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是电影传入中国的第一站。1898年,爱迪生派人到香港拍摄《香港总督府》《香港街景》等多部短片。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香港故事短片产生于1914年,是被誉为“香港电影之父”的黎民伟自编自演、黎北海导演的改编自粤剧《庄周蝴蝶梦》的影片《庄子试妻》。1922年,黎氏兄弟推出香港第一部长故事片《胭脂》;1933年黎北海导演了香港第一部局部有声片《良心》;同年邵醉翁“天一”公司出品了粤语影片《白金龙》,促使20世纪30年代粤语电影兴起。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2月上海沦陷,许多左翼电影人南下香港,拍摄了《游击进行曲》《孤岛天堂》《前程万里》等一系列国语抗日爱国电影。香港进步电影人成立“华南电影界赈灾会”,也推出《最后关头》《血肉长城》等一批进步影片。1941年12月25日,香港沦陷,香港电影创作基本停顿。
1945年8月,香港光复,内战的爆发又促使一批上海电影人再次南下。大中华、永华影业公司,陆续推出《同病不相怜》《风雪夜归人》《春城花落》等数十部进步国语片,基本形成主题进步、制作规模大、高艺术水准等典型特色。粤语片也开始走向现实主义,蔡楚生监制、王为一导演的《珠江泪》最为典型。1948年在大观公司美国分公司出品的彩色片《金粉霓裳》触动下,港人赵树拍摄了香港第一部自产的彩色粤语片《蝴蝶夫人》,翌年第一部彩色国语片《锦绣天堂》也开始公映。
1949年到1966年,香港电影年产200~300部,进入了空前绝后的“黄金时期”。新联、中联公司吸收了“粤语片三杰”秦剑、李铁、李晨风和吴楚帆、红线女等演员,以《败家仔》《家》《苦海明灯》《可怜天下父母心》等一系列制作严谨的粤语片,并发掘了粤语戏曲片和黄飞鸿电影。国语片虽然数量不如粤语片,但制作规模、艺术质量远比粤语片优秀。长城公司擅拍写实题材;凤凰公司以朱石麟为创作核心,主要围绕家庭伦理关系、新旧矛盾冲突展开故事,用笑中含泪的悲喜剧方式推出《一板之隔》《乔迁之喜》等系列优秀影片。邵氏公司出品的《貂蝉》《人鬼恋》《江山美人》等一系列国语片叫好又叫座,而且有效抢占和发掘粤语片、厦语片市场。李翰祥是邵氏核心导演,1958年以黄梅调电影《貂蝉》震惊港台影坛,之后《江山美人》《梁山伯与祝英台》《七仙女》继续风靡东南亚,掀起长达20年的戏曲电影热潮。
这一时期,香港电影由武侠电影主宰,相继经历了新派武侠片、李小龙真功夫片和喜剧功夫片三个阶段。1966年邵氏公司相继推出张彻《独臂刀》和胡金铨《大醉侠》,标志着新派武侠片正式诞生,张彻和胡金铨为两大旗手人物。张彻的电影以“阳刚风格”著称,《金燕子》《报仇》《仇连环》《洪拳与咏春》以及《马永贞》等影片,强调男儿情谊,人物形象冷峻而又刚烈,武打处理上有非常鲜明的暴力宣泄倾向。胡金铨强调“文人化”品格,影片以历史质感见长,并将关于佛学、禅语探讨等内涵赋予其中,注重空灵写意的影像风格,早年与李翰祥联合导演黄梅调影片《梁山伯与祝英台》,后来到台湾导演了《龙门客栈》《迎春阁风波》《侠女》等经典影片,将新派武侠片推向**。1971年,李小龙主演了罗维导演的《唐山大兄》,标志着李小龙式“真功夫电影”的开始。1972年李小龙主演代表作《精武门》,同年又推出自编自导自演影片《猛龙过江》,1973年主演《龙争虎斗》,同年在拍摄《死亡游戏》时意外猝死。李小龙成功地将香港武侠功夫片带入国际影坛,并促使香港武侠片由导演时代进化成为明星时代。
