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晋纪(1 / 1)

高 祖

名敬瑭,姓石氏,明宗婿也,与潞王素有隙,乃借契丹兵以灭唐,在位七年。

【原文】 天福元年,唐主千春节[1]置酒,晋国长公主[2]辞归晋阳。唐主醉曰:“何不且留,遽归欲与石郎反耶?”乃议使敬瑭移镇郓州,未几,为天平节度使。敬瑭疑惧,谋于将佐,曰:“吾之再来河东也,主上面许终身不除代。今忽有是命,得非如今年千春节与公主所言。”都押衙刘知远曰:“明公将兵,久得士心。今据形胜之地,士马精强,若称兵传檄,帝业可成。奈何以一纸制书,自投虎口乎?”掌书记桑维翰曰:“主上初即位,明公入朝,岂不知蛟龙不可纵之深渊?然卒以河东相授,此乃天假公以利器也。明宗遗爱在人,主上以庶孽代之,群情不附。公明宗爱婿,契丹素与明宗约为兄弟,公诚屈节事之,朝呼夕至,何患不成?”及唐庄发兵讨敬瑭,敬瑭乃令桑维翰草表称臣于契丹,请以父礼事之,约事捷割卢龙等州与之。契丹喜,自将五万骑赴援,唐兵大败。唐主曰:“石郎使我心胆堕地。”十一月,契丹册敬瑭大晋皇帝。敬瑭割幽蓟等十六州以报。仍许岁币。唐主登玄武楼,自焚死。

张居正讲评:后唐末帝清泰三年,末帝李从珂在自己的生日千春节这天设宴招待众臣。在宴会上,晋国长公主向李从珂辞行,要回到自己的封国晋阳。李从珂趁着酒醉,说:“怎么不多住几天啊?急着回去与石敬瑭一起造反?”不久就让石敬瑭移镇郓州地方。不久又调任天平节度使。石敬瑭心怀疑虑,对属下的将领说:“现在我又到了河东地区,君上曾经与我相约永不调换我。现在的命令,不正与他在千春节对公主所说的话相符合吗?”都押衙官刘知远说:“主公统领兵马,一向都很得军心。现在,既然占据了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地方,加之兵勇马壮,如果起兵争霸天下,帝位触手可及。怎么能听从他的诏令,自投罗网呢?”掌书记桑维翰说:“君上刚即位时,主公曾经入朝觐见,君上难道不知道蛟龙不可放入深渊,一旦进入深渊,便风生水起,不可制御。现在,他将河东地区封给你,这正是放蛟龙入深渊啊。以前,明宗爱惜百姓,百姓至今还很感念他,而君上作为明宗的异姓养子即位,人心不服。而主公你是明宗的嫡亲女婿,契丹又与明宗结为兄弟,主公如果屈身事奉他们,早上有什么需要,晚上他们就能来到,何愁大事不成?”当时,李从珂发兵讨伐石敬瑭,石敬瑭向契丹称臣,以父子的礼节事奉他们,相约取得帝位后,将幽云十六州割给他们。契丹君主见石敬瑭前来称臣,非常高兴,亲率五万精兵前来相助,于是唐兵大败,李从珂自焚于玄武楼上。石敬瑭占有了中原地区后,契丹册封他为大晋皇帝。石敬瑭履行约定,将幽云十六州割给契丹,并且年年进献金玉财货,以尽儿子的本分。

【原文】 四年,晋加刘知远、杜重威同平章事。知远自以有佐命功,耻与重威同制,制下数日,杜门不出。晋王怒,欲落知远军权,令归私第。赵莹拜请曰:“陛下昔在晋阳,为唐所攻,非知远心如金石,岂能成大业。”晋王意解,知远乃受命。

张居正讲评:后晋高祖天福四年,石敬瑭任命刘知远、杜重威为宰相,但刘知远认为自己有拥立君位的大功,官爵应该尊贵无比,怎么能与杜重威同为宰相。诏书颁下了好几天,刘知远竟然闭门不出,谁也不见。石敬瑭听说后,大怒,要革去刘知远的兵权,让他回家养老。当时,赵莹正侍奉在旁边,他劝石敬瑭说:“陛下以前在晋阳被唐兵围攻时,如果不是刘知远坚定地支持你,戮力作战,陛下能够成就今天的帝业吗?”石敬瑭想起这些事,心中的怒意渐渐消散,下诏让刘知远接受任命。

【原文】 以冯道守司徒[3]兼侍中。晋主尝访道以军谋。对曰:“征伐大事,在圣心独断。臣书生,惟知谨守历代成规而已。”晋主然之,宠无比。

张居正讲评:后晋朝廷任命冯道为司徒兼侍中。后晋君主经常向冯道请教军旅的事,冯道回答说:“讨伐叛逆、敌国兹事体大,需要君主自己独自思考,作出决断。我只是掌书记,书生一个,只知道历朝历代的法制,小心奉行,其他的就不知道了。”后晋君主听了他的话,愈发的宠信、优待他。

注释:

[1] 千春节,是庆祝后唐皇帝生日的节日。

[2] 晋国长公主,是后唐明宗李嗣源的长女。

[3] 司徒,是官名,在《周礼》中地官司徒掌管土地事务,相当于后来户部的职掌;后来成为三公之一,地位显要,一般作为对德高望重的大臣的加官,以示恩宠、尊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