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王武臣:不顾小节,丢了王位和性命(1 / 1)

如果不懂得克制地使用手中的权力,那么它迟早会变成刺向自己的刀子。

赵王武臣原本是陈胜的部将。大泽乡起义后,陈胜、吴广建立了张楚政权,任命武臣为将军,邵骚为护军,张耳、陈馀为左右校尉,率领3000名士兵攻打赵地。武臣从白马津渡过黄河后,对外发布檄文说:“秦国数十年酷毒的暴政,北面有修建长城的苦役,南面有五岭的戍守,百姓困穷,民不聊生。如今陈王登高一呼,天下反秦者云集,已经在楚地建立了张楚国,方圆2000多里。受到压迫的人们纷纷反抗,杀死本地的郡守、都尉、县令。诸位豪杰们,现在是建立功勋的时候了……”

武臣的一通檄文,无疑点燃了民间反抗暴政的烈火。他的部队很快就发展到了几万人,攻下了赵地的十几座城。不过,燕赵一带仍有很多秦国将士坚守城池。范阳人蒯通认为,一座一座地攻占城池,时间长,代价大,不如发布檄文,只要投降的,就立刻授予官职。武臣接受了这个建议,很快就有30多座城池不战而降。前期的武臣,勇猛善战,进取心强,能够宣传大泽乡起义军的精神,善于采纳部下的建议,建立了不少功业,其作为可圈可点。

前209年八月,武臣夺取了赵地的中心城市邯郸,也就是战国时期赵国的都城。此时,张耳、陈馀劝武臣自立为王。武臣自称赵王后,以陈馀为大将军,张耳为右相,邵骚为左相。称王的武臣脱离了起义军的序列,不再听从陈胜的命令。作为起义军最高领袖的陈胜,深感武臣挑战了自己的权威,准备杀掉他的家人,然后派兵进攻武臣。房君劝陈胜说:“我们的敌人是秦国,如果这时候与武臣结仇,不是又树立了一个敌人?不如认可他的王位,祝贺他,并让他领兵向西,攻打秦国……”陈胜勉强接受了房君的建议,随即派使者向武臣祝贺,并命令他率军攻秦。但武臣不听号令,而是派大将韩广攻打燕地、李良进取常山、张黡谋取上党。

武臣自立为王后,他的部下也有样学样。韩广夺取燕地后,很快就自立为燕王,不再听武臣的诏令。武臣大怒,派张耳、陈馀收拾韩广。离奇的是,韩广没有被打败,武臣却被燕国的士兵俘虏了。有了武臣这个肉票,韩广决定好好勒索一下赵国,他要求分割赵国一半的领土以交换赵王武臣。张耳和陈馀这两个鬼精不可能这么容易就范,便派出一波又一波使者,想通过外交努力让燕国释放武臣。韩广懒得和他们废话,直接将派来的使者拉出去杀掉了。

派往燕国的十几个使者被杀后,张耳和陈馀开始慌了。这时候,一个在史书上连名字都没有的小人物出场了。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这个人是“厮养卒”,大概就是连正规士兵都不算的勤杂兵。可就是这个小人物,说自己能救回赵王。张耳和陈馀此时没有其他办法,就死马当活马医,把这个人派了出去。厮养卒到了燕国后,对燕国将领说:“你们知道我是来做什么的吗?”

燕将很不以为然地说:“又是一个来送死的吧。”

厮养卒不接他的话茬,反问道:“你们认为张耳、陈馀是什么样的人?”

燕将不傻,说道:“那是贤明的长者。”

厮养卒又问:“那你们知道他们想干什么?”

燕将大笑:“不就是想救赵王吗?”

厮养卒笑了,说道:“那你们就大错特错了。他们二人久久不肯答应割地,是期望你们杀了赵王。这两个人都是豪杰,挥马扬鞭就夺取了赵国的几十座城池,怎么肯久居人下?只是最初人心不稳才没有称王。如今赵地已经平定,等你们杀了赵王,他们正好瓜分赵国的土地,并打着为赵王复仇的旗号来进攻你们。一个赵王尚且让你们头疼,两个王夹攻,燕国能不灭亡吗?”