1978年袁和平导演、成龙主演的《醉拳》的问世,正式标志了喜剧功夫片的诞生。此后成龙陆续编导演《师弟出马》《警察故事》《A计划》等系列影片,将功夫喜剧进一步演变发展、并推向现代化和国际化。此外,麦嘉吸取了卓别林喜剧特点,以《老虎田鸡》开创了平民化、卡通化、智慧化喜剧样式。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唯一能与喜剧功夫片抗衡的只有许冠文真正从小市民视角出发创作的“市民喜剧片”,1974年处女作《鬼马双星》一举成功,之后《半斤八两》《摩登保镖》《天才与白痴》《鸡同鸭讲》等屡创奇迹。
1979年,章国明、徐克、许鞍华、翁维铨不约而同地推出处女作《点指兵兵》《蝶变》《疯劫》和《行规》,这标志着香港电影新浪潮运动正式诞生。随后严浩《咖喱啡》、谭家明《名剑》、方育平《父子情》、余允抗《凶榜》等一批新人新作相继推出。新浪潮将深刻的社会写实成功地包裹在主流商业电影类型中,以新颖的电影语言、叙事风格和艺术理念来改造传统电影,极大地提高了商业电影的品质,它对以后香港电影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但作为一个群体化运动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基本结束了。
新浪潮期间,最值得关注的是徐克和许鞍华这两位“双子”并行的人物。徐克处女作《蝶变》将科幻与武打相结合,1983年又以好莱坞特技制作的《新蜀山剑侠》挑战香港科幻武侠片新潮。1984年创办电影工作室之后,《笑傲江湖》《东方不败》《黄飞鸿之狮王争霸》等武侠片引领热潮,2001年更以纯视觉游戏的《蜀山》开创香港电影特技制作新纪元。他还监制了开创现代枪战片潮流的吴宇森作品《英雄本色》,以及引领现代鬼片方向的程晓东作品《倩女幽魂》系列。许鞍华电影往往以严肃主题、冷峻风格闻名,是香港最具有人文思考的导演,她尝试了丰富的题材类型。自1980年以《撞到正》掀起80年代鬼片潮流、1982年以《投奔怒海》引发政治电影潮流之后,之后《倾城之恋》《女人,四十。》《千言万语》等作品分别领军爱情文艺片、家庭伦理片、政治史诗片。
这一时期香港电影的突出成就主要还是类型片创作。武侠功夫片仍是首选。1982年张鑫炎影片《少林寺》再一次带动起香港影坛争拍真功夫片热潮。之后徐克《笑傲江湖》系列、《新蜀山剑侠》等影片将刀剑武侠片推向现代视听“神话”。此外武侠功夫片也变奏为其他类型:首先是现代枪战片,1986年开山之作吴宇森导演的《英雄本色》问世,之后吴宇森《英雄本色2》《喋血双雄》等片以及林岭东《监狱风云》《龙虎风云》等“风云”系列纷涌而至,另外李仁港《黑侠》和杜琪峰《东方三侠》等影片,更是将现代枪战片推向国际一流的水平。其次将真实搏击的真功夫融入警察追逐罪犯、制伏罪犯的警匪片也开始出现,成龙《警察故事》系列、《A计划》系列最为典型。
喜剧片是第二大类型。1982年《最佳拍档》仿效“007”电影,刻意设计了风流飞贼、光头神探和漂亮女警相互搭档的喜剧故事,成为轰动一时的都市动作喜剧代言。1983年《表错七日情》带动《鸡同鸭讲》《八星报喜》等温情生活喜剧。1988年,周星驰主演《霹雳先锋》叫座又叫好,标志着香港“无厘头”喜剧的诞生,以调侃的语言、夸张的表演、喜剧的情节、反叛传统的独特风格,成为香港乃至东南亚文化史上一道独特通俗景观。
