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中山公子牟谓瞻子曰:“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阙之下,奈何?”瞻子曰:“重生,重生则利轻。”中山公子牟曰:“虽知之,未能自胜也。”瞻子曰:“不能自胜则从,神无恶乎?不能自胜而强不从者,此之谓重伤。重伤之人,无寿类矣。”魏牟,万乘之公子也,其隐岩穴也,难为于布衣之士;虽未至乎道,可谓有其意矣。
【译文】
中山公子牟对瞻子说:“身在江湖之上,而心念念不忘朝廷,怎么办呢?”瞻子说:“重视生命。重视生命就轻视利禄。”中山公子牟说:“虽然知道,但是不能克制自己。”瞻子说:“不能自己克制就任从去做,精神不厌恶吗?不能克制自己而勉强不任从做事的人,这就叫受双重伤害。受双重伤害的人,就不能与长寿的人并列了。”魏牟是万乘大国的公子,他隐居岩穴,比平民更为困难;虽然没有达到得道,可以说有了得道的心意了。
【庄子的大智慧】
庄子通过中山公子牟和瞻子的对话,说明了无论做事还是做人,都要有一定的自制力。
自制力是做人最基本的能力,生活有秩序能保证生活有质量,自制力能保证生活有秩序。《论语》里也有言:“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朽也,于予与何诛。”这是孔子批评弟子宰予的话,只因为“宰予昼寝”。这件事不禁让孔子感叹道:“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政是。”显然,宰予缺乏自制力让孔子十分感怀。
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姑且不论此观点对否,在那个时代,有自制力的人可以称之为孝,而此为君子之本。可见,在人的自制力的看法上,庄子和孔子的观点是接近的。
不过,自制力不是天生的,也不是一旦拥有,终身相随。自制力需要不断加强个人的素质和修养才能实现,并且需要不断的加强。
【庄子大智慧的解读】
所谓自制力,就是一个人控制自己思想感情和举止行为的能力。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点之一,就在于人是有思想的,因而可以按照一定的目的,理智地控制自己的感情和行动。
自制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使自己在实际工作、学习中努力克服不利于自己的恐惧、犹豫、懒惰等;一方面应善于在实际行动中抑制冲动行为。
自制力对人走向成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自古代百科全书式科学家亚里士多德,到近代的哲学家们都注意到:“美好的人生建立在自我控制的基础上。”
美国物理学家富兰克林青年时代曾经下决心“克服一切坏的自然倾向,习惯或伙伴的**”。他给自己制定了一项包括十三个名目在内的道德计划,逐条实行。比如,为了矫正闲谈和说笑话的习惯,他列了“沉默”一条,要求自己做到:“除非于人于已有利之言谈,避免琐屑的谈话。”后来有一位朋友说他常常显露骄傲。于是他又把“谦逊”加入表中。他晚年撰写自传时,曾经谈起青年时代锻炼自制力的计划,认为他的成绩应归功于节制。
这是拥有自制力的人最终获得成功的例子。而那些没有自制力的人,失败将是他们得到的唯一结局。
十四世纪,有个名叫罗纳德三世的贵族,是祖传封地的正统公爵,他弟弟反对他,把他推翻了。弟弟需要摆脱这位公爵,但又不想杀死他,便想了个办法。罗纳德三世被关进牢房后,弟弟命人把牢房的门改得比以前窄一些。罗纳德三世身高体胖,胖得出不了牢门。弟弟许诺,只要罗纳德能减肥并自己走出牢门,就不仅能获得自由,连爵位也能恢复。可惜罗纳德不是那种有自制力的人,他无法抵挡弟弟每天派人送来的美食的**,结果不但没有减肥,反而更胖了。
一个没有自制力的人,就像被关在铁栅栏中的囚犯。任何一个优秀的人都明白:如果没有自制力,就永远不可能成功。优秀的人勇于接受精神上和肉体上的磨练;他们愿意接受超出自己想像的任务并全身心投入其中完成它;他们经常让大脑保持活跃,考虑一些有挑战性的问题,不断地思索需要认真对待的事情以期训练自己的自制力。而这种自制力决定了人们在关键时候的所作所为。
传记作家兼教育家托马斯·赫克斯利说:“教育最有价值的成果,就是培养了自制力,不管是否喜欢,只要需要就去做。”
