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重整海军军备与新“两强标准”(1 / 1)

1936年12月31日是华盛顿《五国海军条约》和1930年《伦敦海军条约》的有效期限,相关各国于1935年12月9日在伦敦召开了国际海军会议,商谈上述2个条约到期后海军军备的控制问题。[108]由于海军平等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日本中途退出了大会,意大利则因为国联对它入侵埃塞俄比亚实行制裁,没有在条约上签字。1936年3月25日达成的《限制海军军备条约》对从主力舰到潜水艇的各类舰只的最大吨位和炮口的最大口径都作了详细规定,但与以往不同的是没能在数量上加以限制,实际上该条约的作用只是把建造海军的情况相互通知而已。[109]英国历史学家斯蒂芬·罗斯基尔指出:“整个过程就是十足地浪费时间和精力,因为在实现限制海军军备的会议初衷方面,最终签署的条约实际上没有取得任何有意义的成功。”[110]而英国官方军史学家诺曼·吉布斯认为:“1936年的《伦敦海军条约》是一次企图扭转已经发生转变的形势的尝试。”[111]

英国政府勉强接受海军“DRC标准”这一事实说明,此时的英国政府处于彷徨犹豫的两难境地,即面对德意日法西斯国家加紧扩军备战,不能再延续以往轻视国防建设或认为国防力量已经足够的政策,但长期以来,尤其是“10年规则”的束缚,过分注重经济力量作为国防的“第四军种”,导致了决策者不敢轻易迈出重整军备的坚定步伐,仍然幻想通过条约的形式限制各大国军备,从而达到遏制大规模战争发生的目的,这也是英国20世纪30年代重整军备不力的原因之一。时任财政大臣张伯伦在家信中曾表达出这种观点:

我不相信德国即将进攻英国,通过精心的外交手段,我认为我们能够避免战争,虽然可能不是无限期的,如果我们现在就按丘吉尔提议的那样牺牲我们的商业而生产武器,那我们将肯定使我们花了几代人去恢复的贸易受到伤害,我们将摧毁目前建立起来的令人欣喜的信心并且严重削弱财政收入。[112]

英国内阁原则上认可了扩大“一强标准”的建议,但就如国防需要委员会自己指出的那样,“那个标准在提出的时候就已经过时了”[113]。原因是《英德海军协定》使德国加速建设它的海军力量,而日本退出第二次伦敦海军会议,意大利则拒绝签字,后两个国家不再受条约的束缚,必然扩大其海军建设规模。于是,尽管没有批准新“两强标准”,但内阁指示海军部研究新“两强标准”所需的具体实施方案。

1936年5月25日,海军部向国防政策与需要大臣委员会提交了一份报告,但是委员会决定,“在不妨碍现有缺陷得到弥补之后可能采取的海军力量标准的情况下,最好研究加快海军建造方案的现实性及其对另外两军种所带来的影响,要求海军大臣就此提出建议,包括满足所产生的人员需求的建议”[114]。这说明英国政府实际并不热心于采取海军新“两强标准”。

6月,时任海军大臣塞缪尔·霍尔就此建议,1937—1939年每年建造的主要舰只数量作以下调整:航空母舰由1艘增加为2艘,巡洋舰由5艘增加为7艘,驱逐舰由9艘增加为18艘,潜艇由3艘增加为7艘。另外,原定1937财政年度建成的3艘主力舰,提前大约半年至1937年7月底时完成。霍尔还建议,加快完成1936年的造舰计划进度,航空母舰由原本的1艘改为2艘,5 300吨级巡洋舰由2艘改为7艘,驱逐舰由9艘改为18艘,潜艇由4艘改为8艘。[115]霍尔提出的海军建造计划调整仍然是扩大当时正在实行的“一强标准”,离新“两强标准”还有差距。

即使如此,财政大臣张伯伦仍主张:“所提议的接下来数年(即1937年及此后几年)进一步增加(造舰)规模之事最好推迟,直到针对这些年的单个方案得到审查”。[116]内阁最终批准了霍尔的加快造舰进度的建议,认为“它们有利于及早实现所提议的新标准舰队,如果该标准得以采用的话,实际上它们只是加快了国防需要委员会第3份报告中所提到的方案进度,它们并未妨碍在‘DRC舰队’和所建议的‘新标准舰队’之间作出决定”[117]。

