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国外的文化学研究(1 / 1)

国外的文化学研究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早在1838年,德国学者列维·皮格亨就首次提出了“文化科学”的概念,主张对文化进行科学的研究,并建立专门的学科。1843年,德国学者克莱姆在其《普通文化史》一书中,率先使用了“文化学”一词;1854年,他完成了《普通文化学》一书,使文化科学的研究和建设在德语文化系统中扎下根基。1871年,英国学者泰勒出版《原始文化》一书,第一章的标题就叫“文化学”,从而使“文化学”概念进入英语系统,正如前文所指出,泰勒因此而被后人称为(西方)“文化学之父”。此后,西方学术界展开了繁复多样的文化研究,并创建了众多的流派和相应的理论。如进化论学派、传播论学派、功能论学派、历史学派、结构主义学派、文化心理学派、文化生态学、文化唯物论,等等。但是,在20世纪中叶以前,对于“文化学”本身的理论体系却很少有人作系统的探讨。前述文化学研究成果,很大程度上属于文化人类学的范畴,可以看做是现代文化学的前驱先路,或者可以称为古典文化学。

现代文化学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美国学者克罗伯创立了现代文化学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概念和方法。他认为文化是体现行为模式的一种架构(包括外显的和内隐的),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念。因此,应当建立一门独立的学科来研究人类这种文化现象,这门学科就是文化学。他在提出文化架构的基础上,阐发了行为模式、符号系统、原型文化、文化价值观、文化系统、文化动力学、文化工程学、文化心理学等范畴和理念。其后,美国学者怀特进一步发展了文化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出版了著名的《文化科学》一书,创造性地发展并完善了文化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他从科学发展史和科学方法论的角度,论证了创立一门文化科学的构想,为现代文化学的发展和成熟创造了条件。

苏联对文化问题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文化研究受到重视。60年代末70年代初,引进西方“文化学”概念,并就文化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出版了一系列论著。其代表性的有《文化和社会发展》《文化的哲学问题》《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文化理论》《马克思主义文化范畴论》《历史唯物主义与文化范畴》等。经过热烈的争辩和深入的研究,苏联学术界在20世纪80年代已经普遍承认“文化学”的独立地位。1969年,出版了马尔卡梁的《文化论纲》;1983年,出版了马尔卡梁的文化学名著《文化理论和现代科学》,对文化学的理论和方法作了详尽论述;1976年,出版了阿尔诺里多夫的名著《马克思列宁主义文化理论原理》;1985年,苏联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将文化学的某些理论问题列为今后五个主要研究方面的内容之一。这些情况表明,文化学在苏联已是一门独立的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