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强者要做无米之炊(1 / 1)

刘强东通过的第一轮融资, 让京东熬过了最寒冷的“冬天”。仅2008 年, 京东的销售收入就接近14 亿元,月复合增长率超过10%。增长速度之快, 让他始料未及。而随之而来的资金短缺。俗话说: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人是英雄钱是胆, 刘强东又犯难了, 这一次, 他还能像上次一样顺利度过“钱荒” 吗? 大家拭目以待。

朋友多了路好走

2008 年8 月, 一场金融风暴席卷全球, 其突然性不亚于汶川地震。不少企业猝不及防, 破产、倒闭、关门大吉, 让企业家人人自危, 原来信心满满的风险投资商们, 也是惴惴不安, 纷纷告诫自己投资的企业: 悠着点, 可别整太快了!

刘强东也收到过提示, 但他认为, 在金融危机下, 网购是会受到影响, 物流的建设速度也应该放慢。谁知, 屋漏偏逢连夜雨, 事情却朝着出乎人们意料的方向发展, 京东的总订单量怎么也压不下来。到了年底, 每天的出货量比预期多出了30%, 京东的物流体系再次面临严峻的考验。

面临金融危机, 订单仍然火爆, 这本来是好事, 可是, 刘强东高兴不起来。因为这样的好事不仅没带来轻松, 相反成了压力。

刘强东说: “一天一万单, 仓库保管员腿都跑细了, 只能涨工资; 配送跟不上发展的速度, 客户投诉越来越多, 最后发展到连电话线都不够,只能将呼叫中心搬到宿迁。办公室也一直在搬, 一次只能管半年左右。”

归根结底还是资金, 没有钱一切都是枉然。为了搞到资金, 他又失眠了,头发也白了不少。他有一次找到徐新, 希望得到帮助。他想, 毕竟是熟人好说话, 徐新是个爽快人, 二话不说, 给! 可是, 今日资本所给的过桥贷款, 虽然缓解了一时的压力, 但终究是杯水车薪。况且当时几位看好京东的投资家, 因这次金融危机, 也闹得心猿意马, 个个反悔撤退。让刘强东一时茫然无措。

京东, 作为新兴的中国B2C电商企业, 如果无人投资, 只能等死! 那是不敢想象的事情, 也是谁都不愿意发生的事情。更是刘强东舍命也要避免的。

刘强东是那种百折不挠、不遗余力地去追求和探索的战士, 他不会被困难压倒, 他相信总有一天“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他要坚持, 他要搏击, 他要在黑暗的隧道里寻到那条细缝, 看到蓝蓝的天和天上的红日白云。哪怕是上九天揽月, 下五洋捉鳖, 他都义无反顾。他整理好思绪, 又一次踏上寻求融资之路。

天无绝人之路。还是徐新, 在自身极其困难的情况下, 又一次主动伸出手来。自从第一次投资京东后, 徐新就十分看好京东。现在, 京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资金问题, 她觉得自己有义务再帮他一把。她告诉刘强东,今日资本可以再给京东800 万美元, 帮京东度过困难时期。这让又一次看到了希望的刘强东感动万分, 同时也觉得责任重大, 不能马虎。否则, 对不起朋友。他坚定地接受了徐新的帮助。更让刘强东没有想到的是, 徐新还通过自己的关系为他牵线搭桥, 引荐了雄牛资本的主管人黄灌球。

对此, 徐新曾说: “我们还是相信他, 又给了他800 万美元。我以前投过网易, 也遇到过困难的时期, 所以, 我相信坚持的力量。” 其实, 徐新一直对刘强东满怀信心, 关爱有加。当她听说雄牛资本制定了“百富勤大中华资本增值基金” 项目以后, 马上向黄灌球介绍了刘强东和他的京东。

黄灌球立即考察了京东, 尤其对京东的信息系统、物流配送体系以及销售事业出身的团队称赞有加, 他说: “实际上, 京东B2C是表现形式,零售业所需要的物流配送、保修服务、发票提供等核心事项都已步入正轨。” 这个时候的京东已成为中国内地3C网上销售的领导品牌, 而雄牛资本投资京东也是顺理成章。