内阁迟迟不对批准新“两强标准”明确表态,其中的缘由主要还是财力问题,因为重整军备不单涉及海军,还关系到其他军种以及国内的生产、人力资源等方面。此外,英国政府担心草率加快重整军备会刺激法西斯国家,增加实行绥靖政策的难度。

1937年4月29日,海军大臣霍尔就海军新“两强标准”的问题向内阁提交了一份全面细致的分析报告。霍尔指出:

我们帝国防御体系总的基石是向任何可能遭受威胁的特定区域派遣主力舰队的能力。最近的迹象清晰地表明,在目前欧洲的政治局势和德国海军崛起的情况下,如果远东遭遇威胁而我们能够事实上向该地区派遣一支力量足够的舰队是值得怀疑的……重建对于我们帝国防御体系基石的信心是至关重要的,只有海内外相关当局明白增强英国海军的力量是其履行使命所必需的,才能做到这一点,而这样的行动是以英王陛下政府决定采用新标准为前提的……只要我们海军最终力量原则上处于未定状态,就很难制订战争计划或是考虑总体的战略部署。这样的不确定状态妨碍了海军部确保海军去执行我们对外政策的能力。

为此,所建议的新“两强标准”的海军力量规模为:

主力舰…………………………20(15);

航空母舰………………………15(10);

巡洋舰…………………………100(70);

驱逐舰…………………………22支舰队(16);

潜水艇…………………………82(55)。

费用预算为每年1.04亿英镑。[118]

霍尔报告的目的是促使内阁尽快通过新“两强标准”,但内阁认为事情牵涉到整个国防支出问题,而此时,财政大臣张伯伦及其继任者约翰·西蒙(5月28日接替担任首相的张伯伦)正对军备重整所需费用的当前和未来的状况作全面的评估。

6月25日,西蒙提交报告指出:未来5年政府财政预计能为三军种提供11亿英镑,同时期通过国防贷款可筹措4亿英镑,但如果贸易不景气,所能提供的资金将大幅减少;三军种的预算不断在增加,“这些数字表明,所要满足的费用持续在增长,当前没有得出定论的迹象。如果我们不坚决要求将不断加重的国防义务的整体负担同我们全部可用的资源联系起来,那么我们就是在冒最严重的风险。事实上,根据现行的做法,这种联系的手段正在迅速失效”。西蒙建议国防各部在同国防协调大臣(Minister for Co-ordination of Defence)讨论之后,再对完成各自军备重整计划所需的时间和费用作出估算。该建议得到了内阁的同意。[119]

8月18日海军部提交报告,指出如果没有遭受重大干扰,海军的“DRC标准”预计能够于1940财政年度实现,1938—1940年的总费用为3.485亿英镑,而新“两强标准”预计能够于1944财政年度实现,1938—1944年的总费用为8.29亿英镑。[120]内阁要求国防协调大臣托马斯·英斯基普(Thomas Inskip)在海军部报告的基础上进一步作出评估。

12月15日英斯基普提交报告,认为:

我们真正的资源不仅仅包括资金,它不过是一种象征性的英镑纸钞,而且包括我们的人力资源,生产能力,维持我们信用的实力,以及我们贸易总体的平衡……不仅从和平时期我们力量的角度看,而且同样出于战争的目的,维持信贷融资和我们贸易的总体平衡是至关重要的……可以更准确地将维持我们经济的稳定视作我们国防力量的一个必不可少的要素:一个能够被恰如其分地看作是与三军种并列的国防领域的第四军种,缺少它,单纯的军事努力将不起任何作用。

我们帝国防御政策的基石是维护联合王国的安全。我们主要的力量在于人力资源、生产能力和这个国家所具备的持久力。除非这些能够被不受损害地大体得以维持,不但在和平时期,而且尤其是在战争的初期,否则当它们遭遇连续攻击时,无论在其他和次要的领域发生何种情况,我们在大战中最终失败将是必定无疑的。我们第一位的且最主要的努力必须是针对这两个主要目标,即保护这个国家免受攻击,保护我们必不可少的粮食和原料进口所依赖的贸易路线。我们第三个目标是,维持力量防卫英国的海外属地免受来自海上和空中的攻击……我们第四个目标,只有在其他目标实现之后才能着手考虑,是在我们已参战的情况下协同防御任何盟国的领土。

