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吴王浮于江,登乎狙之山。众狙见之,恂然弃而走,逃于深蓁。有一狙焉,委蛇攫,见巧乎王。王射之,敏给搏捷矢。王命相者趋射之,狙执死。
王顾谓其友颜不疑曰:“之狙也,伐其巧恃其便以敖予,以至此殛也,戒之哉!嗟乎,无以汝色骄人哉!”颜不疑归而师董梧以助其色,去乐辞显,三年而国人称之。
【译文】
吴王渡过长江。登上猕猴聚居的山岭。猴群看见吴王打猎的队伍,惊惶地四散奔逃,躲进了荆棘丛林的深处。有一个猴子留下了,它从容不迫地腾身而起抓住树枝跳来跳去,在吴王面前显示它的灵巧。吴王用箭射它,他敏捷地接过飞速射来的利箭。吴王下命令叫来左右随从打猎的人一起上前射箭,猴子躲避不及抱树而死。
吴王回身对他的朋友颜不疑说:“这只猴子夸耀它的灵巧,仗恃它的便捷而蔑视于我,以至受到这样的惩罚而死去!要以此为戒啊!唉,不要用傲气对待他人啊!”颜不疑回来后便拜贤士董梧为师用以铲除自己的傲气,弃绝**乐辞别尊显,三年时间全国的人个个称赞他。
【庄子的大智慧】
俗话说,“枪打出头鸟”。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当一般鸟都在规规矩矩、按照神的诣意和模式安然活着的时候,出头鸟先不安于现状了。不是满腹牢骚,就是领头闹事。天下尊卑贵贱、内外上下立即乱了章法,不收拾自然不行了。
为什么出头鸟总是不安现状呢?据说这种鸟体格强健、能量超人。受胆识、智慧、才华的驱使,总要在在囊中脱颖而出,便呼啸、便呐喊,弄得神都寝食不安,不打又怎么行呢?
小说《西游记》里有个孙猴子,给个弼马温不做,要做“齐天大圣”。这“大圣”人世天上只能有一个,至尊至上,你和他一样齐,他又放在什么位置呢?故孙大圣被铲平是必然的。
庄子这个故事也是说的一只自傲的猴子,最后终因此而被吴王射杀。由此,庄子告诉人们一个道理,一个人不管有多大的本领,也不可将其当作骄傲的资本。谦虚谨慎,低调处世,才能获得人们的敬重。
【庄子大智慧的解读】
山不解释自己的高度,并不影响它的耸立云端;海不解释自己的深度,并不影响它的容纳百川;地不解释自己的厚度,但没有谁能取代她作为万物的地位……
人生在世,我们常常产生想解释点什么的想法。然而,一旦解释起来,却发现任何人解释都是那样的苍白无力,甚至还会越抹越黑。因此,做人不需要解释,便成为智者的选择。那么在当今社会,与人相处,最关键的就是要学会低调。
低调处世是人生的一种大智慧。无论在官场、商场还是政治军事斗争中,低调都是一种进可攻、退可守,看似平淡,实则高深的处世谋略。
低调做人是一种品位,是一种境界,是一种心态、是一种精神。一个人不管取得了多大的成功,不管名有多显、位有多高、钱有多丰,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也应该保持做人的低调。
达·芬奇说:“微少的知识使人骄傲,丰富的知识使人谦逊,所以空心的禾秆高傲地举头向天,而充实的禾穗却低头向着大地,向着它们的母亲。”做人,心态可以高昂,但行为需要低调。因为,低调才是真正的王道。哲人常常是沉默的,因为他们用大部分的时间在思考问题;政治家往往是多言的,因为高谈阔论占去他们大部分的时间。
低调做人是一种性格和作风,更是一种思想和人生的哲学。有这样一幅对联,写得十分有趣,可以说是道出了低调做人的真谛。上联是:做杂事兼杂学当杂家杂七杂八尤有趣,下联是:先爬行后爬坡再爬山爬来爬去终登顶,横批是:低调做人。高山不言是一种稳重,大地无语是一种内涵,大海低调自是一片宽广,松竹低调自是一种坚韧,蓝天沉静是一种宁静的力量,月亮低调自是一片皎洁,梅兰低调自是一种傲骨,做人低调是一种睿智。
低调做人是一种富有魅力的朴素情怀。低调做人,要有素养顺其自然。在生活中多学习,用知识丰富自己的气质和谈吐,自自然然出于本性和本真地低调做人,自己不觉得苦,别人看着也不做作。
日本有个白隐禅师,他的故事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其中台湾著名作家林新居撰写的《就是这样吗?》颇为感人。