刘强东首次与黄灌球见面, 就坦诚地介绍了京东的发展模式, 详细地解释了京东的运营指标, 说明了京东的库存周转天数在10 天左右, 应付账款的账期一般在20 天左右, 而各项费用率控制在7%左右, 低费用率可以让京东在价格上继续保持优势。黄灌球听了刘强东的介绍, 很感兴趣,再加上徐新的夸赞、自己的调查, 基本就决定了投资京东。他事后说:“我们解释了资本市场目前的状况, 京东管理团队在定价方面非常现实。”

雄牛资本投资京东开了投资内地企业的先河。雄牛资本本来是想投入更多的资金, 不过, 刘强东有自己需要的数目, 徐新也不希望自身股权稀释,所以, 他们拒绝了更多的投资。

刘强东是个极具个人魅力的人, 他既讲原则又很灵活, 既有大局观念又有很强的执行力, 因此, 他能够在金融危机的情况下成功融资, 盘活企业, 使京东有了大踏步前进的机会。

2008 年10 月的一天, 今日资本在北京举办研讨会, 徐新要求刘强东做简短演讲。刘强东稳健地走上台去, 侃侃而谈, 把京东的发展模式和预定目标说得详尽而生动。发言刚结束, 掌声便响了起来。

此时, 在参会者中端坐一个人, 他一眼不烦却总是目不转睛地看着刘强东, 不时地流露出欣赏的眼光。这个人不是别人, 正是中国投资界的传奇大咖, 被誉为“红筹之父” 的香港人梁伯韬。

梁伯韬在香港创建的私人商人银行———百富强投资, 从3 亿元股本做起, 仅用了四年的时间, 就把公司做成控有市值逾50 亿元的上市公司。

他还帮上海石化等一些大陆企业在香港上市融资, 成为投资行业风向标式的人物。

这时, 梁伯韬望着发完言朝台后走去的刘强东的背影, 若有所思。随后, 他悄悄地对工作人员说: “我希望会后的宴会能和这个小伙子坐在一起。” 宴会上, 梁伯韬主动问刘强东是否需要投资。

刘强东一听, 实话实说: “京东目前很需要钱。” 两个人谈了一个多小时, 最后, 梁伯韬拍板: “给京东融资100 万美元。” 是我一个篱笆三个桩, 一个好汉三个帮, 在京东遇到困难时, 刘强东又一次在朋友的帮助下, 逃过一劫, 这让刘强东一直感念: “再强也离不开别人的提携和帮忙。” 事实就是如此, 所谓人脉, 所谓圈子, 刘强东都是在这样的基础上从弱到强, 一步步走向成功。

让人家追着给钱

刘强东为钱着急不止一两次, 钱, 像一座座大山, 拦在他的面前。有时候, 为了弄到钱, 他是吃不好睡不着, 人都差点崩溃。毕竟京东这匹“野马” 是要草料的, 否则, 它要是罢工, 不仅企业玩完, 员工失业, 更重要的是一个懦夫诞生了, 他不希望自己成为这样的人。

2009 年, 京东已经连续五年保持每年300%的增长速度, 而这一年,京东的营业额接近40 亿元, 注册用户超过600 万, 并以46.7%的3C网购份额成为中国最大的B2C电子商务企业。

这个时候, 老虎环球基金公司找到刘强东, 主动要求注资京东。在一个艳阳高照、晴空朗目的日子里, 刘东强带着CFO和助理回到老家江苏宿迁, 参加京东服务呼叫中心开业典礼。典礼的热闹场面和当地政府的支持, 让刘强东感到了父老乡亲们的情义和温暖, 他被浓浓的乡情所感染,心情好极了。会议开始不久, 手机响了, 一看, 是个不熟悉的号码, 他没有犹豫, 立即接通了电话, 一问, 才知道是老虎环球基金中国区总经理陈小红。得知对方身份后, 刘强东吃了一惊, 老虎环球基金是一家了不得的国际风险投资公司, 为何给他电话呢?