厮养卒的一番话,彻底击溃了燕国君臣的心理防线,以致他们当场就让厮养卒驾着车把武臣带了回去。

武臣返回邯郸后,并没有反省这场轻率的内部争斗,也没有做任何调整,这意味着更大的祸患将会降临。所有发动起义的武装豪杰,都以为自己会成为笑到最后的胜利者,登上称孤道寡的宝座,殊不知等待他们的,是死神收割人头的镰刀。

被赵王武臣派去攻取常山郡的李良获胜后,派人报捷,又被武臣派去夺取太原郡。李良率领大军前进到石邑(今石家庄西南)时,秦国大将王离率领防守长城的劲旅南下,封锁了太行山的咽喉要道井陉关,堵住了李良的去路。秦将王离是将门之后,祖父是秦国名将王翦,父亲是悍将王贲。王离精通上兵伐谋、下兵攻城的道理,决定用攻心计对付李良。于是,他给李良送去一封没有缄口的信。这封信是以秦二世胡亥的口吻写的,劝告李良认清局势,投降秦军,不但不追究他造反的罪行,反而封赐能使他显贵的官职。李良看完之后,对这封信的真实性充满怀疑,没有做任何回应,而是率兵回到邯郸,准备向赵王武臣请命增加兵马再战。

李良率领自己的将校到了邯郸城外,远远看到一队车驾,前呼后拥,羽葆伞盖,鼓吹相从。看到这个排场,李良以为是赵王出行归来,立刻和将校们跪在路边行礼。

实际上,车中之并非武臣,而是武臣的姐姐。她参加宴会归来,喝得酩酊大醉,以为道旁的只是普通的将军,也就没有下车答谢,而是派了小吏来致谢。李良和小吏进行一番沟通后,才得知车中之人并非赵王,而是赵王的姐姐,顿时觉得受到极大的轻视,并怒形于色。李良在军中的威望和地位都极高,是赵军中善战的名将之一,普通将校见了他要行大礼,比他地位高的人,按照礼仪也要下车谢礼。

秦汉素来多刚烈之士。李良在属下面前受到这种侮辱,没有拔剑自杀就算了,偏偏有人还火上浇油。有个将领说:“现在的豪杰之士纷纷起而叛秦称王,赵王原来的地位还不如您,现在做了王,他的姐姐竟然不肯下车回礼,将来**平天下,我们会有好的礼遇吗?请让我追上诛杀她。”

实际上,李良收到王离的信后本身就已经有所动摇,如今受到赵王姐姐的羞辱,内心的天平彻底倒向王离。所以他当即下令,追斩刚才羞辱自己的人。就这样,赵王的姐姐糊里糊涂地掉了脑袋。

杀了赵王武臣的姐姐后,被愤怒冲昏头脑的李良也清醒了。武臣的姐姐确实羞辱了自己,但杀了她是另一回事,这就等同于谋反。一不做,二不休,他下令士兵突袭邯郸城。这边,毫无防备的赵军想不到会遭受自己人的攻击。李良一直杀进王宫,将赵王武臣处死,斩了左相邵骚,张耳和陈馀则跑掉了。之后,李良打不过张耳和陈馀重新组织的赵军,投降了王离。

赵王武臣的后半生,堪称不断作死。作为陈胜的部将,他几乎犯了和陈胜一样的错误,“不拘细行”,既没有宽大的胸襟,又不能约束亲属,做了自己部将的一回肉票之后,不但不检视自己,还依旧浮浪不加警惕。陈胜死于自己的车夫之手,武臣死于自己的部下之手,可谓重蹈覆辙。陈胜在大泽乡起事,犹如一个创业团队。随着事业越做越大,这个团队分裂了,各自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作为领头羊的将军们却不注重自身修养,而是被欲望和虚名所**,最终走上了不归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