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痀偻者承蜩,犹掇之也。
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处身也,若厥株拘;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
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痀偻丈人之谓乎!”
【译文】
孔子到楚国去,走出树林,看见一个驼背老人正用竿子粘蝉,就好像在地上拾取一样。
孔子说:“先生真是灵巧啊!有什么诀窍吗?”驼背老人说:“我有我的办法。经过五、六个月的练习,在竿头累迭起两个丸子而不会坠落,那么失手的情况已经很少了;迭起三个丸子而不坠落,那么失手的情况十次不会超过一次了;迭起五个丸子而不坠落,也就会像在地面上拾取一样容易。我立定身子,犹如临近地面的断木,我举竿的手臂,就像枯木的树枝;虽然天地很大,万物品类很多,我一心只注意蝉的翅膀,从不思前想后左顾右盼,绝不因纷繁的万物而改变对蝉翼的注意,为什么不能成功呢!”
孔子转身对弟子们说:“运用心志不分散,就是高度凝聚精神,恐怕说的就是这位驼背的老人吧!”
【庄子的大智慧】
这段话是庄子借孔子之口讲的,它说明了一个道理:精神凝聚专一,物我两忘,在技艺上就能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勤学苦练,讲究方法,用心专一,是学习、工作和办一切事情成功的关键。
收敛心神,专注于一点,正像凸透镜一样将阳光聚集到一点,你得到的将是耀眼的光和炙手的热。从道家的思想来说,最为理想的至高境界当然是恬淡虚无,众美从之。但是这种境界好像不是寻常人一下子就可以轻松达到的。如果做不到心地一片空明虚无,那能做到凝神守一,也是几近于道的事情。
像这样例子,我们理解起来其实并不难。因为很多的事例就出现在我们生活中。把心思专一用在某种事业上,可以说没有不成功的。正所谓“慧则通,通则无所不达;专即精,精即无所不妙”,于是,成功也就不难了。
原文中,“痀偻承蜩”讲的是凝神结虑,“形全精复,与天为一”的玄理,可是,揭示这个玄理的主人公,却是一个出入山林间的“痀偻者”。在庄子的笔下,这些畸人对于权贵阶层来说,虽属于政治草根,但他们自由出入于庙堂与林野,他们的根深深扎在民间智慧的土壤。由此可见,庄子的这种智慧,对人们具有广泛的参考价值。
【庄子大智慧的解读】
生命历程是短暂的,在这短暂的一生中美妙炫目的黄金时刻却又转瞬即逝,稍不留意,就会和你失之交臂,使你追悔莫及。只有专注于自己所献身的领域,才能把握机会,而机遇也往往眷顾专注的人。
专注,是通往梦想的桥梁。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干什么事情都需要有一种钻劲。一心无二用,干事情若能够聚精会神、心无旁骛,坚持不懈,还怕有什么艰难险阻会挡住我们前行的脚步?事事专注,就能够观察到每件事情的微妙之外,精益求精,同时能够把握全局。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之所以能够屡战屡胜,就在于他有一股专注劲,很会把握机会。著名的“火烧赤壁”就是这样,诸葛亮一心一意地研究东风,最后算准了东风到来的时间,“水面偏能用火攻”,最后击败魏军,曹操险些被俘。
专注,是一面神奇的魔镜。因为专注,我们才会发现自己在某一方面的潜力,闪亮自己最优秀的一面,在某一领域有所作为。同样,由于专注,我们可以避开自己的弱点,避开了许多可能会出现的无端烦恼。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是专注让人们最终发现“天生我材必有用”,是专注让各行各业的人都在平淡的生活中找到了无穷的乐趣。如果我们不能享受自己的工作,很可能是因为我们根本没有专注地投入过。专注力具有点石成金的功效。专注于你的过去而不是沉溺会让你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专注于现在让你的工作效率加倍一身轻松,专注于你的未来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
专注,是一种心的力量。运动员需要,各行各业的做事者都需要。因为世界上的任何事,只有一心一意地去做,全力以赴地去做,才可能做得更好。
有这样两个人:
一个人吃苦耐劳,初中毕业后就去东莞一家家俱厂打工,他从事的是很少有人愿意做的喷漆工作;另一个人害怕吃苦,初中毕业后也到了同一家工厂打工,他选择的是工作相对轻松的保安。
半年后,喷漆工一如既往地做好自己的工作,而保安却经历了无数变迁。他嫌工资低,于是辞职到另一家工厂做保安,结果还不如之前的工作;接着他又投奔深圳的朋友去了,还是没能找到既能轻松挣钱,自己也喜欢的工作。
有了这些经历后,当初的保安强烈地意识到给人打工永远不能挣大钱,他由此萌生了当老板的念头,并毅然辞职回了家。回家后,他拿着仅有的积蓄做起了小生意,却血本无归,于是他再次决定去打工。
