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之后,宗教与科学的相互影响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经常必须面对的问题是,在科学高歌猛进的社会中,上帝将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在科技相对发达的国家里,比起上帝的存在来说,通过科学的方式发现外星人的存在更容易让人相信。
由此看来,当上帝不再以万能身份出现,而上帝的旨意逐步转化为世俗文本中所体现的作者原意之后,日益成长的理性已经不再信赖任何外在的权威,唯一可以信赖的就是理性自身。我们便说:“上帝隐退了”。[29]“上帝隐退”代表了人类精神路向的转变,即理性取代了原始的宗教崇敬,人们不再将《圣经》中上帝旨意作为唯一的信仰对象,作为对上帝旨意进行传述的诠释学[30],也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人们将“上帝隐退”之后留下的那个物质世界与人类精神的表象作为客体,本初的自然世界、理念世界以及对人自身的研究开始走进人类的视野,由此开启了科学诠释学对世界之真理、意义和价值的探求。本节正是要在探析诠释学介入科学研究的基础上,认识科学诠释学的理论框架和方法论特征,及其之于理解科学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