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田子方侍坐于魏文侯,数称谿工。文侯曰:“谿工,子之师耶?”子方曰:“非也,无择之里人也;称道数当,故无择称之。”文侯曰:“然则子无师邪?”子方曰:“有”。曰:“子之师谁邪?”子方曰:“东郭顺子”。文侯曰:“然则夫子何故未尝称之?”子方曰:“其为人也真,人貌而天虚,缘而葆真,清而容物。物无道,正容以悟之,使人之意也消。无择何足以称之?”
【译文】
田子方陪坐在魏文侯旁边,多次称赞溪工这个人。文侯说:“溪工是先生的老师吗?”子方说:“不是,只是我的同乡。讲说大道常常恰当在理,所以我称赞他。”文侯说:“那么先生没有老师吗?”子方说:“有”。又问:“先生的老师是谁呢?”子方说:“是东郭顺子。”文侯说:“可是,先生为什么没有称赞过呢?”子方说:“他为人真诚,具有人的体貌和天一样空虚之心,随顺物性而保持真性,心性高洁又能容人容物。人与事不合正道,他端正己之仪态使自悟其过而改之。我做学生的能够用什么言辞去称赞老师呢?”
【庄子的大智慧】
田子方是魏国的一位贤士,被魏文侯召进宫中谈话。言谈之中,田子方多次称赞溪工这个人。文侯感到不解,以为溪工是田子方的老师,所以他才如此称赞他。但实际上,溪工并不是田子方的老师,仅仅是他的同乡而已。田子方之所以称赞他,是因为懂得大道之理。
文侯想:对于一个同乡都称赞如此,对于老师就会更加称赞了。但他又想错了。田子方的确有老师,而且学识品行都是无可挑剔的,但田子方认为,他的老师随顺物性而保持真性,心性高洁又能容人容物,端正己之仪态使自悟其过而改之,已经无法用言语来称赞了。
这个寓言故事说明,如何肯定、赞美一个人也是大有学问的。庄子一向对人原本纯真的本性赞美有加,抵制一切虚伪的,形式上的东西。通过这则寓言便可看出庄子的这种人生态度和哲学思想。
【庄子大智慧的解读】
赞美别人说话是一门艺术,一句话能把人说笑,也能把人说跳,学会赞美别人,是我们为人处事必须要知道的一个道理。
有一个小故事,有甲乙两个猎人,各猎得兔子两只回来,甲的妻子看见冷漠地说:“你一天只打到两只小野兔吗?真没用!”甲猎人不太高兴,心里埋怨起来,你以为很容易打到吗?第二天他故意空手而回,让妻子知道打猎是件不容易的事情。
乙猎人遇到的则恰恰相反,他的妻子看到他带回了两只兔子,欢天喜地,“你一天打了两只野兔吗?真了不起!”乙猎人听了满心喜悦,心想两只算什么,结果第二天他打了四只野兔回来。
两句不同的话,产生了完全相反的结果。
人的根本天性就是喜欢自己主动地做一些事情,而不是被动的,而赞美就有这样神奇的效果。
现代社会强调人与人之间要和谐相处,可是不少人与人初次见面很客气,与人短时间相处也能做到谦让付出,可是时间长了就相处不好了,不愿为对方付出,甚至斤斤计较起来。成功的处世是与人越相处久越显示自己对人的友好。
相处久了,产生一种视对方为工作和生活中的竞争对手的心理,以致处处戒备和设防,对他人的笑容减少了,客气话也少了,而挖苦与讽刺多了。例如,工作中一些同事与朋友,见面就互相嘲笑对方。这种相处,其实是给自己制造麻烦,因为一旦出现生活变故,你讽刺排挤的人,没有给过他帮助的人,最容易成为幸灾乐祸的人,成为在你伤口上撒盐的人。
当我们看到自己取得成功的时候总是兴奋不已,希望有人为自己鼓掌。可是当身边人,包括你的“假想敌”,你的对手取得成功的时候,你该怎样去面对呢?是嫉妒还是欣赏?是大声叫好还是不屑一顾?尤其是你平日与他相处得很紧张、很不快乐的人成功了,这时候,你为他鼓掌,会化解对方对你的不满和成见,改变他对你的态度,他会觉得你慷慨地付出自己的真诚,从此,他也会给予你的支持。人都是这样,死结越拧越紧,活结虽复杂,却容易打开。
亚力山大和大流士在伊萨斯展开激烈大战,大流士失败后逃走了。一个仆人想办法逃到大流士那里,大流士询问自己的母亲、妻子和孩子们是否活着,仆人回答:“他们都还活着,而且人们对她们的殷勤礼遇跟您在位时一模一样。”
大流士听完之后又问他的妻子是否仍忠贞于他,仆人回答仍是肯定的。于是他又问亚力山大是否曾对她强施无礼,仆人先发誓,随后说:“大王陛下,您的王后跟您离开时一样,亚力山大是最高尚的人,最能控制自己的英雄。”
大流士听完仆人这句话,双手全十,对着苍天祈祷说:“啊!宙斯大王!您掌握着人世间帝王的兴衰大事。既然您把波斯和米地亚的主权交给了我,我祈求您,如果可能,就保佑这个主权天长地久。但是如果我不能继续在亚洲称王了,我祈祷您千万别把这个主权交给别人,只交给亚力山大,因为他的行为高尚无比,对敌人也不例外。”
