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多元化发展战略
锦江国际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在构想战略蓝图时充分运用横向联合、纵向联合、多元化经营和跨国经营战略。
1.横向联合
横向联合是指处在同一行业,生产同类产品提供同类服务的企业的相互联合,其目的主要是为了取得规模经济效益。锦江国际酒店管理有限公司斥资30亿元启动“全国攻略计划”,通过在北京、广州、深圳、西安、成都、武汉建立锦江品牌的旗帜店,以旗帜店为中心,辐射周边区域,通过集团投资和加盟使锦江国际酒店管理有限公司旗下三星级以上的饭店在2008年达到100家,包括“锦江之星”,总量为300多家。在这些新成员的构成中,一半为集团投资,一半为加盟者。目前该集团已收购了昆明锦华大酒店,将其更名为昆明锦江大酒店,并准备将其打造为该集团在西南地区的旗帜店,同时组建了西南分公司,辐射云、贵、川、渝等省市。
2.纵向联合
纵向联合主要指酒店与旅行社、航空公司之间的联合,以降低交易成本。锦江国际酒店管理有限公司与世界著名商务旅行管理公司BTI(Business Travel International BV)结成战略伙伴关系,以弥补在全球商务旅行业务上的空白点,并借助BTI品牌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全球的销售网络,为锦江走向世界提供良好的平台,更快提升锦江在世界商务旅游市场上的知名度,扩大全球商务市场的占有率。
3.多元化经营
锦江国际酒店管理有限公司以饭店业为主,并从事物业管理、游乐、客运、商贸、房地产、金融等多种行业经营,拥有全资控股企业40多家。因为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旅游者的素质不断提高,旅游者所追求的将是能够提供丰富旅游经历,综合化的旅游产品。所以若饭店业能和娱乐、交通行业融合,拓宽经营渠道,就可以大大丰富自己产品内涵,方便旅游者安排活动,增强整体吸引力。多元化经营也可以使旅游企业充分利用资源,降低经营风险。
4.跨国经营
酒店市场的竞争日益呈现出国内市场国际化与国际竞争国内化的局面。将触角伸及海外市场,发展国际化经营,已成为中国酒店集团的必然。国际市场的竞争能促使中国酒店集团迅速学习成长,也能在旅客发源地招徕客源、控制客源。基于对世界旅游市场形势的看好,锦江国际酒店管理有限公司自成立之日起便制订了跨国经营战略,积极布点准备参与国际酒店业的竞争,并为此制作了“扬帆远航”计划。集团以品牌输出为主对位于荷兰阿姆斯特丹的一家饭店进行了管理。锦江国际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在奥地利和澳大利亚已经创办了中国餐馆,并取得了良好的经营业绩。
(二)品牌经营战略
1.导入CIS系统
导入CIS系统,建立品牌识别体系。
集团品牌名称。锦江现有星级酒店品牌的名称分为两类:一是直接以酒店本来的名称命名,例如北京亚洲大酒店、北京昆仑饭店、华亭宾馆、虹桥宾馆;二是套用我国大多数酒店所用的“地名+大酒店”的模式,在当中加入“锦江”商标,成为“地名+锦江+大酒店(或酒店)”,例如无锡锦江大酒店、唐山锦江国际饭店、武汉锦江国际大酒店、迁安锦江饭店等。
集团品牌标识。酒店品牌的标志可以被识别,但它是不能用言语表达的部分,包括酒店品牌的特定符号、图案、专用色或专用字体等。不同档次的酒店品牌,其标志也给人不同的感觉。
考虑到统一的品牌标识有利于建立酒店品牌清晰的市场形象,锦江国际酒店管理有限公司于2005年推出了统一标识,并在短时间内完成了品牌标识的转换工作。锦江酒店标识主标志以“JJ”和“中国宫殿飞檐”为主要构成元素,主标志中,英文字母“JJ”既具有与中国驰名商标汉字“锦江”的内在联系,又易于被国际人士所认知,表达了锦江酒店的国际化战略发展方向和服务全球市场的理念。构建品牌识别体系除了视觉识别外还应包括理念识别,“锦江”注重品牌文化的建设,力求将中国文化中“家”的独特观念与国际标准相结合,确定了“热情、专业、关注”的品牌内涵。集团推出品牌统一的标语“中国,我们的家——与您分享是我们的骄傲”。
集团品牌商标。锦江国际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对“锦江”和“锦江之星”的标识进行国内注册,同时通过《马德里协定》等途径进行国际注册,覆盖17个国家和地区。
2.多元化品牌
国际上,成功的酒店集团均会在高、中、低各端市场分别采用不同品牌,形成一个完整的酒店品牌管理体系,占领各个细分市场。锦江国际酒店管理有限公司作为中国最大酒店管理集团,选择的模式是自营与加盟店结合,以加快网络布局。锦江国际酒店管理有限公司旗下不仅有北京昆仑饭店、锦江饭店等豪华型星级酒店,还包含以“锦江之星”为代表的经济型连锁酒店,其中,自主品牌“锦江之星”的开创最具代表性。