陈小红在电话里单刀直入: 老虎环球基金要投资京东。

正纳闷的刘强东闻言, 心中一喜, 他没有让对方听出他的兴奋, 而是公事公办地与对方讨价还价, 同时, 低头寻思, 老虎环球基金怎么会主动投资京东呢?

其实, 老虎环球基金是朱利安·罗伯逊在1980 年创立的, 创建时,仅有资金800 万美元。8 年后, 其资产迅速膨胀到220 亿美元, 以年均盈利25%的业绩在全世界排名第二, 成为举世闻名的基金管理公司。其麾下有多个对冲基金及私募股权基金, 它以新兴企业为重点, 投资遍布世界各地。这样一家大的风投公司主动找刘强东要求风投, 刘强东既兴奋又担心。自从做零售商, 刘强东很是关注世界投资方面的信息。老虎环球基金公司是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名的投资公司, 他们看好京东, 是因为他们看好中国的B2C电子商务市场, 而京东是最有可能在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上笑到最后的一家。

近年来, 老虎环球基金一直在关注中国电子商务企业的发展, 他们拉了个电商企业名单, 按销售业绩排名, 京东荣居首位。老虎环球基金相关负责人表示: 注资京东是看到了电子商务在中国的飞速发展以及巨大的商业潜力。于是, 老虎环球基金决定投资京东。望着那绿色的橄榄枝, 刘强东很是激动, 如果当初不下定决心做大京东, 也不会有今天的与老虎环球基金的对赌。

刘强东经过思考, 同意与对方合作。他的想法是, 利用这一机会, 把京东做大做强。

七天后, 刘强东接到了老虎环球基金公司的国际长途电话, 提出要为京东投资1.5 亿美元。刘强东立即召开董事会, 经过认真填密的讨论, 一致认为, 京东要发展, 完全可以接受老虎环球基金的投资。董事会会议结束后, 刘强东给老虎环球基金回电话, 告诉对方, 融资数目可以接受。按照双方约定, 这笔融资为C轮投资, 并细分为Cl轮和C2 轮, 2010 年1 月27 日, Cl轮融资款7500 万美元打到京东的账户上, 年底C2 轮7500 万美元打到京东的账户上。京东获得老虎环球基金1.5 亿美元的融资。在全世界深陷金融危机之际, 这笔投资应该是中国互联网企业史上最大的一笔投资。

刘强东是一个把诚信看作企业生命的人, 他常说, 做生意要先做人。

在诚信问题上, 他严格要求自己, 也严格要求公司员工。就在他和老虎环球基金谈定了投资金额后, 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

这天, 刘强东召开公司董事会, 决定接受老虎基金投资的额度。这个决定刚一确定, 他马上给对方打电话通知了对方。然而, 他刚放下电话,就接到另一家风投公司的电话, 报价投京东的数目比老虎环球基金要多出1 亿元人民币。这1 亿元对于京东这种发展中的企业来说不是小数目, 京东在快速发展中真的特别需要钱。而且, 京东和老虎环球基金谈定的投资, 只是口头的约定, 并没有签订任何书面协议。刘强东的心里, 有一刹那的犹豫, 他知道京东缺的就是钱, 考虑片刻, 1 亿元虽然重要, 但比起公司的信誉来, 显然后者更重要! 他立即坚决地拒绝了对方, 他不能因为这l亿元资金而失去了信誉。他想想后说: “对不起, 在你们之前, 我已经答应了另外一家风险投资公司了。” 后来, 在一次商务谈判中, 有人问起这件事, 刘强东说: “我觉得诚信远比l亿元更重要, 它是我做人的原则,也是京东的经营理念。” 2009 年的冬天, 北京的天气格外寒冷。这天, 从美国来了两个人, 他们下了飞机, 直奔京东公司总部。原来, 他们是老虎环球基金的两位合伙人, 来和刘强东谈投资事宜。京东的工作人员告诉他们, 此刻, 刘强东正在上海分公司处理工作呢。老虎环球基金的合伙人告别京东工作人员, 马不停蹄地直奔北京机场, 连夜飞往上海。他们飞到上海, 刘强东却已经离开上海去了宿迁。老虎环球基金的合伙人又一次扑了空。连续的追踪, 他们人已经很疲惫, 两个人商量了一下, 觉得必须立即见到刘强东! 于是, 他们立即赶赴宿迁。

