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仲尼曰:“以瓦注者巧,以钩注者惮,以黄金注者湣。其巧一也,而有所矜,则重外也。凡外重者内拙。”
【译文】
孔子说:“用瓦器作为赌注的人心地坦然而格外技高,用金属带钩作为赌注的人而心存疑惧,用黄金作为赌注的人则头脑发昏内心迷乱。各种赌注的赌博技巧本是一样的,而有所顾惜,那就是以身外之物为重了。大凡对外物看得过重的人,其内心世界一定笨拙。”
【庄子的大智慧】
孔子的这段话源于弟子颜渊与他的对话。其核心部分便是“凡外重者内拙”。
“凡外重者内拙”,这句话的本意是:凡是注重外在的东西的人,其内在的心思都会比较笨拙。所谓的“外在”,除却本真的性命之外的物事都属“外在”,显名厚利,声色享受,一切可能对本真的性情造成损害的事都在其内。
庄子借用孔子的这段话,旨在说明,精神作用对做事的影响。率性操舟,忘水游泳,心中无所顾惜,就能自由轻松地畅其所能。而被身外的利害得失所牵制,内心就笨拙,神志就昏乱,做事就不可能成功。
做事情如保持精神专一,排除私心杂念和外来干扰,就易于获得成功,这无疑是正确的道理。在科技飞速发展,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中,要想取得事业的成功和掌握必需的技能,更需要有专心致志的精神,勇于实践,不患得患失,就一定会促进事业的成功和充分发挥出自己的能力。
【庄子大智慧的解读】
“患得患失”一词源于《论语?阳货》。原文是:“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是说在没有得到的时,害怕得到,既然得到了,又害怕失去。面对得失,斤斤计较,瞻前顾后,犹豫不决,吃着碗里,看着锅里,想着兜里。“得之若惊,失之若惊”这是患得患失者之绝症。
一个人担着两筐茶壸去集市上卖,在经过一个山坡时,几个茶壸从筐里掉出来,摔了个粉碎。他头也不回地向前走,这时有人提醒他说:“喂,你的茶壸摔碎了,你还不快看看!”这人回答说:“既然已经摔碎了,看又有什么用呢?”
是啊,茶壸都已经打碎了,破碎不可能复原,要紧的是往前走,停来至多就是叹息一番,懊悔一顿,又能怎样?结果不但白白浪费了时间,弄不好还可能会因为分神而打碎更多的茶壸。
人生在世,随时都会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有时远远比打碎一只茶壸要严重得多。面对得失成败,不同人有不同的态度,但自古至今,患得患失却是不少人的通病。
从前有一位神射手,名叫后羿。他练就了一身百步穿杨的好本领,立射、跪射、骑射样样精通,而且箭箭都射中靶心,几乎从来没有失过手。人们争相传颂他高超的射技,对他非常敬佩。
夏王也从左右的嘴里听说了这位神射手的本领,也目睹过后羿的表演,十分欣赏他的功夫。有一天,夏王想把后羿召入宫中来,单独给他一个人演习一番,好尽情领略他那炉火纯青的射技。
于是,夏王命人把后羿找来,带他到御花园里找了个开阔地带,叫人拿来了一块一尺见方,靶心直径大约一寸的兽皮箭靶,用手指着说:“今天请先生来,是想请你展示一下您精湛的本领,这个箭靶就是你的目标。为了使这次表演不至于因为没有彩头而沉闷乏味,我来给你定个赏罚规则:如果射中了的话,我就赏赐给你黄金万两;如果射不中,那就要削减你一千户的封地。现在请先生开始吧?”
后羿听了夏王的话,一言不发,面色变得凝重起来。他慢慢走到离箭靶一百步的地方,脚步显得相当沉重。然后,后羿取出一支箭搭上弓弦,摆好姿势拉开弓开始瞄准。
想到自己这一箭出去可能发生的结果,一向镇定的后羿呼吸变得急促起来,拉弓的手也微微发抖,瞄了几次都没有把箭射出去。后羿终于下定决心松开了弦,箭应声而出,“啪”地一声钉在离靶心足有几寸远的地方。后羿脸色一下子白了,他再次弯弓搭箭,精神却更加不集中了,射出的箭也偏得更加离谱。
后羿收拾弓箭,勉强赔笑向夏王告辞,悻悻地离开了王宫。夏王在失望的同时掩饰不住心头的疑惑,就问手下道:“这个神箭手后羿平时射起箭来百发百中,为什么今天跟他定下了赏罚规则,他就大失水准了呢?”
