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胡人,李克用养子,名嗣源。庄宗遇弑,诸将立之,在位八年崩。
【原文】 二年,唐以冯道、崔协同平章事。时议置相,孔循荐郑珏、崔协,而任圜欲用李琪。珏素恶琪,故循力沮之,谓安重诲曰:“李琪非无文学,但不廉耳。宰相但得端重有器度者,足以仪刑多士矣。”他日议于朝,唐主曰:“吾在河东见冯书记,多才博学,与物无竞,此可相矣!”他日安重诲谓任圜曰:“今方乏人,协且备员可乎?”圜曰:“明公舍李琪而相崔协,是犹弃苏合之丸,而取蛣蜣之转也。”竟以冯、崔为相。
张居正讲评:李嗣源即位后,任命冯道、崔协为同平章事,位居宰相。先前,朝中商议宰相人选时,孔循举荐了郑珏、崔协二人,任圜举荐了李琪。但是郑珏一向都与李琪关系不好,所以与孔循一起诋毁李琪,他对安重诲说道:“李琪并不是没有真才实学,只是不廉洁,是贪财好物之徒。担任宰相的人,必须要稳重、严肃,器量风度可以作为天下表率的才行。”等到朝廷真要任命宰相时,明宗对众臣说道:“以前我在河东时,冯道担任掌书记,我见他才思敏捷,学问渊博,待人接物时,并不计较得失。这样的人方才可以担任宰相。”后来,安重诲又对任圜说道:“现在正是缺少真正有才学的人,崔协凑个数担任宰相怎么样?”任圜回答说:“你举荐宰相,不用李琪,而用崔协,这就像舍弃了贵重并且有益于身体的苏合丸,而用蜣螂所弄的粪球啊。” 蜣蜋是一个污秽的昆虫,常将人畜的粪便滚成球状的丸作为食物。用贵重的药物比喻李琪,有益于天下国家。以无用的蜣螂比喻崔协,无补于天下国家。虽然任圜说得这样清楚,最后还是任命冯道、崔协为宰相。
【原文】 四年,唐主与冯道从容语及年谷屡登,四方无事,道曰:“臣昔在先王幕府,奉使中山,历井陉之险,忧马蹶,执辔甚谨,幸而无失。逮至平路,放辔自逸,俄而颠陨。凡为天下,亦犹是也。”唐主深以为然。又问冯道:“今岁虽丰,百姓赡足否?”道曰:“臣记进士聂夷中诗云:‘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曲尽田家之情状。农于四民之中,最为勤劳,人主不可不知也。”
张居正讲评:明宗与同平章事冯道闲谈时,偶然谈到近几年来,年年丰收,军民粮食充足,四方既没有自然灾害,也没有寇贼为患,明宗感到很得意。冯道借着这个话题,以李克用的事,规谏明宗,说道:“以前先王在世时,曾派遣我出使中山路,经过井陉,道路危险,崎岖难行,只得紧握鞭缰,非常小心谨慎,才平安地过去。等到走过了这危险的地方,到达地势平坦的地方,高度紧张的心情自然放松,变得大意起来,不料反而跌了一跤。不但骑马走路这样,君主治理天下也是这样。治理天下应当小心谨慎,就像驾驭六匹马拉的马车一样,稍有什么磕磕碰碰的,马就容易受惊,出问题,作为君主应当慎之又慎啊。”明宗认为他说得很有道理,从农业的丰收,天下太平,便考虑到如何才能使国家不至于危难,要铭记于心啊。明宗接着又说:“今年,风调雨顺,农业获得了丰收,百姓们都有收成,粮食必然不会匮乏了。”冯道接着又说:“从目前来看,年年丰收那是几乎不可能的事,就算丰收百姓也不一定就不缺粮。前朝进士聂夷中曾写过一首诗:‘二月卖新丝’,二月份先借钱交给官府,约定新丝出来后就还,新丝出来就卖了!‘五月粜新谷’,五月又借钱缴纳给官府,约定粮食收获了就还,粮食收获了也就卖了!‘医得眼前疮’,目前的疮虽然得到医治,但病根还在,只是救一时的急而已!‘剜却心前肉’,丝、谷都卖了还债去了,下半年又怎么生活呢?目前的情况是,疮虽然得到医治,而心头肉已先剜去了,让他们怎么生活呢?农民在士农工商四类中是最勤劳的,生活也是最困苦的。从播种耕耘,水旱、虫灾,哪一样都得时时放在心上,都需要尽力而为。君主深居宫中,高高在上,哪儿知道民间的勤苦到了如此的地步。虽然人人都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但也不知道到了收获的日子,所收获的能否回报一年的辛苦劳作。君主如果知道这些,百姓能够生活得稍微好一点;不知,百姓的生活就会更加困苦。作为君主时刻不要忘记聂夷中的诗,要时常记诵。这样,君主治理天下小心谨慎,又没有天灾人祸,国家也就大治了!”
【原文】 四年,唐主每夕于宫中焚香祝天,曰:“某胡人,因乱为众所推,愿天早生圣人为生民主。”在位八年,年谷屡丰,兵革罕用,校于五代,粗为小康。
张居正讲评:明宗每天下朝后,都在宫中焚香,向上天祈祷说:“我李嗣源本是沙陀人李昌国的儿子,李克用的养子,在乱世中被众将士拥戴为皇帝。希望上天体谅天下人渴望安定的意愿,早早降下圣人,作为天下百姓的君主,使天下统一,百姓安居乐业!”明宗在位八年后死去。他在位期间,每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百姓家有余粮,敌国也很少来侵犯后唐,战事平息。在整个五代的君主中,明宗在世时,虽然比不上汉代文、景时期的盛世,也算一个小小的平安时期。李嗣源作为君主,时时致力于国泰民安,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上天便降下丰收。现在,我大明一统天下已经数百年,上顺天意,下应人心,君上作为天下苍生的明主,就更应该时时刻刻留心民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