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观察的女性朋友不难发现这一现象:很多人生气的时候都会叉腰,有时候甚至被气得直不起腰来,“哎哟、哎哟”直喊疼。问他哪疼,他会说自己肋下疼,或是说自己胸疼,实际上,中医称这个部位的疼痛为“胁痛”,身体侧面由腋下至肋骨尽头即为胁。两胁为足阙阴肝经与足少阳胆经经过的地方。而胁痛的主要原因在肝胆。《千金方》之中有云:“肝胀者,胁下满而痛引少腹。”
肝与胆之间有着密切关系。从中医的角度上说,肝胆互为表里,而从现代解剖学上说,胆囊位于肝脏右叶胆囊窝中,肝脏负责分泌胆汁,胆汁储存于胆囊内,人开始进餐时,胆囊就会收缩,胆汁流进肠道,有助于食物消化。而肝分泌胆汁与肝之疏泄功能有关,肝气畅达,疏泄之功才得正常,胆汁分泌才得顺畅。若肝气郁结,疏泄之功就会失常,胆汁分泌过程受阻。胁痛即肝气郁结影响胆汁之分泌、输送,进而诱发胆汁瘀积所致,瘀积于胁下,就会表现出胀痛,可能为一侧,也可能为两侧。刚好与《黄帝内经》之中的“邪在肝,则两胁中痛”相对应。
有的女性朋友会在行经期间发生胁痛,此即为“行经胁痛”,月经之时,血流量会增大,易出现肝疏泄不利、气血不畅等,因此,女性朋友月经期间一定要保持心情舒畅,这样才能确保气血协调,避免痛经的再次发生。
虽然胁痛并非什么严重的病症,不过由于胆汁要参与五谷之消化过程,因此,长时间疏泄不良就会诱发恶心、腹胀、腹泻等,因此要提高重视程度。除了保持心情舒畅,还应当采取一定的食疗方法。下面就来为女性朋友们推荐一款能够改善女性胁痛的茶——佛手梅花茶。
具体做法:绿萼梅6克,佛手10克,一同用沸水冲泡,之后调入适量白糖、蜂蜜,代替茶来饮用。
此茶可疏肝理气、活血通络。肝脏之气血舒畅,胁痛自然会消失。此方之中的绿萼梅又名白梅花,入肝经,可疏肝理气,并且理气不伤阴,《本草纲目拾遗》之中提到“单叶绿萼梅入药尤良”。
而佛手有疏肝理气、行气止痛之功,《本草便读》之中说其“功专理气快膈,惟肝脾气滞者宜之”。佛手为柑橘类植物,因此医书中称其为佛手柑。
除此之外,出现胁痛还可通过按摩行间穴(位于足背侧,第1、2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处)和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1、2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来治疗。
按摩行间穴可泻肝火、疏滞气,非常适合肝气郁结引发的各种病症,不仅能改善胁痛,还可治疗月经不调、痛经、崩漏等症。
太冲穴非常适合爱生闷气的女性朋友,按揉时刻从太冲穴揉到行间穴,将痛点由太冲穴转至行间穴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