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分蛋糕”是门大学问,可惜我不会(1 / 1)

打天下靠本事,坐天下靠智慧。所以,有本事、没智慧的管理者,虽能创业,却不见得能守业。

秦二世二年(前208)九月,秦军上将军章邯渡过黄河,与另一位秦国大将王离汇合,一举击败赵军,将赵王赵歇、赵国大将张耳一起包围在巨鹿城。张耳派陈泽、张黡二将向驻扎在巨鹿北面的陈馀和各路诸侯求救。陈馀给了二将5000人马去救援,可这点儿人马不够塞秦军牙缝的,结果全军覆没,二将战死。至此,诸侯营垒虽然多达十余座,但无一人敢向章邯挑战。

楚国义帝派宋义率军救援。到了安阳,宋义却驻扎不前,在原地停留了46天,原来他是想等秦、赵两军厮杀得两败俱伤时再出战。副将项羽大怒,杀了宋义,义帝便任命项羽为上将军,让他率领全军救援。秦二世三年(前207)十二月,项羽的大军到了巨鹿县南的黄河边(另一说为漳水),他先下令将领英布和蒲将军率两万人渡河,然后命令全军渡河后凿沉船只、破坏炊具,只带了三天的口粮向敌人发起进攻,以示没有退路。这就是“破釜沉舟”典故的由来。

项羽的军队以一当十,冲进了秦军的大阵,进行了九次战斗。秦将章邯逃走,苏角被杀,王离被俘,其余将领则或逃走或投降。营垒里的诸侯士兵们听到战斗的声音,纷纷登上城墙观看,均被楚军的气势所震慑。项羽大破秦军、解围巨鹿城之后,召各路诸侯来见。各路诸侯见了他,全都跪着向前,没有人敢抬头仰视他。至此,项羽成为诸侯联军的统帅。

章邯率领的秦军与项羽大军在棘原对峙。章邯派内史司马欣向秦二世汇报战局,赵高故意不让秦二世接见他。司马欣在宫门外等了三天,害怕遭到赵高的迫害,便绕路回去了。

司马欣认为,赵高嫉贤妒能,无论是打了胜仗还是败仗,身家性命都无法保全,希望章邯带领大家选一条明路。陈馀也给章邯写信,劝他投降。之后,项羽又两次击败秦军。最终,章邯决定向项羽投降。二人在洹水南岸的殷墟上盟誓,项羽封章邯为雍王、司马欣为上将军。

项羽的大军进击得很快,于秦二世三年(前207)八月就拿下了武关。两个月后进入咸阳,秦朝宣布灭亡。之后,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大封诸侯:刘邦被封为汉王;秦国的三个降将章邯为雍王、司马欣为塞王、董翳为翟王;魏国的地盘被一分为三,魏王豹为西魏王、申阳为河南王、司马卬为殷王;原来的赵王歇改封为代王,赵歇的大将张耳被封为常山王;当阳君英布被封为九江王;番君吴芮被封为衡山王;共敖被封为临江王;原来的燕王韩广改封为辽东王,韩广的部将臧荼却封了燕王;原来的齐王田巿改封为胶东王,田都为齐王,田安为济北王。齐国王室后裔中出力最多的是田荣,和张耳齐名的陈馀因没有随项羽入关,故而没有捞到王的爵位,心中对他充满怨恨。

自春秋战国以来,随着生产方式的改变,道路和交通有了很大的发展,原来受山川和河流阻隔的地方被打通了,周天子分封诸侯的间接统治方式逐渐行不通了。项羽分封诸侯,导致的结果就是重新走上春秋战国以来互相攻占,抢地盘、抢人口、抢财富的老路。田荣不认可项羽的分封,杀死了胶东王田市、济北王田安,齐王田都则逃亡楚国。随后,田荣自立为齐王,拥有三齐的全部地盘。

同样反对项羽的还有陈馀。由于他没有随项羽一起入关,项羽只封给他三个县,爵位是比王次一等的侯。

陈馀得知故主赵王歇改封为代王,张耳却得了常山郡,非常愤怒,写信给田荣,希望能一起反抗项羽。田荣当即给了他一支军队,打不过他的张耳只好逃走,赵歇重新被立为赵王。

项羽封完诸侯们之后,以为天下从此太平了。可是他回到都城彭城不久,屁股还没有坐热,就听说了田荣造反的消息,只好充当救火队长,去扫**三齐。田荣被灭后,项羽在齐地实施焦土政策,弄得怨声载道。这时田氏的另一个领军人物田横出场了,他继续反对项羽。

就在项羽和田横纠缠的时候,汉王刘邦偷袭了项羽的彭城。对于这种背刺行为,项羽非常愤怒,掉转头打败了刘邦。在楚汉相争中,除了极少数的几位诸侯王外,几乎一水儿地背叛了他。

在反秦起义中,项羽打了最硬的仗,灭掉了秦军的主力,以一己之力扭转了战场上的不利局面。但他没有独享胜利的成果,而是将地盘、财富分封给所有参与起义的诸侯,虽然谈不上公平,也算是仁至义尽。事实上,在任何一场财富的瓜分中,都不可能做到绝对的公平,只有利益的平衡。很显然,项羽没有做好平衡。得到分封的这些诸侯,很快就开始反对他。这是由人性的贪婪所决定的。在刘邦与项羽竞争最激烈的时候,郦食其也曾建议刘邦裂土封侯,但很快遭到了张良的反对,刘邦也认识到了裂土的弊端。这是因为,一旦裂土,诸侯便拥有了与主封者同等的地位,新一轮的地盘之争将在所难免。项羽的失败,从本质上说并非军事上的失败,而是人性把握上的失败。这一点对创业者来说,不可不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