好事多磨。老虎环球基金的两位合伙人辗转三地, 不远万里, 终于见到了刘强东。

会谈中, 刘强东想把中国电子商务的现状和京东的发展情况向对方详细介绍一下, 没想到, 对方早已对此了如指掌, 并单刀直入地问刘强东要多少资金。

刘强东信心十足地说出了京东需要的数目, 这个数比上轮融资高出很多, 对方没有提出异议。经过深度沟通, 双方签署了框架协议。

当然, 刘强东也曾经想: 老虎环球基金为何不远万里追踪自己? 经过琢磨, 他觉得, 还是业绩。你发展了, 人家知道, 你进步了人家也看得到。商人总是唯利是图的, 更何况中国大气候这么好。

事实也是如此, 刘强东只用了几年的时间, 不仅让京东占有3C网购467%的市场份额, 而且还在飞速发展, 这绝对是中国B2C行业的奇迹。

京东将此次融资的50%用于仓储、配送和售后服务能力的提升, 为快速发展又一次插上了飞翔的翅膀。

大手笔之后的京东

刘强东在整个融资过程中, 先后三次出手, 几乎一次比一次精彩, 一次比一次强势, 可谓步步为营, 大手笔出击。

第一次, 当京东还仅仅只是一个只有50 人左右的小公司时, 刘强东义无反顾的瞄准风投, 期间, 通过朋友认识了“风投女将” 徐新, 获得了1000 万美元的投资; 随后, 刘强东又通过徐新的鼎力相助, 获得了雄牛资本和梁伯韬的投资; 而在获得第三轮投资之前, 正如前文所说, 完全是人家(老虎环球基金) 主动投桃报李, 自愿找上门来。这中间的情势反转,第一点是京东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势头, 第二点绝对是刘强东的个人魅力。

特别是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 能打动人的绝不可能仅仅是利益。否则, 利益往往与风险并存, 拥有资本的大佬们没一个傻子, 他们绝对在投下巨额资金时, 考虑过人品、人格以及他的行为准则。

事实也是如此, 刘强东是个干事业、讲信誉的人, 因为他所引来投资基本上都投到公司急需的项目如物流、运营上。他在对外宣布京东第二轮融资时说: “在第一轮融资之前, 我们的商品种类只有3000 种, 第二轮之后已经扩充到16000 种, 原有的资金已经无法支撑我们的产品种类。当京东发展到第二轮融资时, 物流已经有了很大的压力, 需要有个质的提升,所以, 这块也需要巨额投资, 是根据发展需要。我们第二轮融资的70%会用于仓储、扩充、配送, 剩下的30%主要用于继续扩充产品种类。” 先看第一轮融资, 刘强东让京东在IT类商品的比重控制在50%, 大家电比例为20%。

再看二轮融资, 京东不但在金融危机的环境下成功融资, 还实现了京东销售额突破百亿元的目标。

最后是第三轮融资, 京东已经在刘强东带领的团队努力下, 朝着千亿元B2C目标迈进。

这里有一个刘强东向老虎环球基金融资时发生的故事。

2010 年1 月27 日, 老虎环球基金注资京东总额为1.5 亿美元的新闻发布会召开了。会上, 刘强东说: “国际知名的老虎环球基金注资京东,说明投资者对京东的商业模式和出色经营业绩的认可。” 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刘强东通过微博总结多次融资的体会, 让更多的创业者和他一起分享。他写到: “投资人和创业者永远是平等的伙伴关系。你小的时候不代表弱势; 你长大的时候也不代表就可以凌驾于投资人之上。有些创业者担心失去融资机会, 对于融资条款不敢积极谈判, 抱着钱到手了, 我就是大爷的心态, 就随意签署协议! 这和欠钱的人是大爷的心态一样卑劣! 创业者可以采取一切合法的手段, 去争取一个有利于你的游戏规则, 但是绝不能不按规则出牌。” 从他的这一条微博里, 我们看到, 他是个真正遵纪守法的创业者, 是把所有投资人当伙伴、朋友并且头脑清醒、敢做强者的人。