手下解释说:“后羿平日射箭,不过是一般练习,在一颗平常心之下,水平自然可以正常发挥。可是今天他射出的成绩直接关系到他的切身利益,叫他怎能静下心来充分施展技术呢?看来一个人只有真正把赏罚置之度外,才能成为当之无愧的神箭手啊?”
生活中,往往有很多像后羿一样的人。这样人做什么事情之前都要反复考虑,做完之后又放心不下,对方方面面都考虑得尽量周到,如有不妥,就很担心把事情办砸并担心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并且及其注重个人的得失,他们被笼罩在患得患失的阴影之中,心房被得失纷扰得没有一分安宁。
这些人,你给他十两银子,他会想象你肯定得了十两金子;单位发工资,他会把工资表翻个底朝天,生怕谁多拿了半分钱;领导们开个日常的工作会,他会费尽心机打听,看谁又要被提拔了;同事们聚会若少了他,他会猜想肯定避开他在搞什么鬼名堂。这些人整天神经兮兮,心中布满疑虑、惴惴不安,生活中当然不会有轻松与愉快。
许多人在开始创业时,虽然艰难,可下决心、做决定时很痛快,不会想那么多。但是当他有了一些成就之后,就变得犹豫不决、患得患失了。因为他以前囊中无物,当然无所谓得失,现在有一些基础了,就害怕失去这个失去那个。人在害怕失去的同时,又期望什么都得到,想要这个,想要那个,所以才痛苦。
猎人怎样抓住机灵淘气的猴子呢?他们在岩石上凿一个口很小的洞,里面放上猴子爱吃的花生,猴子把手伸进去,抓了满满一把花生,怎么也拿不出来,舍不得放弃那么多的花生,这时猎人就把猴子抓住了。所以,你在生活工作中也会遇到要抓什么、放什么,考虑要什么、放弃什么。如果你想什么都要,最后你什么都要不到。但是,如果你考虑得时间太多,过分犹豫不决,你又会贻误许多机会,别人也会认为你缺乏个性。有的人在取得一些成功之后,原来挺足的信心好像不够用了,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担心这个担心那个,其实你把自己所担心地想透了,你会发现,结果也没什么了不起的。尤其是你果断地行动之后,你会发现你多虑了。
患得患失是人生最常见的心理隐患,是人生的精神枷锁,是附在人身上的阴影。生活中出现阴影是因为我们挡住了人生的太阳。人生的太阳是什么?是理想,是追求,是热爱生活,是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我们要铸就辉煌的人生,就必须要砸碎精神枷锁,丢掉思想包袱,走出患得患失的阴影。
要走出患得患失的阴影,必须保持良好的心态:
(1)淡泊名利。古人云:“淡泊以明志。”人生苦短,名利有如过眼烟云。人不可缺乏进取心和奋斗精神,但一味地追名逐利反而会得不偿失。人,最值钱的东西是生命而不是名利。这方面,我们不妨学学美术大师刘海粟先生。刘海粟年逾九十,仍精神矍铄,挥毫自如。其秘诀是:“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如此虚怀若谷,坦坦然然,身心何愁不健康,生命何愁不青春永驻。
(2)知足常乐。每一个人都要学会比较,通过比较得到良好的心境。正确的乐观的比较应该是自己和自己比,把自己的今天和自己的过去比。只要努力过,且通过努力进步了,收获了,即使别人已达到小康,你才是温饱,别人已有了金条,你还囊中羞涩,也丝毫不应自惭形秽,因为每个人的基础不一样,条件不一样,经历也不一样。同样一双手,十个指头哪能一般齐呢?
(3)走自己的路。人的一生,不求利,不求名,只求有个真实的自己,走自己的路,就不会被患得患失所困扰。事实上人生不可能没有忧愁,问题是我们不能因患得患失给自己无端地凭添几分愁。患得患失,若有所失。走自己的路吧,不管别人如何评说。这样,我们的人生就会充实、快乐、潇洒。
【家长里短说庄子的大智慧】
古人有诗云:世事如庭前花,花开也有花落,又如天边云,云舒也有云卷,何必患得患失,终日萦挂于怀呢?其实,世间万事,既得之,则安之;既失之,亦安之。不患不得,亦不患得而复失。这是一种自然的、旷达、超然的人生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