鬼怪灵异片也是重要的类型。1980年许鞍华《撞到正》首开风气,之后洪金宝《鬼打鬼》、午马《人吓人》、刘观伟《僵尸先生》等影片开始了银幕猛打恶鬼的热潮。20世纪80年代中期多情女鬼片代之而起,程晓东《倩女幽魂》和关锦鹏《胭脂扣》堪称“一武一文”的游魂野鬼,分别以奇诡幽异的人鬼相恋情节和哀怨动人的女鬼忠贞爱情震撼了香港影坛。此外家庭伦理片、爱情文艺片、历史传记片等多种类型也逐渐发展。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除到好莱坞发展的吴宇森之外,关锦鹏和王家卫是最脱颖而出的两位导演。关锦鹏电影前期主要围绕女性的情感命运而展开,以《胭脂扣》《人在纽约》《阮玲玉》《红玫瑰与白玫瑰》等影片成为香港女性电影的重要代表,1995年纪录片《男生女相》公开同性恋身份,开始了直接表达的后期同性恋电影阶段,陆续推出《愈快乐愈堕落》《有时跳舞》《蓝宇》等片。王家卫是香港电影中最具个性色彩的作者型导演,1988年处女作《旺角卡门》因反英雄、反传统的独特风格轰动影坛,1990年更以《阿飞正传》标示出随意拼贴的故事、拒绝与寻找的母题、符号性的人物、躁动断裂的时空等独具一格的风格特征,之后陆续推出《重庆森林》《东邪西毒》《堕落天使》等片,先后凭借《春光乍泄》和《花样年华》获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最佳男演员、最佳技术成就等多项大奖。
“九七回归”以后,香港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依然沿着原有轨迹发展,香港电影进入了一个空前的新时期。王晶、文隽、刘伟强的最佳拍档公司成为创作主力。他们敏锐地把握到跨媒体文化脉搏,相继推出根据流行漫画改编的电影《古惑仔》系列,走黑帮片与青春片交融的创作新路线,紧接着1998年又推出《风云雄霸天下》,以“漫画+游戏+大制作+特技效果+大明星+刘伟强”的时尚组合来吸引观众。现代枪战片有了新的发展,1996年底杜琪峰、韦家辉联合游乃海、游达志组建“银河映像”公司,翌年一举推出《一个字头的诞生》《两个只能活一个》《恐怖鸡》《暗花》等四部影片,以黑色幽默风格和生命无常的荒诞感奠定独特另类的枪战动作片风格,2000年《枪火》和《暗战》再将独特另类的风格进行到底。另外低成本独立制片也开始异军突起,陈果的《香港制造》凭借社会写实的力度和独特新颖的风格一举成名,之后《去年烟花特别多》《榴莲飘飘》《香港有个好莱坞》等片继续高扬独立制片的旗帜。
吴宇森、成龙、周润发、李连杰等人纷纷进军好莱坞,造成香港电影很大的资源流失,但一批新生代导演的加入,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种缺憾。1999年,青年女导演林奕华推出影片《12夜》流畅而又简练;女导演黄真真以一部纪录电影《女人那话儿》获得国际好评;影评人张伟雄独立制片处女作《月未老》成为韩国、新加坡等多个国际电影节竞相邀请的对象。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产业体制的内在弊病,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近年香港电影市场的极大萎缩,并突显为2002年暑期票房达历史最低点的严峻态势。但从票房高达五六千万港币的《少林足球》《无间道》来看,他们于艰难困境中表现出的救市实力和艺术水准,再加上2004年“关于内地与香港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实施以后,众多香港影人纷纷北上合作拍摄,香港与内地合拍片快速增多,推出了《满城尽带黄金甲》(2006)、《赤壁上下集》(2008)、《非诚勿扰》(2010)、《画皮》(2012)、《西游·降魔篇》(2013)、《西游记之大闹天宫》(2013)、《一代宗师》(2013)等优秀影院,影片数量占每年两地电影产量的重要部分,形成了新时期的醒目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