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有鲁国在长江北岸的接应,吴越联军很轻松地就渡过了长江天堑。和鲁哀公率领的鲁国军队汇合后,吴王便意欲将范蠡带领的三万越国军队拆开打乱,分散到自己各个主将手下。最后,还是在鲁哀公的斡旋之下,吴王才勉强同意不拆分越军,而是让他们居于中路,夹于吴军和鲁军之间,同时被两军监视。面对着吴王如此安排,范蠡心中冷笑不已,任你吴王如何防备又如何,却依然不知鲁国和越国其实已经暗中结盟,目的就是为了联手坑死吴国!
志在击败齐国,入主中原争霸的吴王,直到现在也还不明白一件事,最可怕的敌人往往不是以对手的身份出现的,反而是那些表面以亲密队友身份出现,实则暗藏异心的敌人才是最致命的。只是现在的吴王,对这一切还一无所知,吴王对鲁国从来没有丝毫防备之心。但是对于越国这个曾经被他亲手打败的国家,吴王就算是有所怀疑,却也从来都没有真正重视过越国,他从来也不认为越国能对吴国产生致命威胁。
战争刚一开始,吴越鲁三国联军在短短半月内,就势如破竹般地直入齐地一千里,所过之处犹如烈火燎原,对面的齐国军队一触即溃,根本难以形成有效抵抗。战争打成这样,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之外,天下诸国,谁也没有想到昔日威名赫赫的霸主齐国,竟然外强中干到了这般狼狈的地步,甚至就连齐国人自己都没有想到,己之兵马竟然已经如此不堪一击。不过对于如此轻而易举的大胜,子贡和范蠡却无法高兴的起来,他们的目的本是想利用齐国对吴国进行一番消耗,他们鲁、越两国才能借机趁乱从中牟利。可是如果让吴国这般轻易地取胜,那么吴国从这场战争中所能够得到的利益,将远远大于他们的战争付出。届时,吴国将会比现在更加强大,这大大不利于与吴国接壤的越、鲁两国。
子贡愁眉不展地问道:“范兄,依你之见,现在应当何如?”
范蠡则反问道:“你家主公的意思呢?”
子贡叹了口气道:“实在不行就尽早进行我们之前商定的反吴计划,决不能让吴国这么轻易的就打败占领齐国。只是那样,胜负之数就没有太大把握,而且就算取胜,我们两国的伤亡代价也必将很大。”
看到鲁国反吴决心还算坚定,范蠡就松了口气,眼下最紧要的,就是不能自乱阵脚,决不能未战先怯,范蠡不慌不忙地给子贡斟了一杯茶,然后缓缓说道:“其实我们也大可不必过于担心吴国会轻易打败齐国。天下之事,向来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子贡兄,你别忘了这天下除了我们两国,还有晋国、楚国、秦国,他们也不乐意吴国能够轻松击败齐国呢。之前他们任由吴齐战争爆发,除了这三国在各自间也正有争端外,无外乎也是和我们打的一样的算盘,可是如今看到这种战争发展形势,恐怕晋国、楚国、秦国他们也会坐不住了吧?”
听完范蠡的一番分析,子贡也瞬间冷静了下来,很快便想通了其中的关键,点头道:“范兄分析的极是,所以我们接下来就是要想办法尽量,拖住吴王进攻齐国的战争进展,好给晋国、楚国、秦国留足介入吴齐战争的时间。”
聪明人之间的谈话,往往并不需要太过啰嗦,范蠡和子贡在确定了初步的计划方向后,甚至都没有细谈更具体的计划细节,便匆匆别过,趁着黑暗的夜色各自消失。在第二日,左路的鲁国军队,因为贪功冒进,不甚钻进了齐军布置的包围圈,中路的越国军队,在收到鲁国的求救讯息后,匆忙赶去营救,岂料半路也遭到了齐国军队的伏击。
鲁国和越国同时失利的消息,传到右路的吴王那里后,也让右路吴王亲自率领的吴国军队不得不放慢了,他们正势如破竹般的进攻步伐。等到“好不容易”摆脱了齐军包围的子贡、范蠡俩人,同时“狼狈不堪”地赶到吴王所在的吴军军营时,齐国的使者也同时来到了这里。
伯嚭禀报道:“大王,齐简公派使者送来了乞和书。”
伯嚭递上齐国“乞和书”后,吴王看都没看就丢在了地上,冷冷道:“将这‘乞和书’烧掉,告诉齐国使者,寡人不要什么狗屁‘乞和书’,想要停战也可以,就让齐简公亲自给寡人递上‘乞降书’来!”
伯嚭没有立刻按照吴王的吩咐去做,反而默默的捡起地上的那份“乞和书”,第一次壮着胆子当众对吴王提出了不同意见,正色道:“大王,此举只怕不妥呀,如今我们已经不费吹灰之力攻下了齐国三分之一的土地,战争获利已然足够多了。兵法有云,穷寇莫追,臣下以为,我们还是接受齐国的乞和为好。齐国现在虽然外强中干,但毕竟曾是一代霸主,臣下恐怕若是把齐国逼急了......唯恐......”