该书讲的是有一对夫妇,在住处附近开了一家食品店,家里有一个漂亮的女儿。无意间,夫妇俩发现女儿的肚子无缘无故地大起来。这种见不得人的事,使得她的父母震怒异常!在父母的一再逼问下,她终于吞吞吐吐地说出了“白隐”两字。
于是,她的父母怒不可遏地去找白隐理论,但这位大师不置可否,只若无其事地答道:“就是这样吗?”孩子生下来后,就被送给白隐。此时,他的名誉虽已扫地,但他并不以为然,只是非常细心地照顾着孩子。
他向邻居乞求婴儿所需的奶水和其他用品,虽不免横遭白眼,或是冷嘲热讽,他总是处之泰然,仿佛他是受托抚养别人的孩子一般。
事隔一年后,这位未婚妈妈,终于不忍心再欺瞒下去了。她老老实实地向父母吐露真情:孩子的生父是在鱼市工作的一名青年。她的父母立即将她带到白隐那里,向他道歉,请他原谅,并将孩子带回。
白隐仍然是淡然如水,他只是在交还孩子的时候,轻声说道:“就是这样吗?”仿佛不曾发生过什么事,即使有,也只像微风吹过耳醉,霎时即逝。
白隐为了给邻居的女儿以生存的机会和空间,代人受过,牺牲了为自己洗刷清白的机会,虽然受到人们的冷嘲热讽,但是他始终处之泰然。
“就是这样吗?”这平平淡淡的一句话,就是对“宠辱不惊”最好的解释,反映了白隐的修养之高、道德之美。
低调是以内涵和修养为支撑的,是以冷静和平淡为前提的,不是谁想做到就能做到的。现实中,多变的生活旋律使太多的人乐于耍小聪明,既不能守得住清贫也不能耐得住寂寞,由于缺少内涵和品位,张扬的近乎张狂,这种人大多都会被淘汰出局。
做人要低调,但决不能有奴性。不卑不亢,以礼待人,以理服人。人与人之间的彼此尊重是一种修养,一种品格,只有互相尊重,互相景仰,才能互换爱心。然而现实生活中,适度地保持一份静思,一份沉默,用更多的时间来令自己在混乱不安的尘世间保持清醒,乃修身养性之习。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客观地认识世界,认识自己。自命不凡,恃才傲物的人,也许有一点点能力或者说叫本事,但大千世界,茫茫人海,每个人不过是一片浮萍,一个人的一点点本事是微不足道的。因而,做人不要自大、自傲、自以为是。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应该算是一种可以称道的修养吧!
人来一世,无外乎两件事:一件是做人,一件是做事。做人之难,难于从躁动的情绪和欲望中稳定心态,也是一种公关策略,更多的是追求成事,而在人事方面保持低调或中立,实际上也是达到中庸的境界。成事之难,难于从纷乱的矛盾和利益的交织中理出头绪。而最能促进自己和成就自己的人生之道便是: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居高堂之位,怀凡人之心。老子说:“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这算得上是一个充满大智慧的做人与做事的哲学。细思先人古训,让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了一个做人的道理:言语谦和好处世,行为低调好做人。
人在旅途,必须时时叮嘱自己,才高不自诩,位高不自傲。做人:要以德为帅、以诚为根、以善为贵;做事:要以谋为基、以实为重、以智为要;做官:要以民为本、以正为先、以纪为则。
低调做人是一种更成熟的智慧,能显示出谦虚、持久的做人品德,更是平淡人生真实生活的反映。古人云:“欲成事先成人。”做人要仰不怍天,俯不愧于人,低处修心,高处成事,以平常的心态,把人做好,把事做好。
【家长里短说-庄子的大智慧】
低调做人,是一种品格,一种姿态,一种风度,一种修养,一种胸襟,一种智慧,一种谋略,是做人的最佳姿态。欲成事者必须要宽容于人,进而为人们所悦纳、所赞赏、所钦佩,这正是人能立世的根基。根基坚固,才会有繁枝茂叶,硕果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