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员工,消除抵触情绪(1 / 1)

自始至终把人放在第一位,尊重员工是成功的关键。

——IBM(国际商用机器公司)创始人 托马斯·沃森

保留他人的面子和自尊,是人际交往的底线。

——“9942912”搜狐博客

在工作中,管理也要兼顾情理,因为在两者之中,细小的环节都可能引发大的问题,管理不细则可能有损企业的形象,情理不通则会引发员工不满,从而影响管理的实施。

——“管理者也是小透明”新浪博客

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人性中最深切的心理动机是受人尊重、得到肯定和被人赏识的渴望。如果无视这个动机,漠视这种渴望,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就缺乏有力的心理支撑。如果习惯于以训斥求驯服,结果只能是压而不服。不尊重员工,管理者也不会得到员工的尊重。

哈佛商学院教授罗莎贝斯·坎特提出的坎特法则认为:尊重员工是人性化管理的必然要求,是回报率最高的感情投资。

中国大酒店创业之初,发生了一件体现中方和外方管理文化上差异的小事,但小事中却潜藏着大问题,一个关于管理和尊重员工的问题。

事情缘于一位外方部门经理检查客房,他不仅用眼睛检查地面、窗帘、浴室,还伸手四处摸摸,发现一切都打扫得干干净净,没有任何灰尘,床也铺得很整齐。正当他满意地点头之际,却发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茶几上的茶杯朝向错了。

这里说朝向错,不是说茶杯放得不够整齐,而是茶杯上五个事关酒店品牌的字不见了,这五个字就是“中国大酒店”。按规定,杯子上“中国大酒店”五个字应朝向门口,让客人一进门就看得见,以便传达酒店的品牌形象。另外,那盒小小的火柴,也没有放在烟灰缸后面,而是放在烟灰缸旁边。这使外方经理大为恼火,他当众斥责服务员小温,说她工作粗心大意、不负责任、不懂规矩。

小温是一位18岁的广州女孩,刚入职不久,她受不了被人当众斥责,便与外方经理顶撞起来。她说:“这仅仅是一点小事,并不影响酒店的服务质量,客人也不会计较,你分明是鸡蛋里挑骨头,小题大做,欺人太甚。”但是,摆错杯子是“小事”吗?

由此引来的一场冲突,在当时引起轩然大波。当天,受了顶撞的外方经理也很难过。他找到中方经理交换看法,中方经理诚恳地说:“在我们中国的社会制度里,上级是人,下级也是人,大家的关系是平等的,唯有对员工满怀爱心,循循善诱,员工才能接受你的批评教育。她们不习惯生硬的训导,总以为只有资本主义国家才会这样对待工人。”

外方经理恍然大悟:“原来我们在管理方法和思想观念上,存在着差距。我不了解中国国情,只是就事论事,见她粗心大意,根本没有品牌意识,情急之下没有注意工作的方式和方法。”他反思了一夜。第二天,他出现在小温正在清洁的客房。

小温有点愕然,他们不约而同地望向茶几上的茶杯,这回,茶杯摆对了。那一瞬间,他们相视而笑,仿佛昨天的“恩怨”已一笔勾销。他是来向小温道歉的,他说:“我昨天在众人面前大声斥责你,伤了你的自尊心,这是我的不对。但是,杯子的摆法非讲究不可。”

从品牌管理的角度看,将“中国大酒店”五个字摆在显眼位置,不是一件小事,而是通过细节传达酒店品牌形象的大事。

外方经理寓理于情的态度令小温感动,在短短的几分钟里,他又赢得了下属的尊敬。从此,小温格外注意这样的细节,在认真里面,又多了一种自觉。后来,酒店针对上级批评下级的态度和方式,以及如何做好督导,如何有效解决冲突,等等,设立了专门的培训课程。酒店自身的企业文化就在差异和冲突的调解中得到提炼,一次次地积淀下来。

在工作中,我们指责员工的错误行为是非常常见的事情。但是这就面临着平衡员工自尊心和让员工意识到错误的矛盾,我们该怎么做呢?

1.勿指责他人弱点。不管是谁,当别人指责其弱点时,都会犹如短刀插心般痛苦。如在个子矮的女性面前说“你是矮冬瓜”,她心中一定会像沸水翻滚一般。

2.不要进行人身攻击。“你是骗子”“你太没有信用”等话会刺伤对方。只要评论事实即可,即使是对方没有信用也不能如此当面斥责。

3.不要否定下属的将来。“你这人以后不会有多大出息”“你这样做没有人敢娶你”“你实在不行”等,领导是不该说出这样的话的。要以事实为根据,就事说事,就下属目前情形而论,不要否定下属的将来。

4.不要干涉私人事情。公司生活和个人生活有很大关联,但是个人生活也有不愿为人所知之事。“晚上玩得太过分了吧”“你和那个女孩子做朋友不好吧”等私人问题应该避免出现,那只会引起“那是我家的事,你和此事无关”的反感。

5.不翻旧账。对于今天该指责的事,引用过去的事例是不适当的。如果牵扯了人性问题、感情问题,那么“都已经过去的事了现在追根问底真是过分”之类的心情就会产生。揭人疮疤也只能勾起一段不愉快的回忆,于事无补。

6.不能使用戏谑言语。管理人员以庄重严肃的态度所做的批评较容易为员工所接受,因为这种态度会被员工认为是对他尊重的表示。若管理人员以戏谑的口吻进行批评,则不论其动机如何友善,终将引起员工的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