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处变不惊,安然自若(1 / 1)

【原文】

孔子游于匡,宋人围之数币,而弦歌不惙。子路入见,曰:“何夫子之娱也?”孔子曰:“来,吾语女!我讳穷久矣,而不免,命也;求通久矣,而不得,时也。当尧、舜而天下无穷人,非知得也;当桀、纣而天下无通人,非知失也。时势适然。夫水行不避蛟龙者,渔人之勇也。陆行不避兕虎者,猎夫之勇也。白刃交于前,视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知穷之有命,知通之有时,临大难而不惧者,圣人之勇也。由,处矣!吾命有所制矣!”

无几何,将甲者进,辞曰:“以为阳虎也,故围之;今非也,请辞而退。”

【译文】

孔子周游到匡邑,被宋国的军队团团围住,但他仍然弹琴唱歌自得其乐,好像什么也不曾发生过。子路入见孔子,说:“先生面对这样的困境为什么还这样快乐呢?”孔子说:“过来!我给你说。我担忧困窘已经很久了,然而还是不能幸免,这事命运的缘故。我追求通达也已经很久了,然而还是一无所得,这是时势造成的。当时在尧、舜的时候,天下没有困窘失志的人,并非他们的智慧高超;当时在桀、纣的时代,天下没有通达得志的人,并非他们的智慧低下。这都是时势造成的。在水里活动而不躲避蛟龙的,乃是渔夫的勇敢;在陆地上活动而不躲避犀牛老虎的,乃是猎人的勇敢;刀剑交错地横于眼前,看待死亡犹如生还的,乃是壮烈之士的勇敢。懂得困厄潦倒乃是命中注定,知道顺利通达乃是时运造成,面临大难而不畏惧的,这就是圣人的勇敢。子路啊,你还是安然处之吧!我命中注定要受到制约啊。”没过多久,统领甲士的长官进来道歉说:“以为你们是阳虎一伙,所以把你们包围起来,现在知道不是,请让我表示致歉而退兵。”

【庄子的大智慧】

孔子周游到匡邑,被不明所以的宋国军队围住。孔子的弟子们都惊慌不已,只有孔子仍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自得其乐地弹琴唱歌。子路不解,便上前去问孔子,孔子说,世事皆有时势造成,圣人在面临大难时都无所畏惧,我们也应该像圣人一样安然处之。

庄子通过孔子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在面临突发事故时,应该处变不惊,沉着应对。这种镇定自若,泰然处之的应对方式,能帮助我们渡过难关。

人生在世,没有一帆风顺,所以当我们遇到挫折的时候,也是我们锻炼承受能力的时候,当一件棘手的事情摆在面前时,一定不要立刻做出决定,而要三思而后行。有着宽广胸怀的人,无论对待什么样的挫折都能做到谈山崩于前而色不变.这时,他的心理压力就会相对减少、减轻,他的承受力就很强。

【庄子大智慧的解读】

处变不惊,是指处在变乱之中,能沉着应对,一点儿也不慌乱。处变不惊,说的就是人在面对变乱时从容镇定的精神状态。处变不惊,是一个人心理素质的集中体现。

历史上,那些从容镇定,处变不惊的故事,很多都是出自名人和伟人身上。除了司马光砸缸,曹操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诸葛亮“空城计”退敌等等之外,清朝大才子纪晓岚也有很多临危不乱,处变不惊的故事。

有一年夏天,宫廷里新进了不少扇子。按照当时的习俗,儒雅的人会在自己的扇面上题一些字画。于是,乾隆把自己最喜欢的一把扇子交给纪晓岚,让他把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一首诗《凉州词》题写上去。

不知道什么原因,纪晓岚在题字的时候不小心把“黄河远上白云间”的“间”字给漏掉了。乾隆皇帝看了,大为不快,把扇子丢给纪晓岚,说他有欺君之罪。纪晓岚拾起乾隆皇帝丢回的扇子,一看,才知漏写了一个字。但他并没有像其他人那样马上惊慌失措,跪地求饶,而是脑筋一转,不动声色地对乾隆皇帝说:“启禀殿下,这不是诗,而是一首词。”

“明明是一首诗怎么是一首词?”乾隆稍带怒气,不解地问道。

纪晓岚不慌不忙地说:“皇上息怒,且让微臣念给皇上听。”

接着纪晓岚念出来的句子是:“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经过纪晓岚这么一断句,一首《凉州词》果然由诗变成了词,而且意思完全未变。乾隆皇帝听后哈哈大笑,连连夸赞纪晓岚机敏过人,临危不乱,没有治他欺君之罪。

