需求的地方投资,才能保证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