……应竭力使1937—1941年这5年里的国防总支出限制在15亿英镑的范围内。但是,如果眼前的国际形势被判定为十分严重以至支出需要超出这个数字,超出的部分只能通过大幅增加税收来加以解决。

关于海军的新“两强标准”,基本设想是准备同时与德国和日本交战。它没有考虑意大利成为敌对国家的可能性,反之也没有考虑任何可能来自法国或其他盟国的援助。海军部已经阐述了在分别同德国和日本达成政治协议的情况下对海军力量作某种削减的可行情形。各种分析假定德国海军被限制在我们海军力量的35%,但指望这种假定会无限期地保持不变看起来是不明智的。

任何超出DRC舰队标准加强我们海军力量的决定,必须在1939年方案完成之前作出……然而,对海军部而言,在不妨碍以后采取新标准的情况下,暂且在DRC标准的基础上阔步向前是可能的……因此,我建议目前海军部不应要求使他们致力于超出DRC标准舰队的支出。我正请求海军部考虑,提出他们希望对舰队进行现代化改造的修改建议,即使这可能涉及到某种程度上超出DRC标准。[121]

内阁通过了英斯基普的报告,尤其是关于未来5年内国防总支出的限额和暂时不采纳新“两强标准”的建议。[122]

于是,海军部在上述报告的基础上着手提出关于未来5年新的预算数字。1938年2月3日,海军部提出未来5年实现“DRC标准”所需费用的总数由5.345亿英镑增加为6.251亿英镑;新“两强标准”则由5.995亿英镑增加为6.671亿英镑。[123]随后,时任海军大臣达夫·库珀递交了新的1938年的造舰计划,包括3艘主力舰、2艘航空母舰、7艘巡洋舰和16艘驱逐舰等。然而,库珀同时指出:“我们同可能与之交战的大多数主要海军大国的关系在持续恶化,我们被迫考虑向远东派遣舰队不再是遥远的事情。甚至制订出该计划的时候,德国发生的种种事情看上去已经使前景越来越充满变数”。[124]

但海军部的新预算和1938年的新造舰计划遭到了财政大臣西蒙的反对,英斯基普则持保留态度,但后者建议提高未来5年国防预算的上限至16.5亿英镑,其中三军种部的预算总数为15.7亿英镑。[125]内阁同意了英斯基普提出的未来5年国防预算的新上限,关于库珀所提的1938年的新造舰计划,则推迟至下一次内阁会议作出决定。[126]

由于新的国防预算上限和财政部的压力,海军大臣库珀主动削减了1938年的造舰计划,主力舰由3艘减至1艘,航空母舰由2艘减至1艘,巡洋舰由7艘减至6艘,而驱逐舰由原来的16艘削减为零。同时库珀指出,未来的一年半时间是“最令人担忧的时期”,因为3艘主力舰需要大修,同时没有新的舰只建造完成,而国际形势却在恶化。他强调削减造舰规模只是推迟完成,而不是放弃该计划。[127]

然而,3月11日国防协调大臣英斯基普在与财政大臣西蒙磋商之后,向各军种部大臣通报了他所认为的1938—1941年各军种大致的年度预算安排,其中涉及1939—1941年海军的年度预算安排是:1939年1.35亿英镑,1940年1.2亿英镑和1941年1亿英镑。库珀对此颇感愤怒,抱怨如果海军军费被限制至如此地步,那么“这就不是一个节约或者多个地方作出牺牲的问题了,而是一个从根本上修改我们迄今所周密考虑的海军军备重整规模的问题”。他指出,按照“DRC标准”和新“两强标准”,1939—1941年的海军军费应在英斯基普所认为的基础上分别再多出3 000万英镑和8 000万英镑;如果海军要应对来自空中的进攻,则还需增加3 100万英镑。[128]

