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没有功劳,不受俸禄(1 / 1)

【原文】

楚昭王失国,屠羊说走而从于昭王。昭王反国,将赏从者,及屠羊说。屠羊说曰:“大王失国,说失屠羊;大王反国,说亦反屠羊。臣之爵禄己复矣,又何赏之有!”王曰:“强之!”屠羊说曰:“大王失国,非臣之罪,故不敢伏其诛;大王反国,非臣之功,故不敢当其赏。”王曰:“见之!”屠羊说曰:“楚国之法,必有重赏大功而后得见,今臣之知不足以存国而勇不足以死寇。吴军入郢,说畏难而避寇,非故随大王也。今大王欲废法毁约而见说,此非臣之所以闻于天下也。”

【译文】

楚昭王丧失了国土,屠羊说跟随他在外逃亡。昭王返回楚国,打算赏赐跟随他逃亡的人,赏赐到屠羊说,屠羊说说:“当年大王丧失了国土,我也失去了屠宰羊牲的职业;大王返归楚国,我也就得以重操旧业。我从业的报酬已经得到恢复,又何必赏赐什么!”昭王说:“强令接受奖赏!”屠羊说说:“大王失去楚国,不是为臣的过失,所以我不愿坐以待毙伏法受诛;大王返归楚国,也不是为臣的功劳,所以我也不该接受赏赐。”楚昭王说:“那么我就接见他!”屠羊说又说:“按照楚国的法令,必定有大功的人重赏后方才能够得到接见的礼遇,现在我的才智不足以使国家得到保全而勇力又不足以使敌寇受到歼灭。吴军攻入郢都,我畏惧危难而躲避敌寇,并不是有心追随大王在外逃亡。如今大王意欲弃置法令和制度来接见我,这不是我所希望传闻天下的办法。”

【庄子的大智慧】

屠羊说,本来是楚昭王时,市井中一个卖羊肉的屠夫,大家都叫他屠羊说,事实上是一位隐士。“说”是古字,古音通悦字。

当时,吴国攻打楚国,楚国败亡,昭王逃难出奔到随国。屠羊说便跟着昭王逃亡,在流浪途中,昭王的许多问题,乃至生活上衣食住行,都是他帮忙解决,功劳很大。后来楚国复国,昭王派大臣去问屠羊说希望做什么官。屠羊说答复道:楚王失去了他的故国,我也跟着失去了卖羊肉的摊位,现在楚王恢复了国土,我也恢复了我的羊肉摊,这样便等于恢复了我固有的爵禄,还要什么赏赐呢?昭王再下命令,一定要他接受,于是屠羊说更进一步说:这次楚国失败,不是我的过错,所以我没有请罪杀了我;现在复国了,也不是我的功劳,所以也不能领赏。

庄子讲的这个故事给我们这样的启示:人在面对名利时,一定不要丧失本性,盲目追求,而应脚踏实地,保持一分平淡、从容的心态,做到无功不受禄。正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有通过自己努力得来的,才是心安理得的,才是无愧于心的。

【庄子大智慧的解读】

“无功不受禄”是我国的一句名言。其意思大致是说:如果我没付出,我也不接受给我的财物。这是君子的一种美德。它告诉我们,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不劳而获是不可取的。

有位修行者,每天用功参禅、精进地研究佛法。他平日的生活,都由一对母女虔诚地按时供养。经过好几年后,修行者自省:“我只是一个人修行,这样会进步吗?我到底定力够不够呢?是不是要一直过着这种孤独的日子呢?这样对吗?”

思考之后,他很想出外参学,便向这对母女提出自己的想法。妇人说:“您既然想出外参学,倒也是一件好事。但是,您是不是可以再慢几天,让我为您做一件衣服御寒?”修行者想想:也好啊!如果天气变冷了,的确需要件衣服,便答应她慢几天再出门。

过了几天,母女送了一件衣服来,向修行者说:“这件衣服是我们母女日夜赶工做好的。我们一针、一线、一句佛号地缝,祝福您一路上能随愿满意。”修行者很感恩地接受了。这位妇人又拿出四个元宝,向他说:“这是给您路上当路费花用的。”修行者也很欢喜地收下来,准备隔天就要出发。

那天晚上,修行者正在打坐,四周非常的宁静;就在他心思很寂静的时刻,忽然间前面现出了一个境界:一支打鼓、吹奏的队伍,远远地一直走过来,来到他面前。有位童子手捧着一朵很大的莲花,邀请修行者坐上莲花座。

但是,修行者内心自我警惕道:这个境界是魔的境界吗?随后他不断地提醒自己──不管是什么境界,都要稳定自己的心,不要动摇!但是这位童子还是再三地邀请他,后来修行者就把身边的引磬放在莲花上面,这境界就消灭了。

天刚亮,母女送饭来的同时,也顺道向师父送行。那时,妇人手上拿着一支引磬说:“师父!昨晚在我家马厩里,母马生下一只小马!可是那只小马一生下来就死了,身上还插着这支引磬。这支引磬不是您的吗?为什么会插在初生的小马身上呢?”