如果说一个优秀者的基本素质是有自制力的话,那适应性强就是优秀队员的必备素质。拿破仑·波拿巴是军事史上最伟大的军人之一,由于他胆识过人、策略灵活、行动迅速,取得了多次战役的胜利。他曾对他的一位手下败将说:“你的作战计划是在战役前一天制定的,而当战斗开始时你却对敌人的行动一无所知。”拿破仑认为对手致命的弱点就是缺乏适应性。
的确,任何一个人的僵化固执都是他发展进步的最大障碍。一个人如果行为鲁莽、信心不足或自由散漫,这些都是能够克服的。但如果头脑僵化、刚愎自用,这则是毁灭之根,失败之源。
哈佛商学院教授罗莎贝斯·莫斯·坎特尔注意到:“事业有成的人善于变化,擅长将自己和同伴调整到某个新方向,从而取得更大的成功。”所以适应性强,是一个优秀者的必备素质。适应性强的人,总是不断地开拓新的领域,愿意做新的尝试,只要能获得新的经验,就不在乎短暂的痛苦和不愉快。他们对新事物有着浓厚的兴趣,认为要想从不知到了解,惟一的途径就是打破障碍,迅速适应客观环境。而他们对新来的、有能力的人,对职位或头衔的变动,对办事方法的改变都能泰然处之,总是能从好的方面看待新环境、新变化。只有适应力强的人才愿意调整自己以适应团队的需要,也不会为推卸责任寻找借口,而是努力思考怎样才能做得更好。
一名优秀的人,还应目光远大,每一个行动都针对他们的长远目标;关注他人,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甘愿牺牲个人利益;坚忍不拔,勤奋学习,在逆境中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等。“虽然强者未必总赢,但弱者难逃一败。”
伊·L·史密斯说过:“自制力宛若受到控制的火焰,正是它造就了天才。”要想提高自制力,可以试着这样去做:
(1)加强思想修养。人的自制力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思想素质。一般来说,具有崇高理想抱负的人决不会为区区小事而感情冲动产生不良行为。因此,要提高自制力最根本的方法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保持乐观向上的健康情绪。
(2)提高文化素养。一般来说,一个人的文化素养同其承受能力和自控能力成正比。文化素质比较高的人往往能够比较全面正确认识事物,认识自我和他人的关系,自觉地进行自我控制、自我完善。
(3)稳定情绪。用合理发泄、注意力转移、迁移环境等方法,把将要引发冲动的情绪宣泄和释放出来,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冲动。
(4)要强化自我意识。遇事要沉着冷静,自己开动脑筋,排除外界干扰或暗示,学会自主决断。要彻底摆脱那种依赖别人的心理,克服自卑,培养自信心和独立性。
(5)要强化实践锻炼。一方面要加强学习,积累知识,开阔视野,用知识来武装和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水平,并通过学习别人经验来扩展自己决断事情的能力;另一方面,要积极投身到部队生活实践中去,刻苦锻炼,不断丰富经验,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
(6)要强化意志力量。要培养自己性格中意志独立性的良好品质。对自己奋斗的目标要有高度的自觉。只要你经过自己的实践认准的事,就应义无反顾地走下去,想方设法达到预期目的。不必追求任何事情都做得十全十美,不必苛求自己没有一点失败,不必过多地注意别人怎样议论你。
(7)调整好需要结构。当需要不能同时兼顾时,抑制一些不可能实现的需要。如古人所云:“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两者不能得兼,舍鱼而取熊掌也。”
(8)要强化积极思维。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平时注意经常思考问题,增强预见性,关键时刻才能及时、果断、准确地做出选择。
【家长里短说庄子的大智慧】
人的克制能力的优劣能够决定人的心理品位、健康状况、智能的发挥程度。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我们都需要自制力,它是人们获得成功是的必要条件。人的自制力虽然带有先天性,但后天的影响、教育、自身修养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