于是,内阁推迟作出决定,同时指示库珀就如何在未来5年三军种预算限额的范围内满足他所提的上述要求进行研究。4月28日,库珀向首相张伯伦提出,应不晚于9月制订第二年国防计划时确定海军力量的标准问题,并且认为由于时局的进一步恶化,应将1939—1941年依照两种海军力量标准的预算额在英斯基普建议的基础上分别增加至4 000万英镑和8 800万英镑。[129]

接下来的两三个月中,两种对立的观点在内阁,尤其在张伯伦、英斯基普、西蒙和库珀之间展开了激烈的交锋。张伯伦、英斯基普和西蒙一派的观点认为,应当先对国防资源进行最有利的分配,扩大“一强标准”并不意味着偏离该标准,最好是在不损害财政的情况下进行国防建设,不惜代价建造一支规模难以维持的海军力量是错误的。虽然英斯基普认同应尽早确定海军力量的标准,但仍然坚持实行“DRC标准”,并索性明确指出“考虑到对我们现有资源可能的需求程度,尤其是空军的需求可能不断增长,目前这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所提议的海军力量新标准是不可能实现的”。库珀则认为,应该首先决定帝国的安全需要,然后讨论解决的方式和费用支出,如果后者不可能,则可以改变政策或削减预算,对国防各部采取定额配给的制度则是完全错误的;自1936年以来,政府对海军新标准问题一直不作出最终的决定是一种“现挣现吃”的短视行为,如果国家处于危险之中,维持所有的社会事业将无从谈起。[130]

在7月20日的内阁会议上,海军大臣库珀重申了他之前的观点,并强调:“如果我们失去对海洋的控制,帝国将像纸牌搭成的房子那样倒塌……除了主力舰之外,我们在数量上相对日本处于劣势。相对德国,我们只有小幅优势。意大利则完全排除在计算之外。”作为一种让步,库珀建议内阁:先采纳新海军力量标准,但不确定完成的时限,而是根据当年的财政状况和国际形势逐年作出评估,同时可以放缓完成新标准的进度。库珀的观点得到了内政大臣塞缪尔·霍尔的支持,后者认为“新标准的舰队不是不可能实现的……如果不能实现,对各自治领来说将是一种可怕的打击……他想指出,建造新标准的舰队是不可避免的”。教育大臣和自治领事务大臣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

对此,财政大臣西蒙针锋相对地指出,海军没有考虑政府的财政状况,即使能拿出资金建造一支更大规模的舰队,如何维持也是一个难题,“如果再有一二百万人失业……这可能会引发一场革命”。国防协调大臣英斯基普重申了自己的观点,指出:“他不是要完全反对新标准,而是要将其作为一个并非眼下的目标予以考虑。”首相张伯伦也认为:“没必要放弃新标准计划或者说绝不采纳它,但这并不等于说,现在就必须采纳它。”最终内阁决定:“在目前的形势下,我们不能就所称的新标准舰队问题作出承诺。”[131]

作为对海军部的一种安抚,几天后内阁同意,1939年4月至1942年3月的3年里,海军军费的支出由英斯基普建议的3.55亿英镑增加至4.1亿英镑,虽然高于库珀基于“DRC标准”所要求的增加额,但离新“两强标准”所要求的增加数字还有差距。同时,对于库珀建议的对7月20日内阁所作决定在措辞上所作的如下修改,即“在目前的形势下,虽然不反对海军部关于海军力量的建议,但内阁必须作出决定,出于财政的原因,在5年期重整军备所剩下的几年里,建造或订购足以实现新标准的海军吨位是不可行的”,内阁予以了否决。[132]

1939年4月28日德国宣布废止《英德海军协定》,日本则在远东对英国构成了更大的威胁。在这种不利的新形势下,时任海军大臣斯坦诺普勋爵(Lord Stanhope)于6月试图建议政府弥补主力舰方面的不足,但未提及新“两强标准”问题。7月26日,内阁在首相张伯伦的提议下决定成立一个大臣委员会,以便在各种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专门讨论决定各军种所提出的增加军备事宜。[133]然而,不久之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海军新“两强标准”问题被完全淹没在应对战争的即时需要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