据统计,截至2002年年末,全国旅游住宿设施单位共有27.61万户,其中星级酒店0.89万户,社会旅馆8.4万户,个体旅馆18.32万户。星级酒店只占旅游住宿设施总数的3.22%,星级酒店以外的旅游住宿设施大部分是需要改进的经济型酒店,这说明经济型酒店市场具有极大发展潜力。锦江国际集团于2003年6月9日建立时只有15家经济型酒店,其中包括原锦江集团拥有的8家“锦江之星”加上合并的新亚集团拥有的7家新亚之星。到2005年8月,集团拥有的经济型酒店发展到了95家,客房总数增至12,807间,网点覆盖19个省市,分布在37个城市,基本实现了从区域发展向全国布局。据调查,“锦江之星”的年平均出租率达98%,净资产收益率达11%。
虽然在新建酒店的硬件和软件管理上,锦江国际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同跨国酒店集团存在一定差距。但是,锦江国际酒店管理有限公司拥有像和平饭店、国际饭店、金门大酒店、锦江饭店等具有50年以上的历史文化饭店。锦江国际酒店管理有限公司采用多品牌战略,大力发展历史文化精品酒店,与跨国旅游酒店集团相竞争。
(三)营销网络战略
网络对于酒店业来说意义非同小可,预订网络为酒店业打开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广阔市场。预订网络曾是锦江与外资酒店集团最大的差距。近几年,锦江着力对网络的建设,逐步建立了比较完备的网络系统。为提升锦江酒店业在国际市场的客源招徕能力,2005年锦江与美国德尔集团合资成立的锦江德尔互动有限公司挂牌运作,引进了具有国际先进技术水准的GenaRes订房系统,开发中央预订系统(CRS)。2006年,锦江实现中央预订系统的有效运作,并加快实现中央预订系统与各酒店预订业务的双向对接,实现锦江德尔CRS与国际主要GDS和IDS的连接,提升了知名度,并为成员酒店提供客源支持。CRS系统的有效运作,不仅将打通国际客源通道,缩小与外资的差距,而且可以进一步提高客户忠诚度和对潜在客户的吸引力。此外,按照国际惯例,通过CRS网络预订,可以向成员酒店收取网络预订费,这将提高酒店管理公司的管理费收入。
此外,“锦江之星”呼叫中心也趋于成熟,月接订单近7万个。至今,“锦江之星”会员人数已发展到4万人左右,会员的入住率达38%,散客的入住率达80%以上,“锦江之星”已经形成了自己稳定的客户群体。忠诚客户总数近7万人,会员入住率达38%,消费总额占公司总营收30%以上。同时,锦江国际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建设并开通了具有中、英、法、日四国语言和实时预订功能的锦江酒店电子商务网站、“锦江之星”电子商务网站,目的是为更多的海外客人提供网络预订服务。
(四)人才国际化战略
2004年,锦江国际集团在全球招聘锦江国际酒店管理有限公司总裁。随后,陆续招聘来自澳大利亚、英国和新加坡等国家,拥有洲际、喜来登、香格里拉、莱福士等国际酒店集团高层工作背景的职业经理人出任锦江国际酒店管理有限公司负责市场营销、营运支持、计划财务、人力资源的高级副总裁,与本土人士共同形成了融中西文化于一体的专业化国际管理团队。2006年,锦江继续积极推进人才发展战略,塑造“领军人才”,打造专业管理队伍。推行实施新的薪酬福利体系和绩效管理系统。这些举措有效地解决了管理公司快速扩张面临的人力资源储备问题,通过持续的人才国际化、专业化,进一步提高了锦江的酒店管理水平,缩小与外资酒店的差距。
锦江国际酒店管理有限公司不仅积极吸纳国际化的人才,还自办学院培养酒店专业人才。2004年2月,锦江国际酒店管理有限公司与瑞士理诺士酒店管理学院联合创办了国内首家中外合作酒店管理学院——锦江国际理诺士酒店管理学院。该院直接采用国际化的实践教育模式,培养实践操作型为主的我国急需的复合型高级酒店管理人才,因此,被称为是一所面向21世纪酒店管理业的新型“黄埔军校”。
锦江国际酒店管理有限公司通过对其经营管理人员开展专业化与国际化培训,提高自身酒店管理人员的竞争能力。例如,聘请瑞士洛桑旅馆管理学院的教师培训经营管理人员,提高经营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甚至聘请个别外方总经理参加管理,与跨国旅游饭店集团管理的四星级与五星级饭店竞争。目前,锦江国际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在上海的部分五星级酒店的总经理已换成具有国际旅游饭店管理经验的外籍总经理来担任。
此外,锦江国际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开展“管理培训生”招聘,以良好的职业发展方案吸引了大批应届大学生报名,并择优录用了近百名“管理培训生”;建立了包括酒店总经理管理实务培训、TTT(导师培训)培训、服务方式培训等项目在内的国际化培训体制,从而为产业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人才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