应该说, 刘强东获得第三轮投资的额度是当时中国电子商务企业最大的一笔投资, 超过了此前麦考林2010 年10 月在纳斯达克上市募资1.

2917 亿美元和当当网当年12 月初登陆纽交所的2.72 亿美元。2011 年愚人节这天, 刘强东在个人微博上正式宣布: “京东已经完成了15 亿美元C2轮融资, 目前C2 轮融资总额已到账11 亿美元。” 他感慨: “潜力巨大的中国电子商务市场, 以及拥有健康商业模式和出色市场业绩的电子商务企业, 越来越多地吸引了国际知名投资机构的关注。此次融资的成功, 对于迅速发展的京东乃至中国电子商务行业, 都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刘强东说的没错, 截至2013 年年底, 京东已实现年销售额千亿元的目标, 正式成为中国B2C电商领域的龙头老大。

当然, 投资有风险, 对普通百姓如此, 对刘强东也一样。因为资本市场向来是风云变幻, 波云谲诡。弄不好, 一个高光人物, 就会在企业运作中, 丧失控股权, 从创业者变为打工仔。因此, 股权稀释, 这个令人晦气的名词, 让不少人与刘强东画上了等号。哪怕你再强势, 再厉害也于事无补。

这种担心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刘强东在三轮融资中, 也曾担心控股权问题。但他认为: 掌握控股权, 这是底线! 正如他曾经所说: “股权我要一争到底。” “如果投资人既不同意创业者控制股东大会, 也不同意创业者控制董事会, 就非常礼貌地‘请他出去’。如果有一天迫不得已要失去公司控制权, 我肯定会彻底把股份全卖掉, 彻底退出来。” 三轮融资, 多轮谈判, 刘强东说到做到。因为他“永远要控制股东会, 永远要控制董事会, 你认不认可? 如果估值你认可的话, 我们的第二个问题, 你认不认可? 认可了, 我们再谈。你说不行, 不认可, 就不要谈了, 绝对不谈, 我们不会给你开第三次会议的, 更不会尝试说服你, 因为你的理念跟我们压根不一样。我们就让你回去自己投资自己做好了, 你有钱是不是, 你又懂得经营管理, 懂得做电子商务,你干嘛给我投钱, 你不是傻子吗? 你自己投一个, 百分之百的股权是你的, 还没有控股权之争呢。”

很多人知道, 外企沃尔玛是全球最大的传统零售商。在京东C轮融资中, 沃尔玛和其他6 个战略投资者参与其中, 使这次融资变得十分微妙。

2010 年12 月23 曰, 京东举行2011 年采购签约发布会, 就在此时,关于京东向沃尔玛等融资的消息传出。一天后, 刘强东发布微博说: “有件事情声明一下, 目前有关京东融资的报道都是传言, 包括沃尔玛的报道, 正式消息要到年后公布。” 消息一出, 业内人士纷纷关注京东和沃尔玛的关系, 各种猜测不断传出。有人认为, 如果世界传统零售商沃尔玛真能投资京东, 京东将会从沃尔玛得到更多的管理经验和战略建议, 从而走向一个新台阶。

然而, 事情往往出人意料, 京东和沃尔玛的谈判半年之久, 结果还是不幸流产了。

2011 年5 月的一天, 刘强东发布微博宣布, 京东和沃尔玛家族融资谈判宣告破裂。一直被外界看好的沃尔玛参股京东计划, 并没有按照预期成为事实。人们在尘埃落定后, 又一次看到了刘强东的沉稳敢于说“不” 的勇气。

