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位晋升对于一个组织选择人才、激励员工具有重要的作用,是一个组织经营管理、发展壮大的需要,也是许多职场中人努力拼搏的人生方向和目标。许多人认为,职位晋升是依靠业绩,是由领导根据员工业绩大小而择优晋升高一级职位的。这种思想是基于如下假设:一个人在目前岗位上成绩突出,就一定能在更高岗位上有所成就。
但是,职位晋升意味着管理层次的提升,而管理工作不同于一般技术性、业务性工作,不同层次管理者处理问题的重点不同,对其技能和素质要求亦不同。高层管理者主要的任务是谋求对组织最有利的竞争地位以实现经营目标,要求其具有根据内外信息确定组织发展方向和发展战略等具有全局意义的大政方针的能力;中层管理者是上下级之间信息联络的桥梁,工作的重点是人际沟通,与上级沟通以明确其工作意图,与同级沟通以利协作,与下级沟通以提高其积极性,顺利完成任务;基层管理者主要完成具体工作,对员工进行指导、控制并保证工作质量,因而必须具备相关专业知识与技能。
可见,职位晋升不单单靠业绩,更是多方面实力的一种累积,应包含方方面面的能力。
1.建立三大人际关系网络
你是否认为一个MBA或者一个法律学位会有助于你的职业发展呢?细想之后你是否仍这样认为呢?的确,学历能为你敲开职场之门,但是若要谋求发展,则需要更多的东西,包括动因和多重的人际网。动因是最为坚韧的,你要确信你是自己的主人,你技术高明,业务精通,天资聪颖。但是如同其他专业人士一样,你也需要一种强有力的支持。你需要的远不止一个人。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你需要在与人的交流中保持持久的动力。以下三大人际关系网络将有助于你勇往直前:
(1)个人关系。即家庭、亲友以及一切志趣相投的人。在这些人的身边,你会感觉良好,浑身是劲儿。他们深爱着你,也为你的快乐而快乐,能让你保持恒久的动力。
(2)社交圈子。与个人关系相比,他们或许略显疏远,只能在各类晚会上碰到他们。你们拥有共同的爱好,比如散步、远足或是看电影、收藏。你可以在你喜欢的地方、业余教育的课堂上或者其他场合时结识他们,拓展你的社交圈。
(3)专业网络。这个网络显然比别的关系更为疏远。你只能在同学会、专业会议和工作场所见到他们,它包括和你共事过的人,你的上司和导师,此外,职业咨询者亦属此类。
虽然,这三大网络不能百分之百地保证你能得到升迁,但是这一切足可以为你赢取赞誉和盛名。
2.表现一定的能力
才华横溢的人似乎很容易有恃才傲物、好高骛远、频繁跳槽等毛病,但是只要明察暗访一番后就能发觉,这些毛病往往是遭人嫉妒或者排挤的结果。谁愿意让别人轻易出头呢?所以,有才之人在职业场上混,很难取得一般意义上所说的成功,除非他(她)洞悉了某些规律并有坚持到底的决心。
也正因为如此,著名的日本松下公司的用人理念是只用具有百分之十能力的人,而不用业界最优秀的人。因为这些人做事更认真,而且友善、谦虚,对上司和同事更具亲和力。现代社会更强调团队合作精神,一个人锋芒毕露并不是一件好事。因而,越来越多本来满腹才华的人将才华束之高阁。
3.发挥出最大潜能
在职场上,才华不仅仅指“腹有诗书”的学富五车,也不单单指“运筹帷幄”的才高八斗,简单点儿说,不管你是经商,还是为官;不管你是装卸工人,还是编程人员;也无论你是学识渊博,还是大字不识,只要你在工作中能把你的最大潜能发挥出来,即使没有惊人的成绩,你仍然是一个可以晋升的人。
如果你做官员,你只要尽自己的才能为国家、政府忠心地工作,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人民就一定会记住你、回报你的。如果你有定国安邦之策,是做大事的人,你就得在领导岗位上多操心,你也不一定非做孔繁森、任长霞,只要不学成克杰、胡长清,你为国家、社会所做的贡献就一定能得到后人认可。
总之,赚钱的多少并不重要,才华有无也不是关键,关键是你能否在工作中发挥你最大的潜能,若能,那你就是一个成功的人。
4.成功还与情商有关
职场中确实有这种现象,很多才华横溢的人往往不是事业的成功者,而不少能力平庸之辈却在事业上如鱼得水,这“不由你不信,不服也得服”的现实,确实令那些不太得志的“鸿鹄”们英雄气短。
在职场上,工作只是成功的诸多要素之一。你投身的事业不是孤立于社会而存在的,你的能力首先要融于一个团队之中,与其他人的能力形成1+12的合力效应,组织才能真正取得成功,从而彰显个人的成就。而在这个“融合”的过程中,人和人之间的差异相当明显。
业绩突出的人往往有意无意地表现出恃才傲物,缺少与周围环境的良好亲和力,情商的缺陷往往使他们与团队像油与水一样难以相融。而一些业绩平平的人却由于懂得如何与人相处,如何把握机遇,如何把有限的才智用在最该用的地方上,因而他们之中的一些人能够平步青云。指望一个人适应各种各样的环境也不现实,那些能力突出的人有时并不清楚目前所处的环境是不是真的适合自己,还有没有可能以自己的主观努力变换一个新的环境,使之更适合自己。聊起自己的专业来神采飞扬,可涉及这些直接关系自己前程的、专业之外的事,却又往往是除了叹息就是无奈。归根到底还是一个情商问题。
理论上的能力永远不等于现实的能力。要让能力变成实实在在的成功,指望“躲进小楼成一统”是不可想象的。相信职场上那些不太得志的精英们只要拿出其能力的一小部分,投入到自己的“情商建设”上来,晋升就不会太遥远。
5.让你的能力拥有发挥的空间
如果一个人得到“有能力”这样的评价,那么他一定会视其为褒奖之辞;如果再加上“卓越”两字来修饰,那么这样的褒奖之辞无论如何也算得上对一个人能力的很高评价了。但是,得到最高褒奖未必就是对一个人的最高肯定。一个能力卓越的人,无论是专才还是全才,都可以称得上是人才,但就如一件积聚人类智慧的高科技产品一样,只有显现其应用价值,才能算作有用。科学技术要转化为生产力,人才的价值以及职场上衡量成功酌标准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崇尚以人为本的时代造就了很多英雄,他们以自身卓越不凡的能力担当起各自领域的先锋,尽显才华。然而又有多少英雄无用武之地,甚至为生活所困。
有时这个见怪不怪的现象在埋头工作之人中更为普遍。当他们踌躇满志地试图施展才华时,世事未必尽如人意。他们在进入工作角色的时候,总是会发现现实与理想有很大的距离,往往找不到一个最佳的结合点,从此也就产生了许多冲突。而在有了相对稳定的工作舞台的时候,他们又感觉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生活总是不合拍,于是怨天尤人、怀才不遇的种种感觉就产生了。
其实,我们没必要“郑重其事”地挖掘出深层次的原因,总结出是与非的结论,因为,能力超群未必就是晋升的条件,关键是要看它是“务虚”还是“务实”,是否让卓著的能力找到发挥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