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子列子穷,容貌有饥色。客有言之于郑子阳者曰:“列御寇,盖有道之士也,居君之国而穷,君无乃为不好士乎?”郑子阳即令官遗之粟。子列子见使者,再拜而辞。
使者去,子列子入,其妻望之而拊心曰:“妾闻为有道者之妻子,皆得佚乐,今有饥色。君过而遗先生食,先生不受,岂不命邪!”子列子笑谓之曰:“君非自知我也。以人之言而遗我粟,至其罪我也又且以人之言,此吾所以不受也。”其卒,民果作难而杀子阳。
【译文】
列子生活贫困,面容常有饥色。有人对郑国的上卿子阳说起这件事:“列御寇,是一位有道的人,居住在你治理的国家却是如此贫困,你恐怕不喜欢贤达的士人吧?”子阳立即派官吏送给列子米粟。列子见到派来的官吏,再三辞谢不接受子阳的赐予。
官吏离去后,列子进到屋里,列子的妻子埋怨他并且拍着胸脯伤心地说:“我听说作为有道的人的妻子儿女,都能够享尽逸乐,可是如今我们却面有饥色。郑相子阳瞧得起先生方才会把食物赠送给先生,可是先生却拒不接受,这难道不是命里注定要忍饥挨饿吗!”列子笑着对他说:“郑相子阳并不是亲自了解了我。他因为别人的谈论而派人赠与我米粟,等到他想加罪于我时必定仍会凭借别人的谈论,这就是我不愿接他赠与的原因。”后来,百姓果真发难而杀死了子阳。
【庄子的大智慧】
列子在郑国,生活贫苦,食不果腹,面露饥色。有人把这个情况告诉了郑国的上卿子阳,并对他说,列子是个贤能之士,不应在您的治下如此贫困。子阳深感有理,便派人给列子送去米粟。没想到的是,列子再三婉拒。对于列子的行为,他的妻子感到很不解。列子说,子阳今天因为别人的谈论而送我米粟,以后就会因别人的谈论而加罪于我。
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列子见细节而远离不义。即使列子有饥寒之忧,仍能保持自我,坚守本性,一言一行都力求符合道义,见到利益就会想到它的危害,可以说,列子懂得人活着的意义,是能守节的人。庄子对这样的行为,是十分认可的。
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在为人处世中,交朋友一定要有所选择,不要以利益为出发点,不要结交那些酒肉朋友,否则是不可能交到真正的朋友的。
【庄子大智慧的解读】
古人云:“与善人交,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不善人交,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这句流传久远的名言,生动地说明了“慎交友”的重要。事实也确实如此。一个人的朋友如何,对自身的成长、发展,往往起着很大的作用。这是一种看不见的、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的力量。
在人际关系场,各种关系错综复杂,而朋友关系由于是我们最值得依赖的,所以它对我们也是影响至深。
交朋友要交有血性、有骨气、有仁德的朋友。利势、利权、利财之交,都是不长久之交。
有的人交友是为了害友,在实际生活中,这确是活生生的现实。有些人为了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或者是为了自己的私心,便千方百计地拖其朋友下水,或使用胁迫、利诱、欺骗、教唆等种种手段使原来品行良好的人走上邪路。应该说,这类朋友是最可怕的,也是最毒恶的,和这样的人结交无异于自我毁灭。
由于人们的世界观、兴趣、爱好各不相同,所以朋友也有许多种类型。人人都希望能够交上知心朋友,知心是重要的,你知道我的思想,我知道你的想法,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共同进步,这是知心朋友交往的主要内容。
好的朋友是终生的老师,人生旅途的忠实伴侣。在我们一帆风顺,得意兴奋时,伴随着我们;在我们坎柯多难,失意受挫时,关心着我们,同我们一起走过那些艰难的日子。所以朋友关系是所有关系中最主要的,不可儿戏以待之,一定要有选择性。
公元前四世纪,在意大利发生了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
皮斯阿司和达蒙是两个要好的朋友。不幸的是有一天,皮斯阿司触犯法律被判坐牢。他的母亲知道以后悲痛万分,达蒙像对亲生母亲一样细心照顾。法律总是无情的,皮斯阿司要在规定的日期行刑。就在离行刑期只有一个星期的时候,母亲病重,即将离开人世,在临终前希望见自己的儿子最后一面,思念儿子的母亲常常泪流满面。