伯嚭想说的话是“唯恐霍乱丛生,不利我方。”但是,伯嚭话未讲完,他就感受到了吴王冷冷的眼神恨不得想杀了自己,所以说一半的话,生生吓得又吞了回去,自从赐死伍子胥后,吴王本就乖张的性格,开始变得越发暴戾起来,伯嚭大多数时候,也学会了很识趣地闭上自己的嘴巴。
深知吴王争强好胜性格的范蠡,此时站了出来,故意顺着伯嚭的话说下去,半是激将,半是胡猜地迷惑吴王道:“大王,我也认为伯嚭太宰所言不差。而且我还怀疑,齐军之前的溃败应是他们故意为之,目的就是麻痹我们,意欲把我们诱入齐国腹地后,再借助地利之便从四面围杀我们。”
其实伯嚭和范蠡的话,吴王在自己心里也早就有所考虑,可是有顾虑归有顾虑,想要让吴王轻易罢兵是不可能的。尤其是当这两人公开质疑吴王的决定后,吴王就更不可能就此罢兵,与齐国言和了。伯嚭看到范蠡也同意自己的意见,本不想多言,无奈又壮着胆,再次进言道:“齐人虽不善战却善谋,纵然是伍子胥和孙武向来也不敢小觑齐国,大王万不可轻敌冒进啊,不若就此罢战言和方为上策。”
听到伯嚭拿伍子胥和孙武来劝解自己,吴王脸色更加不悦起来道:“伯嚭,你是在反对寡人的决定呢?还是在质疑寡人的能力呢?”
伯嚭慌忙跪下,瑟瑟发抖道:“臣下失言,大王息怒......”
吴王环视伯嚭、范蠡、子贡等人一眼,用他坚定的眼神,向他们宣告着自己不灭齐国,誓不还师的决心后,便愤然甩袖而去,看来吴王这是王八吃秤砣,铁了心了。
不过,吴王虽然有誓灭齐国的决心,但是经过鲁国和越国的先后失利,吴王也不得不开始谨慎用兵。吴国军队放慢了进攻的步伐,开始变为步步为营,稳扎稳打的缓慢进攻节奏。
范蠡想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事实上,也果然不出范蠡之前的预料,又过了半月之后,晋国、秦国、楚国三个大国,以及燕国、郑国、卫国等一众小国家,全都派出一部分人来到了节节败退的齐国这里,纷纷给吴国施压,意欲迫使吴国退兵。
其实这些国家,并不在乎齐国的灭亡与否,他们在乎的,只是不希望吴国过于强大,而威胁到他们,也在乎他们各自国家,能否从这次吴齐战争中谋到什么利益。面对着诸多国家的施压,正携胜利之威的吴王却毫不在意,他不但不退兵,反而加大了对齐国的攻势。吴王要在天下诸国面前,用强悍的武力证明吴国的实力,证明自己就是新一代天下霸主的绝对地位!
看到吴王如此,其它几个国家,虽然为了保持自己国家的利益,不想直接与吴国为敌,但是也纷纷在暗中支持齐国,给齐国提供兵器马匹粮草,助齐国与吴国作战。经过其它国家的介入,原本一边倒的吴齐战争,逐渐陷入进了胶着状态。看到吴军的伤亡数字,一天比一天多,而吴军的粮草,补给却是一天比一天少,吴王开始后悔,自己之前没有接受齐国的乞和了,然而自尊自大的吴王就算有此想法,也不会主动承认。可是对吴王已经了解到骨子里的范蠡,又如何看不透他的心思呢?
范蠡认为,吴军经过这一段时间的消耗,实力已经有所折损,而其它国家现在的关注重心,也全部都在吴齐战争上,范蠡觉得现在正是越国能够暗中图谋颠覆吴国的大好时机。于是范蠡便故作好意地对吴王建议道:“大王,如今战事焦灼,若是持久打下去,由于不占地利之便,对我方不利,若是退兵,我们前功尽弃不说,又显得我们怯战认输。大王,何不趁着我们现在尚在兵强马壮,能够威慑天下时,号召天下诸侯齐聚。言之曰,百年来礼崩乐坏,导致天下战患四起,唯苦天下苍生,为维护天下诸国间的和平关系,理应推举新一代天下霸主,得霸主身份者,则有权有义务维护天下和平。届时,以大王之神威、以吴国之强大定然能够震慑天下,让诸侯对大王心悦诚服,您被推举为天下霸主岂不是顺理成章之事?”
子贡也在一旁帮衬着范蠡道:“范蠡兄提议甚好,如此一来我们不但能够维持现在所取得的战争收益,得以体面的收兵。大王,您还能够夺得天下霸主之威名,岂不是一箭可双雕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