刘强东在微博上解释了原因: 双方谈判超过半年, 估值等问题全部谈妥, 最终唯一无法达成的条款就是沃尔玛要求必须早晚能够控股京东, 直到全盘收购。很显然, 沃尔玛对京东的野心导致谈判最终失败。

刘强东是个有原则的人, 他一直把拥有过半数投票权当成自己的底线。他像把握企业生命线一样, 重视京东的控股权。他说: “我永远要在董事会占有多数席位。董事会是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 作为一个创始人,控制不了董事会, 还搞什么搞? 我有充分的自信带领公司前进, 我不相信哪个投资人能取代我把这个公司办得更好。我要控制董事会, 这句话, 我非常**裸地说出来了, 不会有一点隐瞒。” 刘强东作为京东的创始人,有足够的能力来做好企业的运营, 所以, 控股权是坚决不能放松的。

刘强东不是莽夫, 对于京东经营, 他比谁都清楚, 许多中国企业的失败或在被资本吞噬后导致创始人沉寂的先例他也了然于胸。如太子奶公司, 在2007 年初接受了高盛和英联以及摩根士丹利附加对赌协议的7300万美元注资, 其董事长李途纯因未能达到增长目标而失去控股权; 碧桂园2008 年与美林国际签署的股价捧期合同, 导致其当年的浮亏超过12 个亿,丧失了控股权。

血的教训告诉刘强东, 必须把握控股权! 他的精明和赌性决定京东绝不跟着资本跑。所以, 在京东频频引进资本、上演企业与资本对赌的大戏中, 刘强东始终是主角, 是强者。

没有什么比现实更有说服力: 京东经过三轮融资后, 刘强东没有丧失控股权; 第二轮融资后, 京东董事局董事的席位刘强东占了五席, 其他四席为今日资本、雄牛资本、老虎基金和高瓴资本。刘强东在董事会保持着绝对优势; C轮融资后, 京东对董事会改组, 其中, 股份比例较低的雄牛资本退出董事会, 刘强东自己退出一席, 京东董事会为七席, 刘强东为四席。另外, 新进入的投资人的所有投票权、员工的投票权都归刘强东。而C轮融资中的DST、老虎基金都没有投票权。刘强东的投票权, 合起来远远超过50%。

刘强东曾说: “我不在乎自己的股权被稀释掉多少, 我想的是怎样把京东做得更大。当然, 我也很关心控制权。现在, 我依然是公司的最大股东, 我们员工持有股票的投票权也归我; 在董事层面, 一共有七个席位,三家投资方一人一席, 我个人占了四席, 并有权指派另外三席。” 强势的刘强东在融资谈判中要求投资人将取得的部分甚至全部投票权归于创业者, 如此一来, 即使股份低于一半, 刘强东仍然会控制董事会。“如果不能取得过半投票权, 就在协议中加入董事会控制条款: 创业者的董事席位数过半且没有创业者的同意, 董事会结构永远不得变动。”

刘强东还说: “电子商务的收益, 我们的财务也评估过, 电子商务公司只要盈利模式控制好了, 我们就可以做到传统行业利润的10%, 再加上巨额成本差异, 你就不用担心哪个能够赚钱, 能够赚多少钱。通过消费者对数据的游览, 我们可以预测到这个产品未来的走势。所以说, 电子商务同业人最终能够让投资人转变为股东。你必须把成本降到70%, 让你的股东和你的投资人看到你的成本是低于其他公司的, 低于传统模式, 这样,就可以提高你的盈利, 而不是疯狂地打广告, 确实有人为了把短期财务报告做得很好, 会疯狂地打广告, 像2012 年美国大片一样。我在这里也呼吁, 关注我们的电子商务价格模式, 能够创造价格层面的东西。” 刘强东的引资理念, 对于创业者来说, 应该是可资借鉴的有力武器, 这说明一个真理, 中国企业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 绝不要走被“钱” 矮化、被人“玩” 死的老路, 你的强大是自己打出来的, 你的大手笔也要靠自己书写。

京东的今天是最好的例证, 刘强东的今天也是最好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