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迎来了一个“文革”后的新时期。“反思”成为当时最为流行的一个词。与各个领域的“反思”潮流相联系,文学艺术界对长期以来的“文艺为政治服务”、“文学从属于政治”的理论进行反思,并提出了文学的“形象思维”论、“人物性格多重组合”论、“文学主体性”论,以及“文学向内转”论,等等。在今天看来,最重要的是提出了文学“审美”特征论。
[1] 发表于《文学评论》2006年第1期。
新时期文学审美特征论及其意义[1](1 / 1)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迎来了一个“文革”后的新时期。“反思”成为当时最为流行的一个词。与各个领域的“反思”潮流相联系,文学艺术界对长期以来的“文艺为政治服务”、“文学从属于政治”的理论进行反思,并提出了文学的“形象思维”论、“人物性格多重组合”论、“文学主体性”论,以及“文学向内转”论,等等。在今天看来,最重要的是提出了文学“审美”特征论。
[1] 发表于《文学评论》2006年第1期。