达蒙决定去替皮斯阿司坐牢,让他们母子相见。于是达蒙不辞辛苦跑到监狱,对皮斯阿司说:“快回家看望母亲吧,她太想见你了。我代替你坐牢,到时候你回来就可以了。”皮斯阿司万分感激说:“你等我回来,我一定会回来的!我一定会回来的!!!”说完就急匆匆走了。
一天过去了,皮斯阿司没有回来。又一天过去了。同牢的人都说达蒙是个傻子,哪有替人坐牢的啊?有人还说皮斯阿司不会再回来了,到时候死的人一定是你达蒙。达蒙只回答“我相信自己的朋友,相信皮斯阿司一定会回来的。”
又一天过去了,皮斯阿司还没有回来,别人嘲笑达蒙是个不折不扣的傻子,达蒙始终相信自己的朋友决不会食言。
行刑前的几个小时,皮斯阿司还没有消息。在行刑的路上,有许多听说了他们的事情前来围观的人群,有人大骂皮斯阿司背信弃义,有人为达蒙叹息……
行刑只剩下半个小时了,达蒙被绑在柱子上,围观的人在切切私语。行刑官对达蒙说:“小伙子,以后看人看仔细些,不要交这样的朋友。太可惜了……”达蒙回答还是“我相信皮斯阿司一定会回来的。”
就在这时,人群中有人高喊:“达蒙,我回来了,我回来了。”只见皮斯阿司骑着一匹快马飞奔而来,所有的人自动让开了一条路,呆呆地看着发生在自己眼前的一切。皮斯阿司冲到达蒙身边说:“让你受苦了,现在我回来了!”两个朋友紧紧抱在了一起。
人群开始高呼请求行刑官释放皮斯阿司,行刑官也是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当他回过神来以后,决定释放皮斯阿司。人群欢呼,众人抛起皮斯阿司和达蒙,两个朋友相视而笑……
人们常说,患难见真情。皮斯阿司和达蒙的情谊,正是这真正的友情。
人生不能没有朋友。但是,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交结朋友是否应该有所选择呢?
(1)志向相投
由于阶级和时代的不同,人们对择友标准的认识不可能完全一致。但是,几千年传统文化中积淀出的许多带有规律性的共识,却是超越阶级和时代的,永远值得人们在择友时进行借鉴。选择朋友要选择志同道合、情趣相投者。共同的志向和情趣,是联系人与人交往的纽带。以志同道合者为友,对我们实现自己的人生想和价值是十分有利的。因为朋友间有了共同的追求和志向,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就会相互支持、相互帮助。
(2)品德优秀
选择朋友要选择品德高尚者。与品德高尚的人交朋友,无形中会使自己的品格更加完美、情操更加高尚。正如孔子所说,同品德高尚的人相处,就像进入养育芝兰的花室,时间长了,闻不到它的香气,这是与芝兰的性质变得相同了的缘故。与品德高尚人交朋友,一般不会受到朋友的损害和背叛,即使客观条件发生很大变化,他们也不会作出有伤友情的事情。而且,他们还往往会在你有困难时伸出自己无私援助的手。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历来受人推崇,也是人们愿意结交的对象。而品德低劣的人,却常常被人所鄙视,极少有人愿与之交往。
(3)学识良好
选择朋友要选择有学识者。一个人如果能多结交几个有学问的人做朋友,对自己的成长与进步将是十分有益的。而且,人生在世,学问是永远没止境的,就连学富五车的孔子都感叹:“三人行,必有吾师焉”。获取学问的途径有许多种,其中以有学问的人为朋友可以说是一条最直接最简捷的途径。其实,学问再大的人也有他不懂的东西,而学问相对较少的人也不是什么都不懂,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因此,我们在结交朋友时,既要主动地尽量选择有学问的人,但也不要对学问不如己者不闻不问。从另一个角度讲,如果人人都是结交比自己有学问的人为友,那么到头来只能是谁也没有朋友。所以,择友不可求全责备,同时还要善于结交各种各样的人,只有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朋友。这也是华夏传统文化中关于择友之道的真谛之所在。
【家长里短说庄子的大智慧】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近贤则聪,近愚则昏聩”。一个人结交什么样的朋友,对自己的思想、品德、情操、学识都会有很大的影响。因此,交接朋友一定要有所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