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资本主义的文化回路(1 / 1)

第二章 柔性资本主义的崛起

第一章谈论了在经历了席卷社会及人文科学各个领域的文化转向之后,我们应该怎样理解“资本主义”的问题。这一任务看起来非常紧迫。毕竟,在我们周围,被称为“资本主义”的负面效应似乎正在发挥其效力,并对每一个个体表现出更大的不确定性和不安全性。

文化转向的支持者好像并非不认可所谓资本主义的重要性。他们通过以下三个方面中的任一种表达了他们对此的认可。第一,资本主义通常通过将自身移植入符号领域而生成为一种普遍的文化形式。第二,资本主义可以被提升为某种自明的东西,以至于可以对任何具有相关性的事物进行解释。第三,资本主义已经变成了一种文本。它变成了一种萦绕不散的先验性,无影无踪又无处不在。

也就是说,资本主义的力量虽然已被认可,但是它却成为文化转向必要但空洞的衬托,这一力量虽被包含于文化转向之中,却不具有自己的生命内容,而仅被用作各种解释。①

文化转向包含了对资本主义的重要性的认可,与此同时,这一转向也导致了对它的全面遗忘和向更多更有趣的方向的转移。至少结果是显而易见的。“文化的”分析已经变得越来越复杂,但是其中还混杂着某种程度的“经济的”分析,后者几乎不超过任何能够进行报纸阅读的人的水平。①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有什么应对措施吗?我认为这种健忘的行为是三种因素影响的结果,其中部分原因在于,也许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三者在资本主义自身内部的相互对抗,使得资本主义没有那么容易被“发现”。但是,这些影响也为我们重新理解资本主义提供了一些线索。

导致今天这种状况的三种因素分别是政治的、技术的和理论的影响。政治的影响在于对主体性和自身的逐渐增强强调,以及随之而来的承认的政治。自反性已经是我们生活于其中的世界的文化背景的一部分。②技术的影响就在于所谓信息技术的兴起,其基础在于通信及通信所提供的学习和知识的新的可能性。第三种影响是部分的以前两种影响为基础的新的理论形式,它强调去中心化、多样化的时间和空间以及分散性领域。总之,通过掩盖或使我们所谓技术中的人类技能的关键性作用隐而不显的方式③,以及通过对表象的确定性进行质疑等方式,这些方面的影响将焦点集中于其他控制形式而湮没了资本主义的重要性。

然而,这三种影响也为我们提供了认识资本主义的新方式,我希望在本章中对其中一些新的方式进行探讨,以利用文化转向来获得对资本主义的新认识。讨论的核心问题在于资本主义已经成为知识型的。当然,信息以及信息转化为知识一直以来都是资本主义关注的中心,但是,文化转向使我们对这一问题有了更清楚的认识。然而,这并不是某个单一领域的活动,以至于无动于衷的学术界可以站在一个神一样的至高点上仅仅低头看着世间发生的一切,这是由两个原因决定的。首先,学术与这个更博学的资本主义的起源深深地纠缠在一起。其次,这一更博学的资本主义正逐渐介入传统上所说的学术禁区。

因此,本章将分为四节。第一节,我将对与知识的生产和分配相关联的劳动分工的变化进行概括。劳动分工的变化使得学术与资本主义之间的关联较之前更为复杂,更为深入,也使得单纯的学术与作为学术之他者的商业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张和困难。第二节,我通过对主导性话语在学术和商业领域同时发生的转变——我称之为从约书亚话语到创世记话语的转变——进行分析,对第一节中提出的观点进行了强化。也就是说,学术和商业对于思想的认识有着越来越多的共识。第三节,我将对国际商业共同体如何采用这套关于世界经济的新的话语系统,以及这套话语系统又如何成为“制定规则”的工具进行探讨。在我看来,这一制度和主体的形成过程催生了我称为柔性或博学的资本主义。在最后一节中我将指出,柔性资本主义在其温情和分享的面纱下依然保留着它难以改变的尖锐棱角,但是这些棱角却可以以新的方式来加以应对,这种新的方式可以使柔性资本主义在一个未知的范围内,以自身的原则来反对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