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丘吉尔与军方达成一致(1 / 1)

一、英军方关于欧洲战略的报告

10月30日,依据参谋长委员会的意见,英国联合计划人员完成了一份体现英方战略思维的报告。

报告的第1部分首先强调战略轰炸的重要性,接着主张以对欧洲西北部的小规模袭扰取代获得桥头堡,并采取较大规模的袭扰摧毁一个或多个德军的潜艇基地。虽然提出应加强对太平洋战场的关注,但仍重申首先打败德国的重要性,并进一步分析了采取“先欧后亚”战略的必要性,认为“在目前这一阶段,分散过多的精力去对付日本,可能导致俄国在西面的崩溃,由此会让德国恢复元气,并且可能使它最终难以被打败”。

第2部分首先强调有必要确保海上和空中航线的安全,应尽快对德国发起攻势,维持苏联和中国的抵抗以及遏制住日本,出于尽可能节省船舶运输的需要,有必要由美国肩负起大部分新产生的重担;其次在不相应地削弱欧洲战场的进攻性军事力量的前提下,应对日采取进攻行动,阻止日本获得更多新基地并使其不能打败中国或进攻苏联、印度、澳大利亚或新西兰,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尽快在缅甸发起攻势以打通滇缅公路,缓解中国所面临的压力。

第3部分指出,尽管大规模的欧洲大陆攻势不仅仅能够援助苏联,但在削弱德国的工业和经济从而瓦解其军事力量之前,无法成功实施这样的行动。而要实现这样的目标,除了苏联人的地面作战行动以外,大规模的轰炸是主要的利器,再加上最严密的封锁和最大可能地分散敌人军事力量的作战行动。但是,即使德国军事力量开始动摇,德国依然很可能在西欧维持顽强的抵抗,因此必须在欧洲战场组建一支英美部队,在合适的时机重返大陆。

第4部分则指出,对德采取攻势有4种方式——轰炸、封锁、袭扰和颠覆。到1944年4月预计拥有重型轰炸机4 000—6 000架,空中运输能力为每月6万—9万吨;在南大西洋狭窄通道和比斯开湾(Bay of Biscay)实施巡逻;在盟军未登陆的情况下,西欧的爱国组织发起大规模的行动是很难成功的,建议采取持续的破坏行动,但在波兰和巴尔干地区,可以配合1943年苏联战场的战役实施一些更集中的计划。关于两栖作战行动,针对法国,可以实施像在迪埃普那样的小规模别动队袭击,也可以针对重要目标,如德国潜艇基地,采取持续时间更长的袭击。在地中海,“火炬”行动的胜利加上“捷足”(Lightfoot)[18]行动将使占领撒丁岛和西西里岛成为可能,从而完成打通西部和中部地中海,也将迫使更多的德军被牵制在意大利,同时在土耳其参战的情况下,增添德国在巴尔干的负担,为东地中海的行动创造条件。

最后报告指出:“德国可能比其外在迹象所表现出的更接近崩溃”,因此建议:“从联合王国重返大陆的准备工作应当得到高度重视,只要不妨碍同时持续进行的轰炸、封锁、全面消耗和在地中海的两栖作战行动。”[19]出于谨慎的考虑,参谋长委员会暂时没有将报告的内容透露给美方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