当时,修行者接过引磬,顿时全身冒出冷汗说:“一件衣服就是一张马皮,四个元宝就是四个马蹄。还好我的定力稳,不然就堕入你家当牛马。”修行者觉得很可怕!如果平白接受别人的供养,而心如果没有定力,确实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贪财贪名是争名夺利的根源,所以要戒除争名夺利,首先要戒除贪欲,要懂得播种一分、收获一分的道理。强求和希望意外的惊喜都是不应该的。

陶渊明年轻时就有高尚的志趣,曾经著《五柳先生传》自喻:先生不知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表字,住宅旁有五棵柳树,因此就用“五柳”做他的称号了。他性情恬静很少说话,不贪图荣华利禄。爱好读书,却不拘泥字句,每当有些心得体会,就会高兴到忘记吃饭。他生性喜好喝酒,可是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喝得到。亲戚朋友知道他的情形,有时准备了酒给他,他去后总是尽情地喝,希望高高兴兴地喝醉,醉了就退席,一点儿也不在意礼节。家中空有四壁,不能遮风蔽日,身上粗布短衣,破烂不堪,家中经常缺吃少喝,他却安然自得,常写些文章自寻乐趣,以展示自己的志向,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就这样度过一生。

因为母亲年老家中贫困,陶渊明就出来当了州的祭酒,可是他受不了官场的束缚,不几天,就自动离职回家,州里招聘他去做主簿,他也不去。亲自耕种供给自家生活,辛苦劳作使得身体又弱又病。后来他又担任了镇军将军和建威将军的参军,对亲戚朋友说:“我想出任地方官,为家庭提供生活费用,行吗?”当权的知道了陶渊明的心思,就任用他为彭泽县令,他吩咐属下在官府的田里全都种上秫稻,妻子坚持请他种粳稻,他才在两顷五亩地种秫,五十亩种粳稻。郡守派督邮到彭泽县来,县中小吏告诉他应当整冠束带、衣帽整齐地去拜见督邮,陶渊明长叹一声说:“我不能为了五斗米的薪俸弯腰拜迎乡里小人。”当即他解下印绶离职而去。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传为千古佳话。这表明了他淡泊名利、法度自然的心性。其间虽苦有为生计所迫而做官和无奈的悲哀外,“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情趣不是更自然恬意吗?

一个人所具有的价值,在于自己的体认支持,决不会因为穿了华丽的衣服或破旧的蓑衣而有所改变。贪财贪名是争名夺利的根源,所以要戒除争名夺利,首先要戒除贪欲,要懂得播种一分、收获一分的道理。强求和希望意外的惊喜都是不应该的。

相传,乾隆帝巡游江南时,站在山上眺望远山近水,这位风流天子顿时感到少有的心旷神怡。这时,他看见江中数百只帆船来来往往,感到有些迷惑不解,便问:“这么多船在江中干什么?”身边的道静和尚说:“我只看见江中两只船,一是争名,二是夺利。”乾隆帝默然无语。

你拥有家资百万,可还有家资千万的呢。你拥有家资千万,可还有家资雄厚又位在高官的呢。那么安于本份,安于拥有,便是知足常乐,乐天知命了。

总之,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付出才有回报。在一次次的困难的面前,你付出辛勤的汗水,从而获取成功的果实,在一次次成功面前,你舍弃了骄傲,从而获取更大的进步。在金钱利禄面前,你舍弃了贪婪嫉妒,选择了清贫,从而拥有更崇高的精神境界。正是这一次次的付出与收获,才造就了个个辉煌。所以,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应该懂得付出,只有这样才能有所收获。

【家长里短说庄子的大智慧】

“发明大王”爱迪生一声成就非凡,可其并非拥有三头六臂,也没有高于他人的智商,可他却成功了,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为什么呢?因为他勤奋努力,他不惜付出。他说:“天才就是99%的汗水加上1%的灵感。”正因为不懈的努力和付出,才换来了人生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