莎士比亚曾说:“人的才华智慧如果无法运用在最需要的时候,便和庸碌平凡没有差别。造物者是一个精于计算的女神,它给予世人的每一分才智,都要受赐的人善加利用。”在上面的故事中,纪晓岚临危不乱,处变不惊,从容地化尴尬为诙谐,变窘迫为笑话,展现了他过人的智慧和心理素质。

生活中,我们常会遇到猝然而发的令人发窘或发怒的问题,而且需要立即处置。否则,将会给自己或团队、集体甚至国家造成一定的影响或损失。这时,就要看当事人能否像纪晓岚那样处变不惊,灵活地应对了。

一般来说,处理这种问题一定要当机立断,随机应变,切忌支支吾吾,不置可否。如此才能灵活应对,柳暗花明。

有一个剧团,由于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他们将一个戏连续上演了一百多场,剧中有这样一场戏:一个贵族被关押在一所监狱里,一个看守给他送来了一封信,他就把信当众念了一遍。每次演出,这个看守递给贵族的总是写满了他念的内容的信,扮演看守的演员这天要跟演贵族的演员开个玩笑,看他是否能背诵这封信。

他上台后,递给贵族的是一张白纸,而不是真正的信。演贵族的演员打开一看,心中一惊。他知道这是在跟他开玩笑。可是信的内容他一句也记不得啊。他停顿了足足有两秒钟,多尴尬!

他“嗯”“啊”了两声,突然计上心来。他摆出了贵族的架子,说道:“这光线太暗,你念给我听吧!”演看守的演员暗叫道“好啊,都推给我了!”他虽然每天晚上都听“贵族”读一遍,可他也记不上两句。手接过信犹如接过一枚炸弹。但他毕竟是老演员,很快镇定下来,假装把信展开,放在眼前一看,然后说:“不错,光线确实太暗,连我都看不清,你等着我去拿眼镜来。”他连忙走下台,换上了原来那封信,同时也没忘从什么人脸上扯下一副眼镜。

这两个演员都很机智,面对已经升温的问题,不断加油添火,使问题在高温状态下解决。既体面,又幽默,让人读来不禁为之叹服。

遇事不慌张,临危不乱,处变不惊的人,总能成功化解各种突发的危机。这是他们能力的体现,是他们智慧和博学的体现,更是他们儒雅风度的体现。宋代文学家苏洵在《权书·心术》中说:“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治利害,可以待敌。”他认为领兵之将的素质,首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面对泰山崩塌面不改色,面对麋鹿出现在旁边而不眨眼,然后可以左右局势,战胜敌人。

的确,但凡有“大将风度”的成功人士,必然在遇到困境和危机的时候能够处变不惊,沉淀心境,避免心浮气躁,恐惧慌张。一个临危不乱、处变不惊的人,往往会有一个好的心态,在遇到打击时能勇敢地面对现实,从容不迫地接受一切,而不是要死要活,丧失理智,哭天喊地。

有一个老太太搭船到美国,途中遇到暴风,全船的人惊慌失措,四处逃窜,只有这位老太太非常平静地在祷告,神情十分安详。等到风浪过去,船脱离了险境,有一个人好奇地问老太太,为什么一点都不害怕。

老太太说:“我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已经被上帝接走,二女儿住在美国。刚才风浪大作时,我就向上帝祷告,如果船被打翻,我就去看大女儿,如果留我性命,我就去看二女儿,不管怎么样我都会去看我的女儿。”

听了老太太的讲述,这个人对老太太处事不惊的勇气深感佩服。

处变不惊需要沉着冷静,它是成功解决问题的关键。我们要学会临危不乱,处变不惊。要学会镇定,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要相信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任何问题都会得到解决。一旦你抱着这样的心态去处理事情时,你就会发现天大的事也不过如此,你就会把事情处理得更加圆满。

现实生活中,往往有很多人做不到这一点,即使是芝麻大点的小事,也慌慌张张、冒冒失失,就像天要塌下来似的。其实完全没有必要这样,任何时候都不能够乱了阵脚,须知,越紧张就越想不出办法,反而会让问题变得更加复杂,甚至偏离了问题的核心,衍生出更多不必要的麻烦来。

【家长里短说庄子的大智慧】

古语有云:“骤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前一句说的是在突发事物面前能沉着冷静地应战,后一句说的是遭受突然强加的冤枉时能冷静对待。这两句话都很精彩,值得后人自勉,并在生活中加以历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