为朋友叫好与付出容易,为别人叫好与付出困难,为对手叫好与付出更困难。这种付出,既有物质上的,也有精神上的。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你的一句鼓励就是给予,当别人成功的时候,你的几声掌声就是礼物。一些人对同行冤家和竞争对手,多采取的是阴险的手段,打击报复,而不知道如何化敌为友。想把对手变成朋友,就要舍得为他“付出”,对方陷入困境的时候,你要保持冷静,不能见机踹他一脚,当你成功的时候,不要在对方面前趾高气扬,克制自己不流露出得意。做到这些就是“付出”,勇敢地“付出”。
一位成功人士说:“为竞争对手叫好,并不代表自己就是弱者。为对手叫好,非但不会损伤自尊心,相反还会收获友谊与合作。”为对手叫好是一种美德,你付出了赞美,得到的是感激。为对手叫好是一种智慧,因为你在欣赏他们的同时,也在不断提升和完善自我;为对手叫好是一种修养,为对手赞赏的过程,也是自己矫正自私与妒忌心理,从而培养大家风范的过程。美德、智慧、修养,是我们处世的资本。
那么,该如何去赞美别人呢?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觉,随便说几句人云亦云的客套话,赞美一个人或一个集体,并不难,更不可贵。赞美贵在真心诚意,难在确有实效。
(1)因人而异。人的素质有高低之分,年龄有长幼之别,因人而异,突出个性,有特点的赞美比一般化的赞美能收到更好的效果。老年人总希望别人不忘记他“想当年”的业绩与雄风,同其交谈时,可多称赞他引为自豪的过去;对年轻人不妨语气稍为夸张地赞扬他的创造才能和开拓精神,并举出几点实例证明他的确能够前程似锦;对于经商的人,可称赞他头脑灵活,生财有道;对于有地位的干部,可称赞他为国为民,廉洁清正;对于知识分子,可称赞他知识渊博、宁静淡泊……当然这一切要依据事实,切不可虚夸。
(2)情真意切。虽然人都喜欢听赞美的话,但并非任何赞美都能使对方高兴。能引起对方好感的只能是那些基于事实、发自内心的赞美。相反,你若无根无据、虚情假意地赞美别人,他不仅会感到莫名其妙,更会觉得你油嘴滑舌、诡诈虚伪。例如,当你见到一位其貌不扬的小姐,却偏要对她说:“你真是美极了。”对方立刻就会认定你所说的是虚伪之至的违心之言。但如果你着眼于她的服饰、谈吐、举止,发现她这些方面的出众之处并真诚地赞美,她一定会高兴地接受。真诚的赞美不但会使被赞美者产生心理上的愉悦,还可以使你经常发现别人的优点,从而使自己对人生持有乐观、欣赏的态度。
(3)详实具体。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有非常显著成绩的时侯并不多见。因此,交往中应从具体的事件入手,善于发现别人哪怕是最微小的长处,并不失时机地予以赞美。赞美用语愈详实具体,说明你对对方愈了解,对他的长处和成绩愈看重。让对方感到你的真挚、亲切和可信,你们之间的人际距离就会越来越近。如果你只是含糊其辞地赞美对方,说一些“你工作得非常出色”或者“你是一位卓越的领导”等空泛飘浮的话语,不能引起对方的猜度,甚至产生不必要的误解和信任危机。
(4)合乎时宜。赞美的效果在于相机行事、适可而止,真正做到“美酒饮到微醉后,好花看到半开时”。当别人计划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时,开头的赞扬能激励他下决心做出成绩,中间的赞扬有益于对方再接再厉,结尾的赞扬则可以肯定成绩,指出进一步的努力方向,从而达到“赞扬一个,激励一批”的效果。
(5)雪中送炭。俗话说:“患难风真情。”最需要赞美的不是那些早已功成名就的人,而是那些因被埋没而产生自卑感或身处逆境的人。他们平时很难听一声赞美的话语,一旦被人当众真诚地赞美,便有可能振作精神,大展宏图。因此,最有实效的赞美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
此外,赞美并不一定总用一些固定的词语,见人便说“好……”。有时,投以赞许的目光、做一个夸奖的手势、送一个友好的微笑也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当我们目睹一个经常赞扬子女的母亲是如何创造出一个完满快乐的家庭、一个经常赞扬学生的老师是如何使一个班集体团结友爱天天向上、一个经常赞扬下属的领导者是如何把他的机构管理成和谐向上的集体时,我们也许就会由衷地接受和学会人际间充满真诚和善意的赞美。
【家长里短说庄子的大智慧】
人都喜欢被人赞美,你赞美别人,仿佛用一支火把照亮别人的生活,也照亮自己的心田,有助于发扬被赞美者的美德和推动彼此友谊健康地发展,还可以消除人际间的龃龉和怨恨。赞美是一件好事,但绝不是一件易事。赞美别人时如不审时度势,不掌握一定的赞美技巧,即使你是真诚的,也会变好事为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