转眼五年过去了,当初的喷漆工已多年媳妇熬成婆,被工厂老板派到越南开发市场,月薪8000元人民币。虽然当初的保安也不再是保安,但他一事无成,仍然无法安定下来。
为什么两个各方面能力都差不多的人,最后的命运截然不同?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归根到底,成功者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专注于一个目标,并持之以恒,而失败者之所以失败,主要是因为他的精力太分散,不能专注于一个目标。
不仅是这个失败者如此,现实生活中许多失败者几乎都在很多行业中艰苦地奋斗过。他们对每一份工作都倾注了满腔的热情,但这种火焰般的热情只是三分钟的热度,一旦看不到自己努力的成果,他们就会寻找新目标。
一个人开始新的工作,将给他带来巨大的损失,长期以来积累的资历、经验和人际关系网络等等,过去所有花费在这份工作上的时间成本可能变得完全没用。更糟的是,频频跳槽会在不知不觉中将他的信心和勇气消磨殆尽,这是最大的资源损失。
当然,年轻人在事业起步阶段有多个目标是正常的。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后,他必须确定一个适合自己发展的目标,并为它付出自己全部的努力。只有这样,才能像乘风破浪的卫星导航船一样,最终驶向所要达到的港口。
专注才能成功。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和精力都非常有限,知道如何利用这有限的精力,在有限的时间里做尽可能多的事,自然会从周围的人中脱颖而出。美国政治家亨利?克莱曾说:“遇到重要的事情,我不知道别人会有什么反应,但我每次都会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根本不会去注意身外的世界。那一刻,时间、环境、周围的人,我都感觉不到他们的存在。”
当你全心全意地投入工作时,你的效率就会节节攀升。如果你在工作、学习、休息时都不能集中注意力,那么无论你做什么事情,都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也就无法从中获得丝毫的满足感和快乐。
一天,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去乡下探望好朋友、著名雕塑家奥古斯特?罗丹。在简朴的工作室里,罗丹兴高采烈地介绍自己的新作——一个女性半身像。他仔细地审视着这幅作品,对旁边的茨威格说:“只有那肩膀上的线条还显得有些僵硬。对不起……”
说着说着,罗丹顺手拿起一把小刀就开始摆弄起这座雕像,自顾自地干了一个多小时,把身边的茨威格忘得一干二净。除了理想中的雕像外,他脑子里再也装不下任何东西,工作就是他存在的唯一理由。终于,完美的雕像诞生了,大功告成!
然后,罗丹心满意足地朝门外走去,却突然发现了一直耐心等待的客人。他觉得非常过意不去,连忙向客人道歉:“对不起,先生,我简直把你忘记了。”
虽然被冷落了一个多小时,茨威格却感叹道:“我在这一天的收获,比在学校几年的收获还大。我从来没有见过一个人可以如此专注地工作,甚至忘了时间和整个世界,这太让我感动了。在这短短一个小时里,我懂得了成功的秘诀--专注。只要我们全神贯注地工作,无论大小,最终一定会成功。”
一个想成功的人,没有学历、工作经验并不可怕,只要有一项特长,有一处与众不同的地方,就可能得到社会的承认,拥有其他人不能获得的东西。可我们身边却有很多人走入了误区,比如一些大学生在校期间,为了考各种各样的证书,参加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疲于奔命,毕业后却始终未能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分散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没有专注于某一件事情,结果只会事与愿违。
在对一百多位获得杰出成就的男女人士的商业观点进行分析后,戴尔?卡耐基发现了这个事实:他们每个人都具有专心致志和明确果断的优点。也就是说,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只要你能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总会取得成就。
【家长里短说庄子的大智慧】
专注不是钻牛角尖,而是一种做事情的认真执着精神。专注,靠的是水滴石穿的恒心,靠的是金石为开的毅力,靠的是用志凝神的行动。一个人一生的时间和精力总是有限的,懂得如何利用这有限的精力,在有限的时间里做尽可能多的事,从周围的人中脱颖而出,是人生中的一种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